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朱璟:如何夸獎才能讓自閉癥孩子進步更快?



如何通過正面積極的方法對孩子進行行為的規范,而不是臉紅脖子粗的跟孩子吼?如何確保家長和老師跟孩子互動時,給出的指令是孩子愿意做的?

那就是夸獎!

自閉癥孩子中的很大一部分對于夸獎是有反應的,并且會為了得到夸獎而去做正確的行為。但是,很多家長和老師都不知道該怎樣夸獎孩子,“我該什么時候夸獎?”“什么時候對孩說‘不’呢?”... ...

朱璟老師給出了一系列的詳細解答。

朱璟

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美國愛荷華大學BCaBA課程講師及實習督導導師。

夸獎孩子

孤獨癥孩子中有一部分對夸獎表揚之類的社會性強化反應比較弱,甚至沒有反應,但并不是全部。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對于夸獎是有反應的,并且會為了得到夸獎而去從事正確的行為。無論夸獎是不是能對行為起到強化的作用,家長和老師都要堅持夸獎孩子好的行為。這是因為:

1. 夸獎是一種自然強化,這種“強化物”不僅在康復教育中可以有,在生活中也會有。不僅康復教育人員會夸孩子,在社會環境中,別人也會在孩子從事好的行為時自然地夸孩子。所以,社會性強化是一種自然存在且不需要刻意撤銷的強化物。

2. 在康復教育中,好的行為的結果是得到強化物,這使得夸獎與強化物經常性地結對出現。這意味著,夸獎暗示著孩子喜歡的事件發生。一段時間后,即使是原來對夸獎沒有反應的孩子也會因為對強化物的期待而慢慢地對夸獎產生自然的反應。這種反應在強化物撤銷之后是可以被維持的,因為在自然生活中,物質性的強化物也是存在的。

3. 夸獎孩子是在不斷肯定孩子做得對做得好的地方,是在不斷地告訴孩子他應該做什么

4. 學會有意識地去夸孩子,能夠幫助家長和老師養成主動地去看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的習慣,找到孩子的強項優勢,這也是設計任務行為干預方案的基礎。

5. 當康復教育人員習慣性地去看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就會越多地看到孩子好的地方,情緒自然也會隨之積極起來,從而能更加積極地來看待和對待孤獨癥兒童

家長和老師需要特別留意的是,要學會在不同的場景都能夠夸獎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做了正確的事情,都應該對孩子進行夸獎。并不只是當孩子做得特別棒特別好的時候,才對他們進行夸獎。夸獎是對孩子行為的一種肯定,也是對他繼續從事好的行為的一種提醒和鼓勵。另外,夸孩子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說一些比較籠統的詞語,例如:“好孩子”、“乖孩子”,而是要盡量指出孩子究竟好在哪里。比如:

給孩子“具體的夸獎”

行為

夸獎原因

針對性較強的夸獎

孩子自己玩了2分鐘,沒有打擾家長

2分鐘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是很長的

“你自己玩玩具玩得真好!”

孩子把一個積木放到了積木盒子里(無意識的行為,其他的積木還在地上散著)

收拾積木是一個好的行為

“呀!你在收拾積木,真是個乖孩子!”

孩子從沙發走到餐桌前(大部分時候孩子都是跑來跑去的)

慢慢走是一個好的行為

“多懂事的孩子啊,知道從沙發慢慢走過來。”

孩子在你說話的時候,看了你一眼(無意識的行為)

主動的目光對視

“謝謝你看了我一眼,我很高興。”

孩子看著柜子上的擺設,沒動手去拿(可能多等2秒鐘,孩子就伸手去抓了)

(抓住這2秒的機會)不碰擺設是一個好的行為

“看看這個擺設放在這里多好啊!”

盡量不對孩子說:“不”!

家長和老師會很自然地受到自己的職業要求所影響,認為自己應該是負責教導孩子的人,覺得告訴孩子哪里做錯了是自己的責任,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很多時候,當孩子聽到“不要做”、“停下來”這樣的指令時,雖然會略有停頓,但是過一會兒又開始做了;有的時候孩子還會因為被阻止或被批評而發脾氣。換句話說,告訴孩子“不要做”當時可能管用,也可能不管用;長遠地來看,它并沒有幫助孩子消除不適當的行為。

經常性地告訴孩子“不要做”不僅沒有幫助孩子建立好的行為,長期使用甚至還會有一些不良的副作用

1. 建立了一個負面的環境:當家長和老師說太多“不要”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孩子哪里都是問題,完全沒有優點。而孩子會覺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錯的或者是不被允許的,孩子自己也會焦慮。

2. 建立了一個負面的親子或師生關系:家長和老師如果總以長輩的身份教育孩子,沒有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來教孩子,或者嘗試去當孩子的朋友,那么這樣的親子和師生關系會比較緊張,也不健康。

3. “不要做”的定義不明確,讓孩子困惑:因為告訴孩子“不要做”完全是根據每個人的標準而定的,而不是一個有計劃并且有固定標準的指令。這意味著,當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有些家長和老師覺得不適合會叫孩子停止,而另一些康復教育人員可能覺得無所謂,會由著孩子去做。甚至于,“不要”可能是根據個人的心情而定的。今天心情好,可以由著孩子做一些略為出格的事;今天心情不好,看什么都不順眼,看到孩子做什么都會叫孩子“不要做”。而對于孩子來講,他接受到的信息是:“有的時候可以做,有的時候不可以做”,缺乏既定的標準或原則去遵行。

4. 告訴孩子不要做只是讓孩子停止他正在做的事,卻沒有告訴孩子應該怎么樣做。即使孩子能聽話停下動作,因為沒有教孩子應該怎么樣做,所以在下一次孩子仍然只能按他會的方式去做,問題行為依然得不到改善。

5. 當家長和老師太多地用“不要”這個字樣的時候,有的時候孩子停下來了,有的時候孩子沒有停下來,康復教育人員也可能沒有跟進;漸漸地,“不要”這個字眼對孩子來講可能就會失去了應有的“停止”的力量。在關鍵時刻,當真的需要孩子立即停止從事某行為的時候,說“不要”,孩子很有可能是停不下來的。例如:當孩子要碰開水杯子的時候,聽到“不要碰”,但因為并沒有養成聽到“不”這個字就馬上停下來的行為習慣,所以根本停不下手上正在進行的動作。

在生活中、在與孩子的互動環節中,也不是完全地不說“不”字,否則也是一種不自然。如果完全避免用負面的詞匯,也就給孩子構建了一個非自然的正面環境,漸漸地會造成孩子對“不”字完全沒有接受能力。在自然生活里,我們常常聽到否定性的指令。如果孩子不能聽到“不”字,那么當別人使用這些負面詞匯的時候,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問題行為。所以,只需要盡量減少對孩子說“不”,并且不要讓自己養成挑孩子“毛病”的習慣就可以了。

在使用“不”字的時候,要保持口氣嚴肅(不需要兇狠,但也不宜太過親切溫和)。需要讓孩子明白,“不”意味著這個行為是不正確的,是需要停止的。另外,當告訴孩子“不要做”的時候,一定要提供身體輔助,保證孩子能立即停止他正在從事的行為。這樣,才能保證“不”字本身的真正意義,并且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起到它應該起的作用。

給簡單的正性指令

正性指令是指包含明確動詞的正向指令,即告訴孩子要做什么。比如,“過來”、“說謝謝”、“給我”、“慢慢走”、“開燈”、“吃飯”等。前面提到了,當使用一個“負性”指令告訴孩子不要做什么的時候,只是讓孩子“停下來”,卻沒有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孩子不是一臺機器,不能只是停下來,而是必須要做點什么;如果他不知道用什么正確的行為來取代那個不適當的行為的話,在停頓之后,他又會繼續從事之前的那個不適當的行為。

另外,通過指令讓孩子停下一個行為,意味著給孩子留了一個很大的思考題:應該做什么呢?從大量的可以做的行為里面去選一個恰當的去替代被成人所否定的行為,對于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給孩子一個正性的指令,等于是給了孩子輔助,正確的行為就更有可能發生。所以,如果我們能用正性指令來代替簡單的“停止”指令,就更有助于好的行為在這個過程里慢慢地建立起來。正性指令舉例:

問題行為

負性指令

正性指令

孩子離開座位

“別亂跑”

“坐下”、“坐在你的位置上”

孩子重重地關門

“怎么關門呢?”

“輕輕地關門”

孩子大聲說話

“吵死了”

“小聲點說話”

孩子亂扔垃圾

“干什么亂扔垃圾?”

“撿起來,扔進垃圾桶”

孩子敲玩具

“會不會玩啊”

“這樣玩”(示范)

孩子打小朋友

“不許打人”

“把手放好”

孩子搶玩具

“不要搶東西”

“小朋友先玩,一會兒輪到你玩”

孩子自言自語

“頭都被你弄暈了”

“安靜”

孩子要搶康復教育人員手上的東西

“不許搶我的東西”

“告訴我你要什么”

孩子亂翻書

“怎么看書呢?”

“慢慢翻”、“一頁一頁地翻”

用正性指令來引導孩子停止不適當的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在指令給出之后提供即時的輔助,以保證正確行為的發生。孩子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明白應該怎樣做,從而慢慢建立新的好習慣。無論輔助與否,當孩子跟從指令,一定要記得夸獎孩子,并且時不時地獎勵孩子。有強化物的跟隨,一個好的行為在將來發生的幾率就會升高。

保證指令的有效性

指令的有效性是指孩子能夠在聽到指令后較短的時間內(一般來講少于5秒)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有一些孤獨癥孩子需要比較長的思考時間,對于這類孩子,可以放寬時間上的標準,但在等待的過程里,要保證孩子沒有從事其他新的活動。

服從指令是一種行為習慣。可以設計專門的行為干預項目來建立和鞏固這個行為,但更重要的、也更有效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慢慢培養。一般來講,要求孩子在聽到指令后便要去從事被要求的活動,并且完成。所以在給指令的過程中,可以參考以下程序:

1. 第一次發指令,等待(給孩子需要的信息處理時間)。如果孩子執行指令,馬上夸獎孩子,適當地提供輔助,完成指令后夸孩子,并且可以給予強化物。

2. 如果孩子沒有反應,發出第二次指令,提供輔助。例如:指向任務需要的用具或孩子需要移動的方向、把完成指令需要的用具放到孩子手里等,保證孩子完成指令。如果孩子這時執行指令,馬上夸獎孩子,適當地提供輔助,完成指令后夸孩子,并且可以給予強化物。

在給孩子指令時,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在給指令前,先要獲得孩子的注意力——這是保證孩子能聽到指令的前提。比如:叫孩子的名字、讓孩子看著自己。

2. 注意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如果孩子還沒有能力聽從遠距離指令,則需要離孩子近一些。

3. 如果是給予集體指令,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有聽從集體指令的能力

4. 注意孩子能否明白和跟從多步指令。如果孩子只能服從單步指令,則要保證把一個復雜的任務分解開來給指令。

5. 如果孩子正在進行某項他喜歡的活動,則需要要求孩子先停下那項活動,然后才給指令

6. 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配合使用圖片,以幫助孩子理解指令

如何給“不”或“停止”指令

在關鍵時刻(需要孩子立即停止某行為的時候),要用比較強烈的語氣說“不”或“停”,并且馬上用輔助來讓孩子停止他的行動,這樣可以建立起孩子對“不”和“停止”這兩個指令的即時反映。這個反應,在很多危急時刻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停止”這一類的指令對孩子已經起不到即時的作用,那么就需要和孩子做一些游戲或康復教育,來重新強化孩子對這個指令的反應比如:玩“跑跑停”的游戲:給指令“跑”,然后和孩子一起開始跑(需要的時候可以拉著孩子的手,以保證孩子跑起來),在跑的過程里,持續地說“跑、跑、跑……”,然后突然之間喊“停”,然后馬上停下來,并且要提供輔助讓孩子也馬上停下來。


恩啟,努力只為特殊群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自閉癥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這些方法值得學習
3歲自閉癥男孩堅持「密集干預3個月」,可以實現“摘帽”嗎?
不會把自閉癥孩子教成“機器人”的DTT長什么樣?
自閉癥ABA訓練的原則和方法
如何讓強化物在自閉癥訓練中發揮作用,語言矯正機構分享干貨
ABA實戰技能訓練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卫辉市| 德庆县| 怀仁县| 澳门| 紫阳县| 天镇县| 田阳县| 巴里| 洪湖市| 丰台区| 黄浦区| 黔东| 南召县| 顺昌县| 巴彦淖尔市| 威信县| 秭归县| 定襄县| 合水县| 聊城市| 大名县| 凤凰县| 广南县| 敖汉旗| 太白县| 寿光市| 兴化市| 秦安县| 邳州市| 繁峙县| 湟中县| 安庆市| 宣恩县| 潮州市| 昌黎县| 新郑市| 麻栗坡县| 曲沃县| 青田县| 福清市|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