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知道,早上3點到5點是肺經當令的時段,是需要深度睡眠的,但總有些人經常會在這段時間莫名其妙地醒來,然后很長一段時間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直要過了5點才能疲憊地入眠。這是怎么回事呢?
事實上,這是身體在告訴你,氣血已經不足了,需要補一補氣血了。因為在寅時的時候,肺經正在布輸氣血,如果氣血不足的話,就會影響到某些器官氣血的正常流通。而身體是有自愈功能的,為了使這個器官不至于因氣血不足而受到損傷,只好讓你清醒過來了。
那么,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呢?當然,我們不可能去醫院找醫生補一補氣血,也不可能馬上去吃一些東西來補充氣血。這時候,我們只要大口地咽幾口唾液就能起到補氣血的作用。可能有的人會疑問了,幾口唾液就有這么大的功效嗎?我們可千萬別小瞧了自己的唾液。
中醫認為,唾液由人體精氣上升而形成的,它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溢、聚、散、降。這就像自然界一樣,水由下而上,溢成氣,聚成霧,散為云,降為雨露,滋潤大地萬物。唾液也像自然界的雨露一樣,升降循環,滋潤著人的五臟六腑。其實中醫認為唾和液是兩個不同的東西。((黃帝內經》中說:“脾為涎,腎為唾。”脾液為涎,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口水、哈喇子,腎液為唾。腎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而唾液就來源于人的這兩個根本。
《本草綱目》水部轉錄了其他醫書對唾液的功能之說:“《瑞應圖》說:常飲醴泉,令人長壽。《東觀記》說:常飲醴泉,可除痼疾久病。”這也就是古人的養生方法中的“咽津”一法,諸養生學家稱其有“令人軀體光澤,津潤力壯,有顏色”的作用,并有詩贊日:“津液頻生在舌端,尋常嗽咽人丹田。于中暢美無凝滯,百日功靈可駐顏。”可見古時的養生學家對“咽津”多么推崇。
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糖尿病在中醫里叫“消渴癥”。為什么叫“消渴癥”呢?糖尿病是因為脾腎功能不好,不能產生足夠的津液,臟腑得不到灌溉和滋潤,虛火上升,患者就會經常感覺口干、口渴,所以又叫消渴癥。而唾液是與生命密切相關的天然補品,你吐掉一口不要緊,但卻需要你買好幾盒善存或蜂膠才能補回來。
所以,當我們早早地就醒來睡不著的時候,不妨就咽幾口唾液,這方法非常有效。另外,我們在平時也不要隨地亂吐口水,這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還是養生之大忌。正確的做法是經常咽咽口水,這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