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杯,東道主卡塔爾隊三輪比賽全部落敗,率先出局,創下了歷史上主辦國球隊率先出局的“世界記錄”。
卡塔爾三場比賽分別對陣厄瓜多爾、塞內加爾、荷蘭,被打進7個進球,自己只進了1個球。
慘遭淘汰后,不厚道的網友們又開始拿卡塔爾編段子了,諸如“2200億買個1個球”、“2200億混個臉熟”之類的話飄在評論區里。
其實卡塔爾官方說過:“給世界杯的直接投資在100億以內。”但人們完全不接受,因為2200億美刀的新聞已深入人心。
確實,在世界杯開始前幾年,卡塔爾的確陸續花了2200億美金搞建設,但并不完全是為了世界杯。
卡塔爾這個沙漠富國雖然很有錢,但在這屆世界杯之前,它基建糟糕,城市又小又破,交通不便捷,配套設施水平低。
為了在未來變成世界性旅游目的地和投資中心,卡塔爾花2200億“裝修”全國,在小城市修體育場和酒店,在首都修地鐵、擴機場,剩下的錢都砸在新城盧賽爾中。
第22屆世界杯,只是卡塔爾在“裝修”后的第一次考試。
作為世界著名的“土豪”,卡塔爾大興土木不是一時任性,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因為該國目前正在高速轉型之中。
按卡塔爾政府的計劃,未來20年,本國會從純粹產油國變成商業中心和旅游圣地,卡塔爾將邁入發達的綜合性國家行列,而不是當個“加油站”。
那么,卡塔爾的2200億到底用在了哪些方面?中國的基建企業在卡塔爾世界杯有何表現?這次卡塔爾的投資能給未來帶來多大變化?
世界杯開幕后,人們從媒體上聽到最多的城市并不是該國首都多哈,而是盧賽爾。這是卡塔爾世界杯主體育場“盧賽爾球場”所在地,也是卡塔爾力推的旅游區。
網上常傳言“為了舉辦世界杯,卡塔爾甚至造了一座城市”,但現實恰好相反,卡塔爾就是為盧賽爾這點“醋”,才包了世界杯這頓“餃子”。
盧賽爾是卡塔爾的絕對核心,未來它可能會替代多哈,成為卡塔爾的心臟城市,帶動國家轉型。
卡塔爾是地球上最干旱,最不適宜居住的地區,夏季氣溫在40度以上,人畜在白天基本都不活動。環境如此惡劣的卡塔爾,要不是有石油,根本不會有人問津。
在賣石油發財后,卡塔爾大力建設了首都多哈,但因為時代局限以及產業原因,多哈的建設水平也不高,水平位列國際末尾。
多哈歷史悠久,是波斯灣重要的港口之一,該城雖然被稱為“世界大都會”,但其整體水平遠不如隔壁的迪拜。
除了灣區的CBD有高樓大廈外,整個城區都陳舊、破碎,人口不到百萬,和中國一些地級市差不多。
先前在網上搜卡塔爾的圖片,永遠只是“多哈灣區大樓”的幾張圖,因為該國也就這里拿得出手。
至于卡塔爾其他地方,大多是小鎮級別,全國的小城市都在多哈附近,最遠也就80公里。
可以說,卡塔爾的城建在之前非常符合人們對正常中東地區的想象,這個國家的人均GDP在全球排前三,但是本土居然“很窮酸”,去過的人都深有感受。
至于經濟,卡塔爾本地只有石油產業,缺乏金融和高科技企業來創造價值,就連首都多哈的那些摩天大樓,也是些外國控股的形象建筑。
這個困局體現出了卡塔爾國家的問題——太依賴石油,因此卡塔爾常常被稱為“地球加油站”,除了賣油之外一無是處。
卡塔爾自己也很緊張,哪天石油價格大跌,甚至石油產業被淘汰,自己就成要飯的了,所以轉型是必須的。
卡塔爾一直想把首都打造成真正的“國際都會”,就像隔壁的“迪拜”,甚至亞洲的新加坡一樣。這不僅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也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
對于卡塔爾來說,花多少錢都不是問題,可是有個攔路虎躺在前面無法解決——沒有人才。
卡塔爾本地人不過50萬,加上移民也就300萬,這種人口撐不起紐約、上海那種超級都會。
卡塔爾還極度缺乏創造價值的人,比如技術人才和商業精英,這些人是城市的核心階層,負責帶動經濟發展。卡塔爾本國幾乎沒有這種人,也吸引不到外國人。
發展經濟,產業轉型,需要從海外吸引資金和人才,錢一直不是問題,但在吸引人方面,多哈顯然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從21世紀初,卡塔爾就計劃造一座現代化新城,吸引外國高端人才來本國居住、投資,帶動經濟發展,這就是世界杯期間主體育場“盧賽爾體育場”所在的盧賽爾城。
2022年世界杯前,卡塔爾花了2240億美金,其中最大的一部分花費砸在了“盧塞爾新城”上,這才是卡塔爾的百年大計。
這座城市不僅將舉辦2022世界杯,明年的亞洲杯、8年后的亞運會,盧賽爾都是核心城市。
盧塞爾城項目早在2005年啟動,計劃在多哈以北15公里的村莊盧賽爾建造一座50萬人口的新興城市。
該城的設計和建造技術對標國際先進水平,負責吸納高端產業,如科技企業、金融企業入駐。該城也作為旅游中心,有專門的度假區和高檔酒店、人工島,還有世界級的購物中心。
卡塔爾自己也宣布,迄今為止有500億美金砸在了盧賽爾,該城現在完工7成,90%的物業都被售出,房地產非常火熱。
外媒認為,為了建造盧塞爾城,順便給盧賽爾城打響名氣,卡塔爾才申辦了世界杯。只要有了世界杯,本國貴族們對這個項目更有投資的熱情,錢也就越花越多。
光看現在的盧賽爾和多哈,前者比后者要高端很多。
說了盧賽爾城這么多意義,那它的建設水平究竟有多高呢?
舉個例子,因為怕城市太熱, 這里居然有遍布城市的“戶外降溫系統”,也就是給整個城市露天吹空調,哪怕現在卡塔爾30度的天氣,盧賽爾的步行街溫度也在23度左右,非常之屬實。
盧賽爾近幾年加快了修建速度,在世界杯期間基本完工,而自2018年起,卡塔爾才真正給世界杯花錢。
按計劃,卡塔爾將使用8座體育場來舉辦比賽。
其中除了“哈利法國際球場”是翻新外,盧賽爾球場、阿圖瑪瑪球場、海灣球場、教育城球場、賈努布球場、974球場、艾哈邁德.本.阿里球場全部是新建的,一共花掉了120億美金。
這些球場全部請著名設計師操刀,外形結合阿拉伯審美和現代化氣息,而且所有建筑集成了降溫系統,可調節的頂棚能遮陽,內部有空調,保證球場溫度不超過20度。
甚至球場草坪都能溫控,不讓草地在球賽時散發熱氣,影響選手發揮。
在每座球場周圍,卡塔爾都修建了一系列配套設施,酒店、步行街、商場、醫院一應俱全,這些配套設施的總花費不比球場少,光高檔酒店就修了100座,總價值也在300億美金以上。
8座世界杯球場距離都比較近,只有海灣球場較遠,在多哈幾十公里之外。
為了方便百萬球迷轉場,卡塔爾還花費350億,修建了軌道交通系統連接8座球場,所有軌道采用無人駕駛的電動車廂,24小時在不同球場之間穿梭。
這套設施不僅為球迷服務,未來更是卡塔爾東海岸最重要的高速公交系統。
除了賽場和城市交通,卡塔爾還把機場翻了新。
世界杯期間,有上百萬球迷乘坐飛機來到卡塔爾,該國的“哈馬德國際機場”已經很陳舊了,吞吐量小,設施老化。
卡塔爾再掏150億改造哈馬德機場大廳,將其擴建一倍,讓其成為世界最先進的國際機場,其在最近兩年甚至超過新加坡“樟宜機場”,獲選世界最佳機場。
最后,卡塔爾力推的“珍珠島”度假區,也花了150億美金打造。
這座島完全是叫板隔壁“迪拜棕櫚島”的產物,該島完全由人工填海制造,面積4平方公里,有出售的別墅區、有五星級酒店、有辦公用的寫字樓。
為了讓沙灘質量滿足游客需求,這里的沙子都是從沙特進口的沙漠細沙,足見卡塔爾人的重視。
在花完上述這些錢后,卡塔爾再搞搞安保、打打廣告、硬化道路、完善電路網和電信基站,再“內耗”掉一點預算,2200億美金也就花的差不多了。
不過,盡管卡塔爾確實有錢,也沒有無腦撒幣,如此多的建設工程,不進行招標,選出可靠的合作對象是不可能的,中國就是卡塔爾的首選合作方。
以“盧賽爾球場”為例,這座建筑在這次世界杯最引人注目,球場規模大、技術新,為了保證工程速度和質量,卡塔爾把這個項目交給了中國去做。
因此,盧賽爾球場被國內媒體譽為“世界杯的中國元素”,有些網友諷刺這是“給自己貼金”,但盧賽爾球場確實是百分百“Made in china”。
當時,“中鐵股份”在全球幾十家企業里競標成功,不僅參與了球場的整體設計,還包下了整個施工,項目金額為52億人民幣。
作為世界杯主賽場,該球場是卡塔爾乃至整個中東最大的球場,甚至比鳥巢還大。
該球場能容納88900人看比賽,內部除了制冷系統,溫控球場,還要塞進一個巨大的后勤設施,包括安保、倉庫、餐廳酒吧、凈水系統、消防系統等。
為了修建盧賽爾球場,中方帶了幾千人的團隊遠赴卡塔爾,前期準備工作就長達一年,由北京建筑研究院負責主要設計。
在這個過程中,盧賽爾球場的設計改了三次,中方技術人員按照卡塔爾強調的節能環保標準,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讓盧賽爾球場具備太陽能發電、內循環凈水能力。
而且因為當地氣候炎熱,晝夜溫差大,為防止體育場鋼結構因熱脹冷縮而加速老化,中方把球場和外殼分離,金屬部分單獨“架”在地上。
此設計建造難度大,但是球場安全度更高,壽命更長。
設計定稿后,中方共雇傭5000多名工人修建球場,于2016年底動工,整個項目耗時不到5年,施工期間保證了工人的安全和生活質量,受到了西方的稱贊。
此外,中國三一、中國精工、中國巨力這些重工企業也深度參與盧賽爾球場建設,趁機在國際上又做了一次廣告。
得益于盧賽爾球場項目受到卡塔爾政府的稱贊,卡塔爾把另一個小型項目——球迷村也包給了中國。
卡塔爾是個小國,一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大部分是沙漠,人口集中在東部沿海。雖然卡塔爾政府修建了大量酒店,但也裝不下前后百萬人次的球迷,所以修建球迷村是必要的。
卡塔爾為了壓縮成本,修建了“集裝箱球迷村”,把廢棄集裝箱改造成客房,基本就是另一種“活動板房”。
球迷村的集裝箱則來自卡塔爾的多哈港,這座港口城市有大量廢棄集裝箱,這也算是當地的特色產物。中方則承建了球迷村的基礎設施,如道路、給排水系統、電路系統等等。
這里的整體建設水平雖然不高,但對于球迷來說很重要,設施可靠是對球迷的負責,以現在球迷們對球迷村的評價來看,中國企業也交出了高分答卷。
目前世界杯小組賽即將結束,卡塔爾已經被淘汰,東道主球迷們確實很傷心,但卡塔爾政府應該是心滿意足的。
世界杯的熱度讓卡塔爾政府非常滿意,全世界前往卡塔爾的機票都被售空。
卡塔爾的30000多間酒店套房也全部滿客,球迷村更是人滿為患,很多球迷不得不去隔壁的巴林或者阿聯酋居住。
百萬球迷的吃、住和其他消費給卡塔爾帶來了經濟增長,這些錢雖然比起2200億的花銷來說不值一提,但起碼讓旅游業振作了起來,很多半死不活的項目有了收入。
此外,世界杯的廣告效應無與倫比,全球數百家官媒,數萬家自媒體涌入卡塔爾,全方位報道卡塔爾的盛會。
卡塔爾花錢讓西方媒體在盧塞爾城采訪,并體驗全部設施,就連美國和英國媒體都對這座新城做出了高度評價,美國媒體說:
“和首都多哈相比,盧賽爾更像一座溫帶城市而不是熱帶城市,遍地的綠化讓你忘了這里地處沙漠,室外溫控系統讓人感覺舒適,這里毫無疑問是中東最棒的定居點之一。”
在得到國際媒體的大力宣傳后,卡塔爾政府還適時推出了“買物業,送居留權”的項目:
在盧賽爾購買100萬美金以上的物業,業主全家可以定居卡塔爾,享受卡塔爾人的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在當地開公司還享受補貼和免稅。
目前為止,世界杯完美按照卡塔爾政府的計劃走,卡塔爾的國際號召力在2022年底問鼎中東第一。
而在明年,還有一場亞洲杯在卡塔爾舉辦,8座球場物盡其用,2030年還有亞運會召開,卡塔爾的2200億等于舉辦三次國際盛會,這個錢花得很值。
如果不出意外,到了2030年,卡塔爾會成為一個商業發達的國家。而按照《卡塔爾2030國家展望》,未來20年,卡塔爾要完成從“加油站”到發達國家的轉型。
石油產業眼瞅著要進入“中年”,各種弊病爆發,中東“石油佬”沙特、科威特、巴林、卡塔爾、阿聯酋都在尋求改變。
就連最保守的沙特,近年來也在修建沙漠未來城市,并逐步開放國門,搞一點“特區”來和世界接軌。
但沙特因為國家體制限制,在開放方面遠不如卡塔爾,這次世界杯也許會讓卡塔爾成為中東地區的開放先鋒,變成阿拉伯人經濟上的領頭羊。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2022年世界杯,向卡塔爾"錢"進!》,曲雙石
2、《中鐵建中標卡塔爾世界杯主體育場項目》,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