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奇和偉要改改,改后應是:世間奇女子,人間毒帝王。
武則天一生,因奇而偉,因毒而大,偉大背后才智高絕沒的說,毒辣言行更層出不窮。層出不窮的毒辣言行,配勾心斗角的政治斗爭,血雨腥風的政治清算,串聯了武則天一生。
從昭儀到貴妃,皇后,天后,帝王,武則天一路走來,可說是一部男人蛻變史。
曾經的唐太宗,將武則天當使喚丫頭,笑曰,是我家人(殺馬事件)
曾經的唐高宗,將武則天當愛人戰友,武則天也從寶貝,變皇后,進而成天后。
至于武則天的孩子們,面對如此母親,估計欲哭無淚,因為太殘酷。
(女人蛻變史)
這刺目和心寒也有詩為證,那就是李賢絕命詩《黃瓜臺辭》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黃瓜臺辭》
這首詩,不知那段歷史的估計看的莫名所有,可知曉那段歷史后,卻讓人毛骨悚然。
真意如何?需要復述番,看完就懂其中意了。
(唐朝太子不好當)
不過這都為高宗死后之舉,高宗在時,武則天和高宗也算恩愛無比,兩人同床枕無數次,因此碩果累累,四子兩女都是愛情結晶。
不過這孩子們,卻一個個命途多舛。
武則天大女兒,生與公元654年,那時武則天還是昭儀身份,對皇后位置的渴求,讓她在生下大女兒后,起了用孩子使壞的心。
為登上皇后位置,她趁王皇后探望機會,讓長女和王皇后愉快玩耍了番,事后就迫不及待將自己孩子悶死。悶死后,立馬倒打一耙,對探望女兒的唐高宗哭訴,是王皇后害死了我們的女兒。進而讓高宗發怒。
(我也會發怒)
女兒被殺,王皇后是罪魁,這結果當然很慘烈,果不其然,王皇后不久被廢,武則天則有成皇后機會。
昭儀生女, 后顧弄, 去, 昭儀潛弊兒表下,伺帝至, 陽為歡言, 發表視兒死矣。又驚間左右, 皆曰: 后適來。昭儀即悲涕, 帝不能察, 怒曰: 后殺吾女, 往與妃相讒, 今又爾邪? 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后無以自解, 而帝愈信愛, 始有廢后意-《資治通鑒》
這就是李賢絕命詩中第一瓜。
一摘使瓜好
武則天,用自己種下的女兒,獲得了皇后地位,算摘瓜得好吧?就是太過殘忍!
隨后歲月,武則天地位日上,成皇后后因高宗身體不好,漸漸有了論政、治政權。武則天也用自己才智,配合唐高宗行事,推行科舉,打壓關隴貴族,加強皇權。
無上功勞還有高宗信任,讓武則天成和皇帝并列的天后“二圣”臨朝也成時代音符。
(一對恩愛夫妻)
公元656年李弘被立為太子,仁孝的李弘是不可多得的仁君苗子,因此深得高宗厚愛,民間鳳評也很高。隨父皇喜歡風評良好,李弘太子地位越發穩固,年歲漸長也讓他開始獲得不少實權,甚至監國之權。
但權利就那么多,太子權利多了,武則天權利就小,這讓嗜權如命的武則天如何能忍?由此,才有了一場政治斗爭發生,導火索則是李弘的仁慈!
公元671年,監國長安的李弘,發現了兩個異母姐姐義陽、宣城公主,因母親是武則天情敵,而被幽禁深宮,年歲漸長卻未嫁。于心不忍的李弘請求高宗,將他們釋放讓他們過正常人的生活。
看著懂事兒子的請求,高宗答應了,可武則天卻覺得,這兒子給自己唱反調。
母子關系就此緊張起來,一般緊張后,事故就會出現。
時隔不久,到結婚年紀的李弘開始討論太子妃人選,高宗定的人選是司衛少卿楊思儉女兒。
楊家世代貴族出生,還都是帶軍打仗的主,楊思儉爹楊恭仁即是左衛大將軍、鼓旗將軍,又曾雍州牧。軍政兩界都有人脈。高宗如此安排,其實也有提防武則天意思在內,枕邊人品性他如何不知。
(武則天可不簡單)
但這幫襯之舉,無疑惹惱了武則天,武則天暗使侄子賀蘭敏之出馬。用了出毒招:壞人名節。
賀蘭敏之居然將欽定的太子妃給奸了,你說這事弄的惡心不?
未婚妻被奸,婚事當然黃了,順帶著李弘和武則天家人關系也越發冷淡起來。
如此狀況,李弘要成了皇帝,武則天還有武家能好過嗎?
由此,武則天心狠手辣的將屠刀對準兒子李弘,辦法則是毒殺。
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請,數迕旨,由是失愛于天后……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當上翊衛權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后鴆之也。”
這時人以為天后鴆之也,就是當時無數人說,這是武則天干的。
這就是李賢絕命詩中的:再摘令瓜稀
六娃,武則天弄死了兩,瓜藤雖稀卻還沒摘完,因此這控訴還再繼續。
(一個個來都逃不了)
這李賢,算聰明人,成太子前的他,優缺點明顯,優點是醉心學術,喜和書籍為伍,甚至親自做《漢書》注解,研究歷史一套套的。
缺點則是愛玩,愛美女,愛音樂,愛弄臣,對政治興趣不大。
優缺點明顯的李賢行事,我竊以為是為自保或自薦舉動而已。
試問,一個通讀歷史的人,學識能差?吸取歷史教訓,讓他明白韜光養晦,以退為進道理。他偽裝自己是一個致力于研究的書呆子,一個致力于玩樂的紈绔子,最后偽裝讓他成了太子。
這才是李賢的目的,因為兇悍的母親,容不下有才的太子。
低調的李賢成了太子,完成了偽裝,可是繼續低調,卻是低調不下去的。
因為政治斗爭,從不是一個人決斗而是一群人,即便李賢想低調,但身后勢力,也容不得他不去爭。
當時唐高宗身體已很不好,經常昏厥,不能理政,武則天權勢日隆。而李賢成太子后,有了班底,當然不愿成母后傀儡,只能選擇積極參與奪權斗爭。
反武的勢力也因太子出現,還有武則天僭越之舉越發過分,變多了起來。
在他們看來,那有女主天下道理,皇子已長大,當然有義務承接王位,武則天無論如何都是女人,如何能成國家政治主角?
面對不懷好意的太子還有反武勢力,權欲無雙的武則天當然不服輸。
(善斗的武則天)
這次,武則天使喚人在皇宮內外散步兒子李賢謠言,居然說太子不是自己孩子,而是其姐韓國夫人之子。其實這樣的指控,一看就是無稽之談,但武則天卻偏用了。
原因簡單,他需要渾水摸魚而已,這水不渾如何摸魚?
只要將水攪渾,將輿論營造出來,年輕的兒子就會露出把柄。
這就是年輕的壞處,李賢果然不出所料,面對謠言深感恐懼,心態上就落于了下風,隨后生出膽怯之心。
政治斗爭如戰場,你膽怯,別人就會緊逼。
果不其然,武則天追命第二殺來了,在暗中派人布置后,武則天居然在太子東宮搜出鎧甲數百。
這在古代可是謀反大罪。
當年周亞夫修墳,弄點鎧甲在墓地都被人說“陰與地下反”悲憤自盡。
這李賢堂而皇之將鎧甲放在太子府,罪過肯定更大。果不其然,鎧甲事一出,武則天痛打落水狗,將李賢一擼到底,囚禁三年隨后流放巴州(公元683年),而那時的高宗已病入膏肓,無力管事,只能任自己女人欺負自己孩子。
身體好,真的太重要了。
這就是詩句中的:三摘尚自可
母后啊,你把我這瓜也摘了,我命是自己的我認了,但你真別再殺子女了。那都是你身上掉下的肉啊!
由此才有了最后一句的:摘絕抱蔓歸。
這話言外之意就是,所有的瓜都沒有了,你也就只能抱著自己了。。。
(為了當皇帝,幾乎殺盡子女)
收到李賢絕命詩后的武則天,并沒停手,不過卻也沒在殺子,繼承李賢的李顯、李旦雖過的戰戰兢兢,卻都得以活命,這算是李賢這個哥哥給予弟弟的最后庇佑嗎?
相對于李賢的客氣,后續的駱賓王寫的詞句就非常不客氣了。
在和徐敬業一起起事前,駱賓王用悲憤的話語寫出了。
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后,識夏庭之遽衰。《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毫不掩飾痛罵武則天,就是殺子殺女上位的歹毒之母,是竊據龍位的皇后,胡作非為人神共憤。
駱賓王結局也不算好,跟徐敬業討武,兵敗后不知所蹤,有人說被殺,有人說出家,這檄文也幾成駱賓最后絕筆。
巧合的是,同為絕筆,卻活脫脫的訴說了一場歷史悲劇,還有一個帝王上位史。
毛骨悚然之余,無疑要感嘆,權欲迷人眼,能讓母后變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