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元,漢族,筆名,日月。1950年12月5日生。中國共產黨員。1983年畢業于西師(中文)系,1989年畢業于中國新聞學院。2009年畢業于省委黨校法律系。中國首屆策劃師。宜賓日報記者,編輯,責任編輯,主任科員。現己退休。中山書畫院,宜賓市二胡協會會員,曾任過宜賓攝影家協會秘書長。作品有《我的人生軌跡》準印證,宜文廣新出內(2012)082號主編,校對,攝影,版面設計,插圖均李明元
他的繪畫作品不囿于前人,他把個人的體驗和藝術理想融入光與色,墨與彩的抒情敘事中,從西方藝術的崇高意蘊到東方藝術的輕靈詩韻,將人類不同的文化積淀,作為精神源流滲透入藝術的流變之中,在他孜孜不息的探求中,他讓心底的靈韻幻化成為照亮藝術前行的航標。
中國傳統文人幾乎是拒絕色彩的,他的畫作雖用彩墨表現,但并無嘩眾取寵的媚俗之氣,他筆下的色彩對比中呈示出和諧、靈動,是富有激情和浪漫的旋律。
中國繪畫史上的經典作品,集中產生于晉唐宋元的1000年間,這里面既有社會因素在起作用,更主要的還在于 藝術家的主觀因素。這1000年的社會因素絕不相同,而創造了經典包括典型作品的藝術家們的主觀因素,必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他將繪畫所表達的情懷融入墨彩的內涵之中,成功地創造了東西方韻律結合的新圖式和中國經典繪畫的審美新規律。馬克思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是藝術家,他們在生產實踐中都是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的。這是就整個人類活動而說的,那么繪畫藝術作為一種專門滿足人們審美需要的藝術產品,就更應當按照美的規律而創造。
作為中國畫,它除了要遵循一般的美的規律之外,還有遵循中國傳統繪畫規律。就一般的審美規律來說,一件繪畫作品,有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但藝術表現上首先要求形式的完美,因為繪畫藝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它呈現在觀賞者面前的首先是一種形式,沒有形式內容便無從表現。同時內容和形式又不是割裂開的,有形式,必有內容,而且內容存于內心,而心靈的外化,就表現為一件繪畫作品。
他的作品帶給我們的是一種靈光,這種靈光超越了關于藝術的種種理性與邏輯的判斷,打破了以往經典作品的規范,而這種極富感性與直覺的藝術個性更接近于藝術本質的創造性與想象性,因為藝術的本真即是消解理式,弘揚情感張力與自由意志,給人以心靈的感悟。
他這些看似隨意的揮灑,展示的卻是他真實的生活狀態,他的繪畫追求,他的藝術理想,還有他人生的點點滴滴都融進了畫里,畫里畫外渾然一體,既有真情的流露,又有生活的本質,他的藝術之花就這樣在春天里靜靜地開,我們在為其五彩斑斕的藝術作品陶醉時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位浪漫的色彩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