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梁山水泊浩浩蕩蕩,聚起108位好漢號稱四海英雄,尤其梁山老大宋江,那更是威名赫赫,江湖上不管怎樣的亡命之徒,一聽到宋江的名字也不免納頭就拜,仿佛梁山老大都是這么威風霸氣。
?事實上梁山泊前后有三任寨主,能夠如此霸氣的卻只有宋江一人,首任寨主王倫亡于內部火并,被自己收留的林沖給干掉了;次任寨主晁蓋帶著五千兵馬前去攻打曾頭市,結果不知道中了誰的冷箭,就那么重傷而亡了,死得也很狼狽。
后來的梁山108將天下皆知,不過王倫與晁蓋卻已籍籍無名,江湖上很少還有人記得他們了。王倫主要是自己過于小氣,且不去說他,而晁蓋那明顯是遭到宋江算計,以至于最終狼狽而亡的,那么宋江又是針對他的哪些缺陷進行算計的呢?主要就是拿捏住了這3個死穴。
一 對他人過度信任
看過港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一個江湖規則,那就是你不能夠輕易去相信任何人,任何一次輕率的相信,都有可能導致極其危險的后果,然而晁蓋對此很顯然一無所知,他可以極其輕易地相信自己看得順眼的任何人,這當然是一種大俠的豪邁氣度,然而這也給他埋下了隱患。
晁蓋的首次亮相,是接受了赤發鬼劉唐等人的建議,去搶了朝廷的花辰綱,話說這樣大的事情,一般人根本就不敢干,哪怕不是一般人,也只會與心腹兄弟一起,結果晁蓋就這樣與原本不相識的人一起去做了,這個團隊其實一開始就并不緊密,后來果然沒多久就出事了。
在上了梁山以后,晁蓋盡管被尊為首領,然而對他人尤其是對宋江依然過度信任,在宋江已經明顯表現出要奪權的情況下,依然不做半點防備。最典型的是,在新頭領上山的時候,晁蓋作為最高領導,需要給這些人很好地劃分座次,結果被宋江給打斷了:“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宋江的這話其實很搞笑,不是按照功勞來分高下,那又是按照什么呢?他表示新來的到一邊,原本的在一邊,這其實就是在與晁蓋分庭抗禮了,而在沒有與晁蓋商量的情況下,擅自提出并決定這種座次排名,那就說明宋江在奪取領導最為重要的一種權力:人事任免權。
晁蓋對此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卻放手宋江施威,讓宋江在梁山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到了明顯高過自己的地步,以至于到后期自己想要帶兵出去走一走,就被宋江一句“哥哥不可妄動”給按了下去,繼人事任免全的丟失后又失去了大部分兵權,所謂梁山首領已是有實無名。
二 輕易暴露自己喜惡
《教父》里有句名言,“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么”,這是教父對其兒子的告誡,不過其兒子沒有做到,最終導致了教父家族發生重大危機。
晁蓋在這點上就明顯做得不夠,最典型的是在石秀、楊雄兩人投奔梁山的時候,一聽到他們的同伙時遷偷了一只雞,立刻就極其厭惡地要將其砍死,是旁邊的宋江出言求情,并且由宋江做主去攻打祝家莊。
這樣一來,石秀等人自然就成為了晁蓋的黨羽,同時與時遷個性差不多的其它好漢,自然也就更親近宋江而對晁蓋心生反感了,畢竟大家本來就是強盜,偷只雞又有什么大不呢?
當然晁蓋一定要說不能偷雞,那他就應該立刻將石秀與楊雄砍掉,一開始不說理由,在砍掉以后再說理由,狠辣的事情可以做,做完了再去說狠話,而一旦把狠話放了出去,那么事情就一定要做徹底,他放話以后就又把石秀與楊雄放過了,不過是無端給自己結下了幾個生死仇家而已。
三 遇事急躁冒進
在經歷多次要帶兵卻被宋江阻止以后,一直待在山上的晁蓋總算感覺到不對勁了,于是在梁山攻打曾頭市的時候,他不管不顧地點了五千人馬就下山,結果并沒有攻破曾頭市,反而是自己中了冷箭,一代雄杰就那么狼狽而亡。
《孫子兵法》中說:“兵者,國家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是關系到人安危的大事,不能不仔細又仔細地進行考慮,在戰前就嚴格收集情報,并且進行種種戰略演算,在戰時更是需要進行極其細致的戰術推進,而晁蓋遇到事情就相當的急躁冒進,完全沒有半點籌算,腦子一熱就發兵了,最終下場自然不是很好。
總的來說,晁蓋其實是梁山上非常難得的好人,他的性格與金庸《天龍八部》中的蕭峰很像,都是那種胸懷坦蕩心存世人的大俠,不過武力值沒那么高,同時那種大俠的性格也意味著他沒有太深的城府,不會有太多的猜忌算計,結果被宋江拿捏住了其3個死穴,并且加以誘導,一步步地讓他走向終結。
參考資料:《水滸傳》、《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