瓜媽說:
最近看了一個中國臺灣兒童文學家郝廣才的TED演講,覺得很有啟發,特意整理了最精華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有一次,我看見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小孩,一個6歲,一個4歲,都是男生。兩個人因為爭一個玩具就吵起來了。”
那位媽媽就和哥哥說:“誒,和你說過多少次了,出來吃飯不要吵,好不好?!”這時,哥哥問了媽媽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么我要給他?”對啊,為什么要給呢?一般的標準答案是“因為你比較大,你是哥哥,你要讓弟弟”。這位媽媽也是這樣回答他的。結果,這個小孩反應非常快,說“唉喲,那我這輩子不是完了嗎?”。因為,他這輩子都不可能會比弟弟小,難道一生都要讓著他?以后分財產還要多分他?所以,你看,這個孩子他看得有多遠啊,其實可以想見他的“翅膀(潛能)”有多高。
可這話說完,他媽媽很火大(覺得下不了臺了),她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就對哥哥說“你再不把汽車給弟弟,我就叫店里的老板娘來把你做成人肉包子”。在當下看來,這位媽媽確實成功地讓孩子安靜下來了;但同時,她也扼殺了孩子深入思考的機會。下次,孩子還會鼓起勇氣去提問、去深入思考嗎?郝廣才說:我們都希望培養孩子的“翅膀”,可是當他有機會飛起來的時候,我們因為嫌麻煩,就把它給綁住;但問題是,翅膀被綁住之后就不會長大了,就像舊社會裹小腳一樣,把腳裹斷了,就不會再長了。但相反,如果我們能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幫助他壯大翅膀,他扇動翅膀甚至可以改變世界。1
孩子的翅膀能有多大?
結果,超乎我們的想象....
大屏幕上的這位小女孩叫Katherine。
2006年的4月26日,她在家里看電視,電視上正在放一部非洲的紀錄片,說“非洲每30秒,會死掉一個小朋友”。
然后,她就在沙發上數:1、2、3、4、5....數到30的時候,她開始瑟瑟發抖。試想下,如果有一天,你聽到自己的孩子沒頭沒尾說這樣一句話,你會作何反應?B:呵斥孩子亂講話,非洲死小孩,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啊?C:蹲下來,去了解孩子為什么會突然這樣說,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緣故?她的媽媽選了C。了解一番之后,媽媽還上網幫她查,為什么非洲30秒鐘會死一個小朋友?原來是因為瘧疾。(瓜媽插一嘴:這是Katherine日后非凡成就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可見父母引導的力量之巨大)那怎么防止蚊蟲叮咬?就是要有(含有殺蟲劑的)蚊帳,睡覺的時候就不會被蚊子叮。那非洲為什么沒有蚊帳?因為,他們沒有錢,買不起蚊帳。這個小插曲過去兩個禮拜。幼兒園的老師打電話給媽媽,說Katherine最近的點心費都沒有交。
媽媽就問Katherine說“錢不是給你了嗎,你拿去哪里了?”。
小朋友就說“我不吃點心,我要買蚊帳”。
媽媽聽了很感動,真的就帶孩子去超市買了一頂蚊帳。
但蚊帳買好了,要怎么送給非洲的孩子呢?
媽媽又去上網去查有沒有什么幫助非洲的機構,結果還真讓她找到了,有一個叫 “Nothing But Nets”(只要蚊帳協會)的組織,專門負責為非洲籌集蚊帳。
一周以后,他們收到了“只要蚊帳協會”總部的回信說:“你是我們組織年齡最小的捐贈者哦(因為Katherine當時才五歲)!捐贈蚊帳超過十頂,還可以獲得捐贈證書”。
在媽媽的幫助下,Katherine的夢想第一次落地了。
Katherine想要那個獎狀,但她們家沒有那么多錢,買10頂蚊帳的費用都足夠他們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費了。她想到靠義賣自己的二手用品和手工作品來募捐,但第一次義賣并不成功。后來,Katherine想,她想要獎狀,別的孩子也會想要獎狀,于是就動手畫了10張“蚊帳”獎狀。因為獎狀設計可愛,大家也想要鼓勵這個孩子,這次義賣大獲成功,Katherine很快籌齊了購買10頂蚊帳的錢,就買了蚊帳寄過去。隨后拿到了“蚊帳協會”特別定制的榮譽證書。證書上,鄭重地寫道:“感謝您的10頂蚊帳——致‘蚊帳大使’Katherine”。 Katherine受到了鼓舞,想要幫助更多的人,當時還有加納的“斯蒂卡”村還有500多戶人家用不上蚊帳,可是光靠義賣募捐到的錢遠遠不夠。于是,她想到給比爾蓋茨寫信:“親愛的比爾·蓋茨先生,沒有蚊帳,非洲的小孩會因為瘧疾死掉,他們需要錢,可是,大家說錢在您那里……”2007年11月5日,電視里播放了一條新聞:“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為“只要蚊帳”組織捐獻了300萬美元。第二天,Katherine接到了“只要蚊帳”組織喬治的電話,他激動地對琳達說:“比爾·蓋茨基金會的人說,他們通過一張證書聯系到了我們,那上面好像說給非洲孩子買蚊帳的錢都在蓋茨那里,他們想不拿出來也不行……”所以,五歲的凱瑟琳,等于救了超過一百萬個非洲孩子。現在非洲有個村就叫“Katherine蚊帳村”,因為里面的蚊帳全是她買的。她的努力,也引起了前總統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的注意,在她10歲時,克林頓還邀請她到白宮參加瘧疾宣傳日活動。
郝廣才說,像Katherine這樣的小朋友,是因為她很天真,不知道世界有多困難,才會去做這樣大的事情嗎?不是,是旁邊的大人要幫他、引導他,讓孩子的翅膀變大!
郝廣才自己也被Katherine的故事感動,向非洲捐贈了10頂蚊帳,這是他得到的證書怎么引導孩子,真的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行為習慣、自我保護意識、興趣愛好培養等等,全都離不開我們的引導。就拿文章開頭提到的,在大寶和二寶搶玩具時,怎么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成長這件小事來說。(關于這一點,郝廣才在演講里并沒有展開說明,我來補充下)其實這時候,倆孩子不僅僅是在爭奪玩具的歸屬,還在比爸爸媽媽更愛誰,在意的是父母處事公不公平。如果媽媽一上來就說“大的要讓小的哦”,看起來好像是一句話就解決了孩子們之間的沖突,但卻會讓大寶覺得不公平,也越來越怨恨二寶,“都是你的錯,如果沒有你,媽媽還會像原來那樣愛我!”。
同時也會讓二寶學會用“哭鬧、耍賴”“求助”等方式,去獲得特殊的關照、關注,這樣很容易會養成“我弱我有理”等錯誤心態。手足之爭就沒完沒了。
手足情深,不是孔融讓梨讓出來,而是父母引導出來的。就像孫儷說的,爭玩具是孩子的天性。小暖男等等也會和妹妹小花搶玩具。
孫儷此時的引導方式是把處理沖突的權利還給孩子們,讓他們自己嘗試去解決問題。因為,手足之間起爭執的時刻,也正在讓他們學會用拒絕、協商、交換、分享等手段來處理人際關系中的摩擦和沖突的時刻。
這也是二寶家庭孩子們給與彼此的最寶貴的禮物之一。
孫儷從來不會對兒子說“你是哥哥,要讓著妹妹”這樣的話,相反,她卻總是跟妹妹說,“哥哥很會照顧妹妹,是你的榜樣,你要向哥哥學習”這樣的話。所以,現在妹妹小花很崇拜自己的哥哥;而哥哥受到表揚和認可,也更愿意照顧妹妹。不過,引導孩子真的是門玄學,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脾氣,還是要具體“娃”具體分析,發揮媽媽自己的智慧來引導。
就像胡可面對安吉和弟弟小魚兒搶玩具大吵,她也有自己的絕招——拿過玩具,變身“吵架女巫”,“你們吵架,這個玩具就歸我了。你們說出咒語,才能把玩具拿回去”。
“好朋友!好朋友!”安吉和小魚兒對出了暗號,戰爭神奇地結束了。
除了以上那些面對具體問題的引導,平時父母該怎么幫助孩子壯大翅膀呢?作為中國臺灣繪本教父,郝廣才從自己的專業出發,給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建議:多對孩子說有結構的話。他說,美國有一個很有名的貴族老人院叫“Grace Living Center”,里面的設備很好,但是每個老人進去,都躲在房間里不愿意出來,因為老人不想和老人交朋友。剛好老人院旁邊有家幼兒園,老人院的院長就和幼兒園的院長商量,能不能讓小朋友進來上課。老人們給小朋友們講自己的光輝過去,講自己年輕的時候有多厲害,有多美有多少人追.......而這些他們的家人早就聽膩了。但幼兒園的孩子不會,他們不會厭倦重復,反而需要重復。他們會追著老人們問“林爺爺,你再講一次那個美金應該藏在哪里呀?”“黃爺爺你再講一次竊聽器要怎么裝”.......結果,有一個很驚人的發現:這個幼兒園的孩子,5歲時詞匯超過外面10歲的孩子。因為他們聽的都是故事,都是有結構、有意義的語言;而一般孩子在家里,聽到父母的語言多半都是像“去洗澡”“不要看電視”“快睡覺”這種沒有結構的。
經常聽有結構語言的孩子,他會擁有更多的詞匯量和更快的語言處理速度。而語言發展,又正是大腦發育的開始。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強調要多給孩子讀繪本的原因!因為繪本和故事一樣,都是有結構的語言,有起承轉合。
就比如這本《嘟寶要睡覺》的封面,這里頭透露了非常多的信息,作者對整個圖畫的結構,有著非常縝密的安排:1、整個樹枝,是搖籃形狀的,而樹干很穩,嘟寶躺在上面就像躺在搖籃里,很有安全感;2、樹干上畫了表情,是睡著的,月亮也是睡著的,散發出檸檬黃的光,讓人覺得溫暖;只有貓頭鷹,是醒著的,畫面有一個強烈的對比;3、這三只貓頭鷹的眼睛都注視著嘟寶,像聚光燈一樣,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嘟寶身上;4、嘟寶手上拿著的書,是星星的封面,正好呼應頭頂的月亮.......所以,多對孩子說有結構的話、多給孩子讀繪本,培養他統觀全局的意識,同時豐富他的表達、眼界,孩子的腦袋就會形成結構,思考也會有結構,而不再只是片段和點。
這種解構世界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是邏輯思維能力+創造力),會讓孩子擁有更廣的思路和更高的格局,變成他飛翔的力量。
生活里真的有太多太多需要我們做出引導,去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就比如,最近經常有媽媽來問“要給孩子報什么班了”,“要怎么培養孩子的興趣”這些高階的素質培養問題。
郝廣才有句話說得很好,“父母不要做孩子的另一個老師,不要想我要培養出什么樣的孩子;而是成為孩子的教練,發現孩子的潛力,讓他把專長發揮到最大”。這才是引導的真義。像我一度也焦慮,瓜瓜都不熱愛運動,想方設法讓他去運動,給他報足球班、跆拳道的課,但他一直都是一幅可上可不上的樣子,當下的內心是很痛苦的,各種招數都用了,毫無起色;也是在很久之后的某天,突然就想開了,既然他就是喜歡安安靜靜地畫畫、搭樂高、拼拼圖啊,那就好好陪他一起把這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堅持下去,成為最想成為的自己!為什么非要讓他去熱愛運動這件事呢,對吧?(當然基礎的運動還是要有的)最后放上郝廣才演講的完整視頻,媽媽有空可以看看哦:很多麻麻說最近總是找不到我們,
給我們加上星標就會更快找到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