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這么喪,為什么這么火,可能里面也藏著你自己
對于《人間失格》很多人記憶最深刻的當是那句:“生成為人,我很抱歉”。這本太宰治的中篇小說目前銷量已經銷過1000萬冊,豆瓣評分常年在8.0以上,這本書你說他是暢銷書吧,但在日本,很多家長并不高興孩子們去讀太宰治的書,日本文壇將太宰的文學稱為“無賴派”,簡而言之就是:太宰的作品因為不符合主流文化而“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從銷量來看,他確實很火,而且是靠“自殺"和“喪”火起來的作家。作家的確是一個自殺高危人群,歐美有海明威、茨威格、伍爾夫,中國有王國維、三毛、顧城、海子等。日本作家中有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加上太宰治。而且太宰治一生自殺了五次,20歲,21歲,26歲,28歲均自殺未遂,39歲生日當天遺體被發現。對于太宰治的自殺,一直以來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早年自殺是效仿芥川龍之介,也有人說他早年是有所保留所以才沒自殺成功。《人間失格》以第一視角”我“為開端描寫了葉藏憂郁、陰柔、敏感的內心。這本也更像是太宰治的一本自傳體小說。這本書一開篇就是“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如同一封遺書一樣,隨便一句就能讓人掉淚。寫自殺的作品很多,但能把自殺寫得如此 有疏離感而又細膩的,我認為太宰治是第一人,因為他寫的就是他自己,在寫這書的時候,他已經有四次自殺經歷了。小說第二句話是”我總是無法理清人類生活的頭緒“。葉藏一直生活得很壓抑,盡管他有一個條件很好的家庭,威嚴的父親對他也很慈愛,但他從小與他人相處時就感到壓力,他無法理解周圍人,害怕暴露自己真正的意圖,以各種搞笑的方式融入他人。少年時期的葉藏總是想盡各種方法去融入周圍,但因為他的性格 ,最終都不了了之,從大學退學后,他徹底損害了與父親的關系,同時也堵住了自己進入社會的大門。他害怕陌生人帶給他的壓力,只有在女性面前才能放松,他憂郁的外表和漂亮的臉龐輕易就能俘獲女人的心,他用酒精、毒品麻醉自己,他只有在女人的懷抱中才能放松下來。就連死,他也要死在女人的懷抱中。人終究是孤獨的,生活在偽善的面具之中,要用謊言去經營與他人的關系,長大之后 ,就慢慢習慣了這張面具。葉藏的自殺似乎是對這個冷漠社會的一種嘲諷,我已經失去了為人的資格,既然如此,那你們就慢慢玩吧,互相撒謊吧,葉藏的內心更多的是自慚形穢,他掙扎過、反抗過、努力過,但最終還是妥協了,或許他的情感更需要一個出口,他的人生或許生來就不同,所以他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葉藏,只是慢慢長大后,我們都把葉藏藏了起來,時間久了,自己也忘了。在我們眼中,葉藏就是一個膽小鬼,但又總能想起那個少年曾經單純的心,或許這就是《人間失格》火的地方。他寫出了我們每個人內心最為脆弱的地方,但又最不敢直面的現實。人間失格就像一面放大鏡,照出了每個人內心的掙扎與迷茫,讓人看清自己內心不為人知的一面。這對我們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讓我們直面真實的人心,努力克服內心的陰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