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普洱兩個字時,就想到了剛開始喝茶的那段日子。
當時很年輕,還立下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把中國的茶都喝一個遍。當遇到普洱時便徹底淪陷了,而我和普洱的緣分也在那個時候悄然發芽,一直到現在從未中斷!
其他茶葉的知識不是很懂,但可以把知道的普洱知識告訴大家,希望可以幫到正在看問題的茶友們。
有人說普洱是黑茶,但生茶卻不發酵。有人說生茶屬于綠茶,但生茶又具備久放的特點…
關于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里進行溝通交流,共同探討這個世界難題!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而在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是唐吏樊綽,在其所著《蠻書》卷七中云"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
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云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根據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便已盛產茶葉。
大葉種茶樹是山茶科山茶,屬山茶種(Camellia sinensis),是在云南特殊生態環境條件下生長繁衍具有獨特個性的栽培品種,分為喬木、小喬木等類型。
大葉種茶樹主要分布在云南,其他地區也有,但是很少。
生普:是指用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以自然的方式陳放,不經過人工“發酵”、“渥堆”處理,但經過加工整理、修飾形狀的各種云南茶葉(餅茶、磚茶、沱茶、龍珠)的統稱。
普洱特有的品質和陳香是在陳放過程中發酵形成的,生普的內含物質在陳放的過程中和氧氣進行變化轉變,使得湯色、香味趨向于理想化。
普洱的存放并不困難,只要不受陽光直射、雨淋、環境清潔衛生、干燥通風無其他雜味異味即可。
熟普: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發酵等工藝加工而成的茶。色澤褐紅,滋味純和,具有獨特的陳香。
渥堆有二個作用:一是微生物對茶葉的直接作用,主要與構香,構色有關;二是由微生物產生的胞外酶對茶葉的間接作用,主要與構味有關。
微生物在渥堆葉中大量繁殖,新陳代謝過程從茶葉中吸收可溶性物質并放出熱量,分泌有機酸等代謝產物,使葉溫升高,酸度增加。渥堆過程中嗅到的“甜酒香”,是由酵母菌作用產生的。
渥堆葉的酸度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酸辣味”,辣味可能來自酪氨酸,組氨酸的腐敗轉化物酷氨和組氨,與有機酸的酸味和氧化生成的醛,酮組成酸辣味。在渥堆工藝上,把這種氣味作為渥堆適度的表征;
在云南當地的普洱產區中,較為出名的有四大產區。它們分別是臨滄、西雙版納、普洱、保山產區。
在1700年前就已經誕生,現擁有13萬畝保存較完整的古茶園。
四季適宜水稻生長,不只是茶出名,水稻也不甘示弱,自古就有"滇南糧倉"之稱。
如果細分的話,它又分為勐臘縣、景洪市、勐海縣。
勐臘縣代表為麻黑
“麻黑”是易武茶中最具韻味的茶,不論從品質還是產量來說“麻黑”都是不可多得的茶品。
易武茶香揚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陰柔見長,江內茶中之上品。
湯糯、柔、清、雅,花果香,早春香氣極好,留杯時間長,湯色油光透亮,口感寬廣飽滿,柔中帶剛,綿密,細膩,韻致精深,香氣高揚平衡中正厚重,葉底彈性好厚實。
景洪市代表為攸樂
攸樂山,現名基諾山。攸樂古茶山是六大古茶山中唯一一個不在勐臘縣的正山。
攸樂古茶山普洱茶香型和口感與曼撒、易武接近,香氣高揚、湯水柔和、舌面苦澀度較高,因茶樹的樹齡較小,茶性較烈。
勐海縣代表為班章
班章普洱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茶氣剛烈,厚重醇香,霸氣十足,在普洱茶中歷來被尊為“王者”、“茶王”、“班章王”等至高無上的美意。
香氣很強,在茶湯、葉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總體呈花蜜香型,蘭香感明顯,且杯底留香。生津快,回甘長,很有厚度和剛度。
云貴高原邊陲,海拔較高,屬于多山地區。是迄今為止最有科學研究的茶園,建設在幾大茶區里算是產量較大的。
瀾滄縣代表為景邁古茶山
景邁千年萬畝古茶山位于祖國西南邊陲,全國唯一的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明鄉的最南端。
生態環境好,景邁山古茶園的茶樹沒經過人為矮化,百分之六十的老樹茶是需要攀爬才可采摘到的,這種混生正是景邁茶香氣獨特而強烈的源泉。
景邁山古樹茶,蘭香顯著,山野之氣強烈。回甜明顯而持久。
鎮沅代表為千家寨
鎮沅千家寨野生古樹茶群落,分布在衰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中,野生古樹茶是國家二級保護之物。
蜜香中攜著山野靈氣,雅致特別。湯色橙黃透亮,蜜香清新迷人。入口稍有苦澀,回甘生津迅猛,持久綿長。
景東代表為無量山
景東野生古樹茶主要分布在衰牢山和無量山海拔1100~2800米的群山中,其中以花山野生古樹茶群最具代表性。
無量山香氣濃郁,喉韻甘甜,與茶湯相生相伴,掛懷持,山野氣韻明顯,入口苦澀度低,入口茶香慢慢擴散開來!滋味醇厚濃郁回甘,香純氣正!
地理位置在云南省西南部,地形地膜復雜,氣候類型多樣。
其中主要的特點就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在這個獨特的環境下,特別適合茶樹生長。茶樹種資源豐富,至今仍留存有人工馴化栽培的古茶樹群落。
保山市于漢朝時稱“永昌郡”,明朝先后置金齒軍民指揮使司、永昌軍民府“保山”,于今使用名稱首見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設保山縣為“府附郭”之時。
保山是“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也是其在中國境內的最后一段,古代即有著頻繁的商貿活動。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滇西戰役的主戰場,著名的“滇緬公路”即由此通過,更加凸顯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主要河川怒江由北而南貫穿,直接進入緬甸;瀾滄江則通過東部,進入臨滄、思茅、西雙版納地區。該地區年平均溫度14℃~20℃,年平均相對濕度75%~84%,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2000毫米。
在云南4個主要產茶區中,緯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氣溫最低、日照最少、雨量最少。
是普洱茶區最重要的產區之一,地理環境特殊,氣候溫和,且光照充足。因低緯度、高海拔、水資源豐富的特點,也造就出了很多的好茶,如知名的冰島、忙肺等...
茶園多在深山密林當中,健康天然且純度極高,多以產生茶為主。
清楚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的命名有個特點,那就是以山頭或者是村寨來
命名。
雙江縣代表為冰島
關于冰島種茶前史最早記載于公元1485年,至今已有500余年,冰島茶的來歷有不同說法:一為當地土司“版納古茶山引進:讓冰島成為勐庫第一個傣族種茶的寨子;
冰島普洱位于云南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而雙江勐庫的茶葉又被中國茶葉界權威譽為“云南大葉茶正宗”、“云南大葉茶的英豪”。
冰島茶的回甘效果持久、湯色鮮亮、葉底軟柔、勻稱。相比較茶霸老班章的甜味更濃厚、細膩、齒頰生津之感更為明顯。
永德縣的忙肺
忙肺茶是云南大葉種茶之一,于1980年經省級茶樹種資源普查組的專家命名,并經省級審定為優良茶樹群體品種。
后被稱其為“永德三寶之一”。其氣足韻長,茶氣跌宕綿綿,茶香裊裊向上,回甘生生不息。
特點:入口即香、苦澀綿柔變化無常,香融于茶湯當中。茶湯桔黃明亮,苦澀味輕,鮮爽回甘持久,并伴有花香、蜜香、果香之味留存杯壁。
臨滄縣的昔歸
昔歸產于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邦東鄉境內的昔歸村忙麓山,忙麓山是臨滄大雪山向東延伸靠近瀾滄江的一部分,背靠昔歸山,向東延伸至瀾滄江,山腳便是歸西渡口(原嘎里古渡)。
古茶園多分布在半山一帶,樹齡約在200年左右,屬邦東大葉種。分春茶跟秋茶兩季,所產出的茶葉基本上都是生茶,熟茶較少。
茶樹保護得較好,茶質比其他村寨要好很多。茶葉內物質豐富且耐泡,滋味厚重,香氣高銳。回甘跟生津較好,口腔留香持久。
第一是聞其味,不論普洱茶品的生熟、新舊、好壞、形狀、價錢,第一先要聞茶。普洱在陳化發酵后,一定會有陳年老味,但不應該有霉味產生,有霉味代表陳放時受潮或過于潮濕,不通風所致。
所謂陳而不霉,陳年的老味會在泡茶時隨熱氣散去,而霉味是因茶質變壞,由內到外受潮而發霉所散發出來的味道;
第二是觀其色,茶品未沖泡前,先聞聞是不是清味(沒有異味或臭味),然后再泡泡看,當茶在正常環境下存放,就算放30年或50年,甚至放到100年,茶的顏色(茶湯)絕對不能變黑或產生怪異味道;
第三是正其位,普洱存放在干凈通風無異味的環境內;
第四是醇其身,茶很會吸收附近的味道,通過沖出的茶氣可以判斷陳化環境與氧化時間的長短。
普洱茶市場還不夠完善,有能力鑒別普洱茶的茶商又少,許多賣茶的店家也分不清其真正的品質。在利益的驅使下,冒老號之名,印級茶者有之,動輒出現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于五六十年的珍品普洱也越喝越多。
還有許多茶商將茶品儲放在陰暗,高濕的環境中以加速其陳化,人為灑水,常常導致茶葉發霉、變質。茶品迅速變質后,再將茶餅風干,這樣在短時間內就獲得了樣似陳年普洱的“濕倉茶”。
聞起來沒有霉味,泡茶后茶湯呈紅褐色,也無異味~那你就放心地品嘗吧。看起來都像是發霉的樣子,可能是你的錯覺,因普洱茶的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所以加工出的茶葉白毫密布,初看確實有點像發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