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看人,提要求只看著想要的東西,可能有自閉癥嗎?”
“孩子和我們說話時,眼神總是飄來飄去,需要在意嗎?”
“孩子為什么那么抗拒和別人對視,我應該怎么教?”
……
提起孩子的眼神問題,許多老母親差點哇的哭出聲來。家長們都非常在意孩子的眼神,經常在這個問題上和孩子“死磕”。但事與愿違,自閉癥孩子好像天生對看人就不感冒,偶爾劃過的目光就像“施舍”。
其實,在教孩子眼神對視前,所有的家長都應該“聽聽孩子怎么說”。在DSM-5中顯示,自閉癥的診斷標準之一是“在使用多種非語言行為,如眼對眼的注視、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和手勢,來進行社會互動方面,存在明顯的缺陷。”自閉癥孩子經常被提到的特征之一就是眼神,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他們在眼神有這些異常的表現:?不會使用眼睛來增進溝通和社交互動,不會利用自己的眼睛與他人建立社交聯系眼神交流在我們的日常社交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反過來講,缺乏眼神交流的自閉癥孩子,他們的社交溝通因此會受到極大的阻礙。孩子剛出生時是一張白紙,可是在成長過程中,一些家長從沒教過的知識,他們卻能自然而然的學會并使用,其實孩子們的這種社會學習就是來自觀察他人。而很多自閉癥孩子學習一項新技能卻非常困難,有時教了千百遍都學不會,正是因為他們不善于主動觀察別人,因此喪失了許多學習新信息和模仿新行為的機會。在我們和別人展開社交溝通時,其實并不是僅僅局限于使用語言,肢體語言、手勢、面部表情等都是交流的一部分。可是,如果自閉癥孩子不能注視別人,很可能會錯過重要的溝通信息。“看著對方的眼睛”一直是我們和別人交流時的一種禮貌,這樣的眼神交流會讓對方知道我們在聽,并且很感興趣。反之,如果自閉癥孩子在交流時,眼睛不能注視對方,看起來不像正在關注對方,這會使溝通伙伴感到被忽視,這很可能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甚至停止彼此的交流,對社交帶來極大的影響。如果眼神不放在我們需要關注的地方,反而看著別的無關緊要的東西,你能保證注意力一直放在需要的地方嗎?顯然不太可能。而且對于自閉癥孩子來說,注意力的問題本就突出,專注于不太重要的細節,很可能會錯失掌握其他重要事情的機會。“首先這是一種很抽象的感覺,當我看著一個人的眼睛,意味著我看到了全世界,所有不斷加載的信息統統涌到我的腦部,我變得超負荷,我感覺所有東西都在破壞我的思想,吞噬我的能量”
@Laura Spoerl
“對我來說,眼神交流感覺就像我被盯著、被審視一樣。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我內心十分緊張和焦慮,然而我又不得不看。這種矛盾而又難過的感覺使我不能長時間看著誰,除非他是我很信任的人……但你要清楚即使有時候我沒有看著你,眼神在閃爍,但我依舊在聽,依舊對你說的內容感興趣。”
@Emma Wozny
“我發現直接的眼神接觸太過對抗,而我不擅長對抗”
@Liz Stanley
“如果我和你交談的時候看著你,我會忘記我要說什么,因為我無法同時處理這兩項任務”
@Nell Rus
“對我來說,只是不自然不舒服不簡單”
@Emilyanne Wachter
除了以上自閉癥人士提到的“對眼神對視感到壓力、恐懼”以外,還有研究結果表明,很多自閉癥孩子根本不懂別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來的社交意義。要想解決自閉癥孩子眼神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這不僅僅是教孩子們看著別人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解決注意力的問題。以下是幾種教注意力的方法:首先,我們可以教孩子當聽到別人叫他名字時,應該看著對方。與其通過行為塑造增加孩子與我們的眼神接觸的時間,不如教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聽到叫名后的反應,并逐漸拉長叫名的距離。比如在孩子身邊、房間一角、房間外面等地方叫他的名字。當孩子能完成第一步后,再把距離拉長。先教會孩子通過提要求得到滿足,當他某次提要求后,我們暫時先不要給他回復,而提要求卻沒有得到滿足的孩子會下意識的將眼神轉向我們。得到孩子的眼神后,我們再滿足孩子的要求,并及時夸獎孩子。
例如,孩子和我們說要玩手機,說了幾遍后,我們還是沒有給他,然后他會自然的看向我們,這個時候,我們再將手機遞給孩子,并給予社會性強化,“寶貝,你有看我,特別好,手機給你玩吧。”
預備幾個紙杯,倒扣并一字排開。把孩子喜歡的餅干偷偷放進一個杯子里,給孩子簡單的提示:“我把餅干放在了一個杯子里”。同時眼睛望向放有餅干的杯子。如果孩子拿對了,就表示他在觀察你的眼神,可以獎勵他吃掉喜歡的餅干作為強化。我們教孩子眼神對視,目的并不是想讓孩子像個機器人一樣盯著交談的人不動,而是想讓孩子將注意力放在正確的地方,并能跟得上其他人的交流節奏,這對孩子的社交至關重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