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
作者:吳承恩
出版社:中華書局
校注:李飛天
領讀者:嚶其鳴
62 - 63 回
草木有心
與車遲國類似,這個故事里也是一群待解救的和尚,同樣的也是夢中得到指點,等待東土圣僧到來。
文中,唐僧欲掃年久無光的寶塔,悟空恐塔內生惡物,主動提出陪伴師傅,可見悟空心細體恤至極;
抓到奔波兒灞、霸波兒奔,知道事情原委后,并沒有氣極殺死,而是留活口帶到國王前,解和尚們之困,有勇有謀;
悟空與八戒大戰九頭蟲,兩人配合和諧,不敵九頭蟲后,靈活求救過往神圣,最終取回寶物。
這一章貌似看到了悟空以及取經團隊的成熟。
你不懂
這唐僧掃塔是不是只做個樣子?按照文中描述,掃到最高一層才發現了兩個小妖怪,說明唐僧是從下往上開始掃。
按照掃樓梯的一般方法,應該是從最上面一層開始往下掃,這樣,掃下來的塵土與垃圾,一層趕一層(因為塔一般都以塵土為主,果皮、碎屑應該沒有),最后歸總到最后一層把它們收起來。
但按照唐僧的方法,從第一層開始掃起,就算是一整層收集一次垃圾,十三層的佛塔,就要多收十二次垃圾,關鍵是只要一上一下便可搞定整個塔。
可是如果一層一層往上打掃就要多費些體力,比如掃第一層時,先爬到樓梯最上一個臺階往下掃,掃完再爬到第二層那么每層都需要多跑一次,又或者唐僧從最下面一個臺階逐個往上掃。
這個可能性很小,因為掃完第二階,第一階不是又臟了嗎?掃過這么多個塔的唐僧,不會這點經驗都沒有!
綜上,我得出一個結論:唐僧掃塔就是在做樣子!
奔波兒灞和灞波兒奔——這倆人也算是歷經百年終于火起來的人物。你是奔波兒灞,我是灞波兒奔,奔波兒灞,灞波兒奔……好歡樂!
七月
祭賽國真是生財有道,人家最多是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怎么也得依靠些物質資源,而它僅憑借虛無縹緲的形而上,以寶塔上的祥云霞光把自身包裝打造成了神跡天府之城。
一時間,往來四國皆朝貢,接踵萬民齊同瞻。
資源充沛的國,因著幸福來得如此容易,似如唾手可得焉,于是乎此一國之民也就放棄了世間諸多不易之努力,怠懶假以時日,久而久之,便致頭腦也越來越怠懶,所謂人傻錢多是也。
如不信,請看祭賽國國王對金光寺一案的處置。發現佛塔失去寶珠霞光,便認作是寺中和尚偷去,也不去核查下寺中和尚人數是否減少一二?人數都不見減少,那那個偷盜寶珠的賊和尚所為何為呢?
不能換得名利享受,冒著偷盜被發現的巨大風險又何必呢?又何況,金光寺本身憑借霞光加持,定然是每日盡享供果奇珍,神跡瞻仰,要名有名要利有利的存在。
最關鍵的是如此輕松逍遙的日子并不需要付出什么辛苦啊?唾手可得的幸福不要,反倒是去做擔著賊名還誓死不認不檢舉不揭發,一起被迫做囚徒,去過苦哈哈的茍且日子。這是不是有點反常?
錢多的二代都說了“我雖然笨,但我并不傻啊?”
只能說“國王,你似不似有點撒啊”
這一回的妖孽九頭蟲,貌似并未如電視劇劇情,與小白龍扯上什么關系。又是一個招贅的武藝超群的女婿,最后也是把老丈人一家都霍霍慘了,人財兩空!看來招贅不是個好出路。
二郎神與大圣的惺惺相惜之情來的有點突然,令人不明所以,二郎為人低調有城府,又心高氣傲的,估計很難和囂張肆意的大圣惺惺惜惺惺,也許是作者突然靈光乍現,想起來二郎君直接就讓他路過了也難說。
李瑛
取經團隊相處和諧配合默契和齊心合力除妖打怪弘揚佛法的精神在這個故事里更加充分地展現。
看見佛門同道受苦,唐僧必定心不忍,想要做事,即使掃塔這樣的瑣事悟空也盡心盡力陪伴幫忙;國王才提出請除妖拿回寶貝,八戒立刻就自告奮勇要和悟空一同前往;
悟空解救八戒,找回九齒釘耙,八戒便立即讓悟空回岸上等待,他自去打斗引出九頭蟲;招呼二郎神,主動打頭陣,八戒真是一點都不懶惰了!悟空做事更有技巧和章法,有勇有謀,已有佛心佛像。
小魚兒
1、這一次可能又是哪個大神給取經小分隊安排好的劫難。讓和尚受罪,托夢告訴他們孫大圣能救他們。這劇情怎么這么眼熟啊
2、唐僧不愧是金蟬子轉世,對佛的忠誠追隨和虔誠值得敬佩。逢廟燒香,遇寺拜佛,見塔掃塔。果真有信仰的人最能成事。
3、八六版電視劇對師徒掃塔的情節可是狠狠的渲染了一把,加入了很多父子情深的感情戲碼。很有獨到見解也深得觀眾喜愛。
4、和二郎神的相遇,讓豬八戒從中搭話,夜間素果素酒暢聊敘舊,看起來兄弟聚餐的氣氛很歡快。第二天大家一起打怪獸。這一段突然這么和諧,大圣還有了好兄弟,突然有點不習慣
嘻嘻
向西的路上第二次碰上和尚被縛的事情,佛門在人間還是挺遭罪的,不是人人敬佛啊!
這次破祭賽國的案子,孫悟空長了多個心眼。
一是掃塔到了第十三層,發現鲇魚怪奔波兒灞和黑魚精灞波兒奔,沒有一棒子打死,而是留下活口取下供狀。
二是割了鲇魚怪的唇黑魚精的耳朵,放回到亂石山碧波潭傳話挑戰。
三是斗九頭蟲不下,遇到二郎顯圣和梅山六兄弟,先派八戒去攔下二郎。
四是九頭蟲負痛逃亡北海,悟空居然不讓追,說什么窮寇莫追,這一點不甚理解。
五是留下了龍婆長遠看塔,還把塔名改為伏龍寺,看看悟空的說辭“金光二字不好,不是久住之物,貧僧為你勞碌一場,改為伏龍寺,教你永遠長存”。悟空也想著留名啦。
上官婉兒
這是上一個故事的余波,牛魔王的新進好友也被一網打盡。起因是偷盜,實質是侵犯佛教圣地,妖怪無良,犯我佛者盡皆死傷,更何況還偷了天庭的靈芝,皇帝不明,冤我僧人者不文不武不服眾。
這回的妖怪沒背景,沒天庭的人或佛教的人出來收編,跟其他妖怪比起來,有點慘,手起刀落,只留了個龍婆替佛家看塔。
不過唐僧悟空師徒二人掃塔這段,文字渲染力雖沒有電視強,但也可以看到師徒的關系經過前面種種,總在逐步靠近。
qiaoqiao
又是一場和尚受難記,托夢靠唐僧解難的老橋段。這次悟空做事的方式卻明顯改變了,輕輕捉來,恐一棒打死,沒人供狀,師傅可取他個口詞。
從一點就著的火爆作風,改成了先取證再發作,保證了流程合理,結果可信,學會了使用規則達成目的。
不打死小妖怪,以便放長線釣大魚,悟空磨平了棱角,學會了計謀,這個技能可以讓他剛好的融入社會。
隨之而來的是那個任性妄為的悟空逐漸消失,遇事多了一份思量,少了一份頭腦發熱,這就是成長,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年少而輕狂,成長而思慮,成熟而妥協,成功而算計。
唐僧經過這些磨難也長記性了,知道什么叫借勢,知道如何包裝自己了把國王唬的一愣一愣的。
最喜歡的小妖怪奔波兒灞、灞波兒奔出場,兩條小魚好倒霉呀,明明是萬圣龍王和九頭怪惹的事兒,干嘛割他倆耳朵、嘴唇呀,討厭~
這次大戰九頭怪,和之前完全不同,悟空先說了一大堆緣由、證據,體現出了官方調查的調調,和二郎神他們合伙弄死龍王一家子。
最后留了個龍婆,去看塔,既提現了我佛慈悲,又給佛塔加了一道保障,讓覬覦寶貝的妖怪看看,盜寶的下場凄慘無比,最后點睛之筆改寺名為“伏龍”,真是好手段!
只是不知道午夜夢回,悟空會不會感慨,自己變成了曾經討厭的樣子…
銀角大王
九頭蟲偷佛寶這個故事,有點湊數的感覺。和尚們依舊是蒙冤入獄,還是有人托夢讓他們堅持,取經小分隊馬上就來就你們啦。這一幕真是似曾相識,不由得讓人想到車遲國的和尚們。
唐僧打掃清潔從下往上打掃先不提,龍王和九頭蟲偷了東西就偷了東西,為什么還要讓奔波兒灞,灞波兒奔兩個小怪在塔里等著孫悟空找上門來呢?
想要監測小分隊的動向,哪里不可以,非要讓自己的人留在作案現場。
還有個細節讓人心生感慨,祭賽國被周圍四個國家上貢,【當年有四夷朝貢:南月陀國,北高昌國,東西梁國,西本缽國,年年進貢美玉明珠,嬌妃駿馬。我這里不動干戈,不去征討,他那里自然拜為上邦。】
我們看書習慣把自己當主人公或者主人公身邊人,可是想想周圍四個國家就因為祭賽國有所謂的佛寶,就要把自己的寶物、女子進獻給別人。
不管名義上怎么講,現實就是處于被壓迫的狀態。所以說佛法面前,人人平等,只是一些人比一些人更平等。
姜素素
看到兩個熟悉的小妖名字
偷東西的女兒招了同樣偷東西的姑爺,給這家子惹了大麻煩了。
按說龍王雖在西游記中不算什么大官,好歹也管著一片水域,也有蝦兵蟹將伺候著,小日子還是不錯的。
這回除了龍婆,全家都死絕了。太慘了!
而龍婆的表現更奇怪,全家都死了,一般人的心態是恨不得求死,免得痛苦,她卻求饒命,被穿了琵琶骨看塔,三天才給一頓吃的,出任何差頭兒都處斬。
作者怎么想的呢?
編輯:靈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