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一提起敘利亞戰爭,媒體總是重復兩個名字:大馬士革,阿勒頗。
作為敘利亞最大的兩座城市,大馬士革是敘利亞的首都,是政治中心,阿薩德家族和敘政府高層都在這里生活。
而阿勒頗是敘利亞最大的城市,是北方的經濟中心,人口眾多,交通便捷,控制它就能控制敘利亞北部。
大馬士革在敘利亞戰爭之初被多次圍攻,但是敘政府軍頑強抵抗,最終把反對派趕出了大馬士革地區。
可阿勒頗的戰斗就不那么明朗了,阿勒頗之戰是敘利亞戰爭最漫長的戰役之一,敘政府軍和反對派從2012年夏天開始交火,一打就是4年,被稱為敘利亞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直到2016年底,俄羅斯出動空天軍幫助,才讓敘政府軍收復阿勒頗。
阿勒頗被收復,代表著敘利亞戰爭正式翻盤,敘政府軍掌握了主動權,反對派基本失敗。
那么,阿勒頗戰役是怎么進行的?敘利亞政府軍和反對派在這里有著怎樣的博弈?網傳此戰在2016年轉折,是因為有中國軍事顧問出謀劃策,這是真的嗎?
阿拉伯之春在12年前吹遍了整個中東,所到之處要么改朝換代,要么陷入內戰,而敘利亞內戰是打得最長、最慘的一戰。
阿拉伯國家被美國輕易挑撥就爆發戰爭,歸根結底也是因為自己的內部矛盾無法化解,宗教矛盾、部落沖突、貧富差距難以解決,國家秩序如干柴烈火,一點就燃。
在敘利亞,這個國家在戰前包含著上述的所有矛盾,該國東部幾乎全是沙漠無人區,人口聚集在西部和北部狹長地帶。
敘利亞全國人口以遜尼派穆斯林為主,比重超過70%,但是執政階層卻是當年法國人扶持起來的什葉派穆斯林“阿拉維派”,比重不到15%。
什葉派和遜尼派向來是水火不容,而且讓多數人服從少數人的統治,自古以來就是取禍之道。
為了讓政權穩定,敘利亞領袖阿薩德家族以獨裁方式控制國家,讓什葉派占據政府上層,遜尼派能闖入大馬士革當領導的不多。
所以,遜尼派多以經商為主,北部的阿勒頗就是遜尼派占多數的商業城市,這里非常接近土耳其,遜尼派開辦工廠往外出口貨物。
2010年前,敘利亞為了討好土耳其,簽署了損害本國輕工產品的經濟協議,讓土耳其貨物免稅進入本國,一下子沖擊了北方遜尼派資本家的利益。
他們盤踞的阿勒頗失業率上升,年輕人已經對大馬士革非常不滿,后來很多鏖戰阿勒頗的叛軍,就來自城市周圍的郊區。
2011年初,敘利亞出現全國性游行示威,并伴隨流血沖突。當年3月,一些反對派武裝起義,攻擊敘政府軍警。
當時阿勒頗還風平浪靜,直到2012年初阿勒頗才出現游行,不法分子和敘利亞政府的安保人員發生沖突。
2012年7月,敘利亞戰爭爆發,已經豎起反旗的敘利亞反對派“敘利亞自由軍”帶著一票反政府武裝前來進攻阿勒頗。
這支部隊總數超過萬人,裝備輕武器,以汽車為載具從西向東而來,先打下了城外的薩拉赫丁。
叛軍爭奪阿勒頗的意義非常重大,這座城市人口超過200萬,商業繁榮,在國際上很有地位,奪下它能提振叛軍的聲威。
而且這里接近北部的土耳其,城市到邊境的直線距離僅40多公里,以此為據點可以打開北方通道,讓美國和土耳其的援助源源不斷進入敘利亞戰場。
因此,敘利亞自由軍放話:“要讓阿勒頗變成敘利亞的班加西。”
阿勒頗之戰開始時,誰都沒想到,這座城市會成為鏖戰四年的地獄。
起初,反對派武裝從西南部進攻,先占領郊區的小城鎮,然后向主城進攻。
但敘利亞政府軍當時兵強馬壯,敘政府認為該城不會有問題。
畢竟阿勒頗城內有政府軍和民兵,敘利亞政府派出數千人增援阿勒頗,這支部隊裝備重炮、坦克、武裝直升機,對付武裝分子綽綽有余。
但敘軍沒想到,這些反對派裝備了大量單兵反坦克武器和地空導彈,敘利亞軍在7月最后10天就損失了十幾輛坦克和裝甲車,以及一架武裝直升機。
叛軍的這些武器都是北約運來的,敘利亞政府曝光了叛軍有美國支持,但是在國際上沒有激起什么水花。
叛軍和敘利亞政府軍在阿勒頗城南和郊區激戰,兩方都打紅了眼,戰斗常伴隨著誤傷和戰俘處決。
根據紅十字會報告,叛軍和敘政府軍都有殺俘行為,而這些行為又激起了更大的民憤,城內爆發反政府游行,讓敘政府雪上加霜。
8月,阿勒頗城被分割,敘利亞政府軍和什葉派民兵占領城西,叛軍占領東部、南部地區。
此時兩軍的戰線已經模糊,城內槍聲不斷,敘政府的炮擊摧毀了大量建筑,居民大量逃亡,阿勒頗成為鬼城。
截止這時候,阿勒頗戰事還并非不可收拾,只要政府軍再派幾萬人來圍城,叛軍就撐不住了。
但當時敘利亞內戰已經惡化,首都大馬士革都被叛軍圍攻,敘政府調集十幾萬兵力保護首都,沒有大部隊北上增援。
而叛軍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很多外國志愿者和雇傭軍加入叛軍,增強了叛軍的巷戰實力。
當時全世界都感覺阿薩德政府撐不住了,連敘利亞總理都在電視上宣布叛變,讓人瞠目結舌。
而從2012年8月到次年6月,阿勒頗戰役都以巷戰為主。叛軍內有大量經驗豐富的外國雇傭兵,尤其是一些來自格魯吉亞、阿布哈茲、車臣的“大胡子”,給叛軍帶來大量巷戰攻堅經驗。
叛軍將士兵化整為零,6到8人一組,持RPG和自動步槍游擊敘軍,這一戰術和俄羅斯車臣戰爭時的叛軍一樣。
該戰術給敘軍本來就所剩無幾的裝甲部隊造成很大麻煩,敘軍最后不敢再用坦克增援巷戰,索性打起了防守,不再主動出擊。
叛軍對阿勒頗國際機場、中央監獄、阿勒頗肯迪醫院發起進攻,這些地區涉及敘軍的補給線,敘政府軍也派兵和叛軍拉扯。
遇到久攻不下的堡壘,叛軍就派出“自爆卡車”沖鋒,這些卡車裝著數噸炸藥,都不用開到工事里,在工事幾十米外引爆都能把里面的人震死震傷。
2013年,阿勒頗戰役陷入僵局,但好在大馬士革最后保住了。
10月,因為南方戰事好轉,敘政府軍派兵增援阿勒頗,“北方風暴”行動開始。
著名的“老虎旅”在旅長哈桑的帶領下前往阿勒頗,當時俄羅斯還未參戰,“老虎旅”清一色裝備皮卡,以快速機動的戰術從城南突入城內。
經過近4個月的鏖戰,敘軍在2014年春解了阿勒頗機場和監獄之圍。此行動在國際上引起轟動,“老虎旅”因此揚名世界。
“老虎旅”暫時解了阿勒頗之急,但阿勒頗之戰并未因此而結束。
2014年后,伊斯蘭國崛起,在敘利亞東部占領大片土地。2014年秋,“老虎旅”這支救火隊也被調離了阿勒頗,隨后叛軍開始反撲。
阿勒頗剩下的疲敝之師不能對叛軍發起主動進攻,多次向政府軍示好的庫爾德人武裝也出工不出力,阿勒頗戰役又進入了近一年的僵局。
2015年7月,叛軍再次對阿勒頗進行圍攻,政府軍險些被趕出城西,幸虧俄羅斯政府宣布介入敘利亞戰爭,至此這場拉鋸戰才進入轉折。
在戰斗中,俄羅斯空天軍的戰機在阿勒頗投下數噸炸彈,精確摧毀了叛軍的彈藥庫和指揮所,叛軍失去了重要的反坦克武器,攻堅和防御能力都大大下降。
10月,“老虎旅”已經變成“老虎師”,在哈桑帶領下北上參戰,伊朗圣城旅也組織了上萬什葉派民兵來阿勒頗助戰,阿勒頗戰役進入了2013年后最大規模的正面沖突。
此后半年內,敘利亞政府軍、民兵、俄羅斯空天軍協同作戰,把叛軍圍困在城南的小部分區域。
2016年,敘利亞政府把第1、第4裝甲師,老虎師、第105旅等部隊全部壓上,俄羅斯提供空軍和情報支援,發起“憤怒行動”意圖解放阿勒頗。
2016年底,敘軍已經把叛軍壓縮在了阿勒頗城南不到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叛軍最后宣布投降。
而在叛軍被包圍期間,美國則多次接觸阿薩德政府,并請求對阿勒頗停火,阿薩德指控美國這是“支持恐怖主義活動”,拒絕和談。
最后在12月22日,叛軍3萬多人撤出阿勒頗,長達4年的阿勒頗戰役結束,敘利亞所有大城市被解放,敘利亞內戰基本宣告結束。
阿勒頗攻防戰雖然打了4年,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叛軍和政府軍在城內爭奪戰略地點,戰役規模不超過營級,傷亡不超過三位數。
敘利亞政府軍和叛軍都沒有公開發表過自己的傷亡情況,但根據西方媒體的估計,4年戰爭里阿勒頗連政府軍帶叛軍傷亡近30000,其中政府軍可能傷亡近1萬,恐怖分子傷亡近2萬人。
阿勒頗戰役對整個敘利亞戰爭至關重要,這座城市的解放,正式關閉了土耳其支援叛軍的通道,也讓叛軍在敘利亞腹地再無立足之地。
叛軍退到東部荒涼地帶,沒有人口和經濟支持,再也不成氣候。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解放阿勒頗的戰斗中,敘利亞軍打出了“口袋陣”,三面緊一面松,把叛軍往一個方向趕,頗有點解放軍在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的戰術風格。
所以網上一直流傳著“有中國顧問在阿勒頗前線指揮”的消息,傳得越來越廣,越來越真實。
但這個消息其實有點離譜,敘利亞人的盟友是伊朗、俄羅斯,前線指揮的也是俄羅斯顧問,中國可能會有觀察員在敘利亞,但絕不會親臨一線。
圍城戰打“口袋陣”也是一種常見戰術,敘軍以前沒有制空權,很難占據主動,現在有俄羅斯人助陣,在進攻時打包圍戰也很正常,無需太過發散思維。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烽煙起燼敘利亞阿勒頗戰役解析》,安然
2、《“阿勒頗之戰”與“中東角力場”》,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