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是中國古代一夫一妻制婚姻結(jié)構(gòu)中的一部分,古代社會允許丈夫在妻子以外納妾,妾實質(zhì)上就是小老婆,男人納妾源于原始社會末期,在當(dāng)時和以后的中國,雖然自始自終均為一夫一妻制,但真正實行的則是一夫一妻多妾,這種“多妾”的出現(xiàn),原因有二:第一,是出于傳宗接代的現(xiàn)實需要。古代社會,婚姻的首要目的在于“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每個男子娶妻納妾,首先,是為了替自己的父系祖先增殖子孫。在男子方面,兒子越多越好,所以妻妾也就越多越好。相傳奴隸制時期的商代末期的周文王有一百個兒子,顯然一個妻子無論如何是生不了這么多兒子的。第二,男子為了淫樂和炫耀富有而廣納美女,恩格斯說它是“人類的奢侈品。”《紅樓夢》里的賈赦。姬妾成群,其妻邢夫人還是竭力為丈夫討妾,理由是“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們就使不得?”以她的眼光來看,丈夫三房四妾才是“大家子”貴族老爺?shù)臉?biāo)志,妻子如果加以限制是有損貴族高貴的行為。
按照過去的習(xí)慣,似乎誰都可以討幾個老婆,但實際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有說法是“官有七妻民三妾”,只要你養(yǎng)得起。對于只能討一個老婆的人,人們還瞧不起他,管這樣男女叫作“匹夫匹婦”。必須注意的是,雖然當(dāng)時的社會和法律承認一個男子和一群女人住在一個家庭共同生活,但卻只準(zhǔn)許其中一個女人為妻,其余的女人就只能為妾。這是為什么呢?妻妾又有何不同呢?
古人講“聘則為妻,奔則為妾。”一般來說,達官貴人的妻子,其娘家也多是達官貴人,兩家要“門戶”相當(dāng),妻子要明媒正娶即要“聘”來。而妾不是按照正式手續(xù)娶的即“奔”來的,妾主要有四個來源:最早時,妾多來源于戰(zhàn)爭中的女俘虜,戰(zhàn)勝一方的男子將她們搶去作小老婆。千金難買一笑的褒姒,就是周幽王打褒國抓來作妾的;此外,來源于春秋時代貴族中盛行的媵嫁制度,女子出嫁由娣(新娘的妹妹)、侄(哥哥的女兒)隨嫁,因此,新郎名義上是只討了一個正式老婆,但實際上卻是討進多個來。
春秋時的秦伯,人們說他不會嫁女,在嫁女給晉公子時,陪嫁的妾媵就有七十人,這些妾都比秦伯之女會打扮,結(jié)果使公子愛妾不愛妻。媵嫁制度在戰(zhàn)國時期逐漸沒有了,至于貴族恃勢橫行,搶人之女、占人之妻,那更是常事。用錢買是最普遍的,不管達官貴人、平民百姓,只要有錢的男人,都可以三房四妾地買進來。
夫妻在名義上是平等的,古人有夫妻相敬如賓的說法。封建婚姻是建立或加強兩個家族政治經(jīng)濟聯(lián)系的紐帶,妻子體現(xiàn)著這種紐帶的作用,有時她的背后有不容輕視的娘家,因而妻子也就具有一定的尊嚴(yán)和權(quán)利。孔子說得很明白,敬妻的根據(jù)是“親之主也,敢不敬焉”,所敬的并不是妻本人而是她所代表的娘家。至于娶金枝玉葉的駙馬爺或豪門贅婿,就更不用說了,妻子和妻子的娘家不準(zhǔn)許有第二個同樣身份的妻子存在。解決的方法就是只準(zhǔn)有一個正式的妻子,但可以有許多妾;但這些妾的家庭和社會地位,不僅不能和正式的妻平行,而且妾是直接隸屬于妻的奴隸。
這樣,在丈夫方面,事實上還是多妻的待遇,而且還不用承擔(dān)過度的妻子的負擔(dān),便可以盡情地縱欲,大量生育后代,還可以仗著妻與妾之間規(guī)定的主奴關(guān)系的制約,來限制和調(diào)節(jié)她們之間難以避免的矛盾。在妻子方面,其地位和權(quán)利也得到了一些保證。根據(jù)家庭分工,原則上“男不言內(nèi),女不言外”,妻子統(tǒng)率著家中的妾、童年的子孫、未婚的姐妹、子婦、侄婦、以及仆婦丫鬟,妻于可隨便使喚小妾,就像使喚仆婦丫鬟一樣。丈夫更可以隨便使喚妾,就像仆婦丫鬟一樣。妻子稱丈夫為夫或直呼其名,稱丈夫的父母為公公、婆婆,妾只能像仆從一樣稱呼那些人為老太爺、老太太、老爺、太太或少爺、小姐,甚至對丈夫和妻所生的子女也這樣稱呼,際非是自己所生的子女,她才能直呼其名。此外,妾除了要伺候公婆丈夫之外,還要像伺候他們一樣伺候大老婆。
首先,妾不能參加家族的祭祀,也不能被祀,妾排除在家庭之外。妾的親屬與丈夫的親屬根本不能成立親戚關(guān)系。袁世凱的女兒就曾說過,六姨太太的母親和哥哥來袁家時,“既要給我父親和我娘磕頭,還不能和我家的人平起平坐。”
《紅樓夢》里的探春,就不承認自己生母趙姨娘的弟弟趙國基為舅舅,不僅如此,探春還不愿意認趙姨娘為母親,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封建的宗法制度規(guī)定,只有大老婆的兒子方能繼承父親的家長地位,如果妻子無生育或只有千金女兒,妾的兒子繼承了家長的地位,那豈不是會對妻子形成威脅嗎?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規(guī)定,妾所生的子女(即“庶出”)一律都要以正式的妻子作為“嫡母”,而生身之母便成為非正式,且擺不上臺面的“庶母”。當(dāng)時的道德規(guī)范要求:妾不能把親生子女當(dāng)自己的子女,而應(yīng)是妻的子女;“庶出”的子女也不應(yīng)該把生身之母看作母親,只應(yīng)該看作是代替“嫡母”懷孕生育的人。再加上妾的身份是奴隸,而妾的子女是少爺、小姐,這個主奴界限是決不許混亂的,這就更阻止了妾與其所生子女以母子相認。這一點,是妻妾權(quán)利最大的特異之處。
其次,夫妾之間的不平等較夫妻之間更甚。夫毆妾比毆妻罰輕二等。殺妾,唐宋律只處流刑,明清律處分輕,止杖一百,徒三年。而妄若打罵丈夫,則處罪較妻打罵丈夫重得多。罵夫,杖八十,打夫則比妻打夫加一等治罪,不問有傷無傷,俱徒—年或—年半,此外,妻可以打罵妾,妾不得對妻有侵侮的行為,妾犯妻與妾犯夫同罪。《紅樓夢》二十五回,賈環(huán)燙傷了寶玉,王夫人馬上叫過趙姨娘來罵道:“養(yǎng)出這樣黑心種子來,也不教訓(xùn)教訓(xùn)!幾次幾番都不理論,你們一發(fā)得了意了!”一發(fā)出來了!趙姨娘只得忍氣吞聲,因為還嘴就是欺侮了像夫一樣有權(quán)有勢的主子,就是奴欺主。
從以上介紹可知,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妾”是男人們淫樂的工具,媵妾制是侮辱、蹂躪女性的罪惡淵藪。它是歷史的產(chǎn)物,必將隨著歷史的進步而遭淘汰和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