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劉璇曬8本育兒日記被罵,老公王弢卻被3億人盛贊……
前幾天看到劉璇在微博曬出一家四口的合照,兒子4歲,如今又添二胎小女,兒女雙全的劉璇一臉幸福。說起來劉璇今年已經41歲了,是絕對的高齡產婦。但身為奧運會冠軍,她體質真不是一般的好。挺著巨大的孕肚,還能做各種高難度體操動作。劉璇和音樂家王弢結婚已經6年了,前不久倆人一起參加了綜藝《新生日記》,全程記錄一家人為迎接二胎寶寶所做的準備。不過看了幾期我發現,節目的最大看點反倒是劉璇夫妻倆的“育兒”日常。
劉璇本身是運動員出身,做媽媽后,她依然延續了超強的律人律己。節目里曬出八本育兒日記,里面事無巨細地記錄了從大兒子出生至今每一天的吃喝拉撒,驚呆網友。吃飯上,劉璇很嚴苛。為求完美營養均衡,她在準備飯菜的時候,嚴格用有稱量功能的電子勺稱重。她解釋,兒子有點過敏體質。所以會精準記錄做飯所用到的食材,以便在兒子過敏的時候可以溯源。兒子雄赳赳4歲了,至今還在吃不加鹽的飯菜。就更別說零食了,幾乎碰都沒有碰過。老公王弢都覺得兒子“太慘太可憐了”。雄赳赳三歲之前都沒有看過電視,第一次看電視是在今年的春晚,而且只有10分鐘。王弢評價劉璇是個“克己能力超級強的人”,所以會不自覺地要求身邊人也克己。他評價劉璇對兒子是“鐵血教育”。但,即使他們夫妻倆的育兒理念完全不同,也完全不影響他們春風化雨地教育孩子。尤其是爸爸王弢的表現,堪稱教科書級隊友。即使非常不贊同妻子的做法,但依然保持尊重、從不拖后腿。而且,王弢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每每在劉璇搞不定孩子的時候,他的“王氏哄娃大法”總能救急,且屢試不爽。帶娃的細心、耐心之程度,趕超很多媽媽。仔細地給娃剪腳趾甲、剪頭發,畫面超溫馨:套路也很多,對付起床氣的娃隨口編了個“快遞員叔叔說只有你起來,才能來送禮物”的理由,瞬間把娃“制服”了,這一招游戲力滿分。
因他,還引發了一場#家庭教育可以多有趣#的微博熱議。本以為王弢這么會做爸爸,是來自父親打小的言傳身教。但其實,卻恰恰相反。他坦言,正是因為自己跟父親的關系非常不親密,所以自己做爸爸后,希望可以成為兒子的榜樣和朋友。他能覺察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并在自己的再生家庭中打破它,王弢的“爸爸力”真的是靠自己努力的。經常有媽媽跟我抱怨家里隊友不給力,不僅不幫忙還總是“扯后腿”。我建議大家一定把今天這篇文章轉給爸爸們,看看劉璇的音樂家老公是怎么配合老婆育兒噠!王弢的身份眾所周知是中央音樂學院單簧管教授。但在這個節目,劉璇介紹老公時,卻說他是“小公舉”。即使不出門,在家也要搞得美美的。給學生上網課之前,先花一個小時梳洗打扮,帶美瞳、抹發蠟……隔著屏幕,藝術家的氣質撲面而來,自帶高貴優雅光環。
不過,上半身精致,下半身倒是挺放飛。網友調侃,王教授的腳丫總比拖鞋先走一步輪到王弢介紹劉璇了,結果畫風突然就變了。變成王弢對劉璇的吐槽大會。先說劉璇審美不行。我心想,藝術家都這么沒有求生欲的嗎?!但到后面我才發現,王弢所有的求生欲,大概都用在了更關鍵的“育兒配合”上。雖然他嘴上吐槽劉璇,說她“對孩子的保護是過度的”。但行動上,他完全不掣肘、不拆臺,還很會幫劉璇打助攻。劉璇對老公王弢的評價也是,“包容度非常大”。劉璇不給雄赳赳吃加鹽的飯菜,王弢嘴上說兒子太可憐了,但當兒子哭鬧著要吃的時候,他也配合劉璇只給兒子吃了一小口,就再也不給了。劉璇對雄赳赳實行“軍事化管理”,到了寫字的時間娃哭鬧不想寫。劉璇毫無商量余地說,寫字這件事情哭也得寫,不哭也得寫,開開心心也得寫,翻滾著也得寫……
等劉璇帶娃寫字去了,王弢悄悄對著鏡頭跟還沒出生的小寶寶說:媽媽是鐵血教育,等你到我們身邊的時候,要適應媽媽哦~不僅自己配合,還提前給二胎寶寶打預防針,告訴她全家人都要適應媽媽的“鐵血教育”。采訪中王弢說,“她(劉璇)很愛孩子,她的出發點,是絕對對的”,這句話太贊了。幾乎完美詮釋了著名教育學家洪蘭教授的一個觀點,“全家人的教養規則要一致,而媽媽是這個規則的制定者”。一個家庭里最怕父母兩人在教育孩子上各執己見,針鋒相對。不僅搞得孩子不知到底該聽誰的,夫妻感情也受影響。王弢才是名副其實的“真隊友”。節目里,王弢突發奇想,讓雄赳赳評價一下爸爸媽媽。萬萬沒想到, 赳赳把爸爸形容成“孔雀”,而且是“溫順的孔雀”。形容媽媽呢,也很具體:“母的老虎”。哈哈,孩子的話最直接,簡直完美反應了爹媽在家對他的態度。王弢對孩子的溫柔和耐心,真的堪稱“爸爸界的頂配”。劉璇的“鐵血教育”在面對兒子情緒崩潰時,就有點冷冰冰不近人情。但,王弢可以不紅臉不瞪眼,幾句話之間春風化雨般解決問題。節目里每一次娃的情緒崩潰,都是王弢哄好的。一次,雄赳赳喝牛奶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嚇得哇哇大哭。王弢第一反應是,先安撫孩子情緒。他馬上摟著兒子很認真地說,“你看我的表情,你看爸爸生氣了嗎?”然后故意做個笑臉,讓孩子放松下來。如果你沒打碎過,你就不知道這樣的東西。
所以,故意讓你打碎,你就知道它是這樣的東西。不是你的錯,是給你一個課程。
本來因驚嚇和愧疚大哭的雄赳赳,情緒很快平復。一件再正常不過的小事,被王弢處理得特別暖心,特別有教育意義。眼看嚴肅的劉璇和崩潰的兒子間氣氛漸漸凝重。王弢馬上說:那我先陪他寫字,你休息會兒吧……
王弢順勢拿起手里的“癢癢撓”,轉移兒子注意力,說“你知道這個是什么嗎?這叫不求人……你后背癢了就可以自己撓,不用求人”
王弢接著說:那你想不想要一個“不求人”幫你寫字啊!寫“刀”字的時候,問兒子“關羽耍的是什么刀”?4歲的赳赳馬上回答“青龍偃月刀”。“哎呦,要是關羽看到你給他畫這么好的青龍偃月刀,他肯定高興死了~”
期間還不斷夸獎鼓勵,把赳赳哄得美滋滋的。用娃感興趣的方式,不知不覺就把媽媽布置的2篇字寫完了。有耐心,又有方法,教授不愧是教授,王弢的育兒方式被大贊。有網友感慨赳赳才4歲年紀,就知道關羽耍的是青龍偃月刀,也太棒了!其實,赳赳不僅知道關公,還知道“辣不是味覺,而是痛覺”,能聽出肖邦、舒伯特的音樂作品,還能準確說出“文藝三杰”是誰,知道“高迪做的大教堂上有個耶穌”,不得不說,這孩子的知識儲備太豐富了。劉璇是“虎媽”,要求孩子像男子漢一樣要堅持。而王弢像“貓爸”,潛移默化中熏陶孩子性格。雄赳赳這個“神仙寶寶”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嚴寬并濟的神仙育兒。在劉璇生日這天,王弢微博發長文:我上輩子絕對開掛了,這輩子福報大,遇到她。節目里王弢說過,早幾年自己工作非常忙綠,為這個家庭付出特別少。但伴隨著赳赳的出生和成長,他逐漸意識到,更應該把中心轉移到家庭里。
說兒子是暖男,而自己是“冰窟”。但跟劉璇在一起這幾十年,自己一直在“龜速”改善。他心疼劉璇前二十年因體操吃過太多苦。又因為自己不夠好,他戲稱自己是劉璇人生中的“小苦”。2000年,20歲的劉璇遇到了23歲的王弢,他們相愛了。彼時,她是滿大街掛滿照片的體操屆明星,而他只是籍籍無名學藝術的“窮學生”。在一起后,王弢一點點努力,在單簧管這個小眾領域奮力游到上游。20年后的今天,他終于也可以送老婆貴重名牌,但依然“沒那么富有,太太依然需要出門賺錢,為小家庭奮斗”。劉璇選擇嫁給他,真是就是選擇了愛情。但王弢想用自己的努力證明“我太太這樣的姑娘,人間煙火,星辰大海,應都全部擁入懷中。”不僅是心中藏愛,肩扛擔當的丈夫,更是一個常常自醒的好爸爸。明明已經這么耐心細致了,也還會時不時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愛講大道理了”!在一起20年了,劉璇、王弢表面相互嫌棄,心中彼此尊重不離不棄。所謂的幸福,其實是他們兩個人攜手一起努力制造出來的。大多數人平凡人生里并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多是在油鹽醬醋、雞飛狗跳中磨合、改變。時光盜不走的愛人,一定是彼此尊重,互相妥協的。之所以稱老公為“隊友”大概也是因為人生漫漫,在一個小小家庭里,隊友是攜手遮風擋雨,互為一生的存在。也祝愿關注咱們神奇麻麻的你們,都能幸福美滿,攜手隊友穿過漫長的時光隧道,一起變老變幸福。網上關于劉璇“軍事化育兒”的討論褒貶不一。很多人認為劉璇過于嚴苛了,比如4歲不給吃鹽、給娃做飯嚴格用量勺稱重、寫字“開心也要寫、不開心也要寫”、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一天時間表……雖然我對她某些方面的教育方式并不十分認同,但我對她的這種自律和堅持非常佩服。而且,我們這一代人像劉璇這樣追求“科學化育兒”的人在不斷增多,相對于老一輩,新一輩的媽媽真的是在不斷學習并更新著自己的育兒理念。我尊重每個家庭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媽媽的出發點都是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何況劉璇本身是世界冠軍,她曾經歷的、她能承受的一定與我們不同。不過關于孩子學習寫字這件事,我還是更建議大家借鑒王弢的做法“用興趣做引導”,而不是硬逼填鴨式學習。(關于孩子具體應該從幾歲開始認字比較好,如果媽媽想看的話,可以給我留言,人多的話我后面可以寫一篇。)最后,別忘記把文章分享給隊友看看,并順手給個【贊】和【在看】,愛你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