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人生 詩意生活
第0140期
木蘭文學官方微信平臺
輕松關注 與眾不同
本期責編 汪葆夫
許曙明
靈官峽是嘉陵江的第一道峽谷,是扼守秦隴的咽喉之地,也是寶成鐵路穿越秦嶺的險段之一。
靈官峽的走向可分兩條:一條是從峽口向西,長10余公里,在陜西鳳縣境內。另一條向西南延伸,全長也10多公里,在甘肅兩當縣境內。
靈官峽的地貌特點首先是險,兩山對峙,一江中流,山勢崢嶸,巖石嶙峋,危崖如削,寶成鐵路就從這險峻巍峨的山巒中穿行。隧道、橋梁首尾相接,剛出隧道,又跨橋梁。其次是秀,植被覆蓋率極高,滿山遍嶺的喬木、灌木,一到夏天,山峰披綠掛翠,一派蔥郁,綠格茵茵。除了谷底流動的嘉陵江泛著波光和峽底有一截裸露的巖石外,幾乎看不到別的顏色。我去的時候正是春天,山花遍野,江水如藍,宛若仙境。這里還有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片天然白皮松林。白皮松枝白葉綠,看上去蒼勁有力。
使靈官峽名揚天下的,是那篇著名的文章。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修建寶成鐵路時,作家杜鵬程來此采訪,寫下了短篇小說《夜走靈官峽》,從此靈官峽便聞名遐邇了。
本世紀初發了一場大水后,這一段鐵路稍作了改道,路基也提高了一些。原來鐵路通過的地方被鳳縣修成了靈官峽鐵路文化主題
走過架在嘉陵江上的吊橋,首先看見的是一組雕塑,是作家杜鵬程的半身雕像和幾個鐵路工人揮鎬修路雕塑,背面的一面巨大石墻上,鑲刻著《夜走靈官峽》全文。
我站在這里,仔細閱讀《夜走靈官峽》,盡管早些年不止一次地讀過這篇小說,但如今站在靈官峽再讀《夜走靈官峽》,心里頓生感慨,再次被震撼。一是感慨那個海晏河清、水透天藍的時代,人人都在竭盡全力,無私奉獻。二是感慨杜鵬程真是大作家啊,小說中沒有現場出現一個工人,也沒有以工人的口吻記述,而是選取一個工人的孩子作為主人公,通過一個剛剛懂事的孩子的講述,就把鐵路工人忘我工作,艱苦奮斗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三是感慨杜鵬程植根生活,深入群眾,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的作家風貌。正是因為他把自己看成勞動大軍中的一員,看成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才能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準確地體會其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試想,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哪一部不是作家潛心扎根生活,嘔心瀝血寫作的結果?陜西是出大作家的地方啊,從老一輩的柳青、杜鵬程、王汶石到新時期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哪一個不是深入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大師?
一段已經改道廢棄的隧道里,有不少關于寶成鐵路的歷史資料介紹。通過這些資料,我了解了寶成鐵路的基本情況。寶成鐵路穿越的秦嶺、大巴山,地質情況極其復雜,施工難度非常大,國民政府時期,數次動議,多次踏勘,終未動工。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下決心要修寶成鐵路。寶成鐵路于1952年7月1日動工, 1958年1月1日建成通車。寶成鐵路的修建是新中國在經濟非常困難,勘探、設計、施工技術還比較落后、簡陋的條件下,艱苦奮斗,建成的一條交通大動脈,也是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修路大軍發揚了大無畏的精神,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攻克了技術上的多個難題,終于建成了貫通西北和西南的大通道。寶成鐵路的通車,改變了“蜀道難”的局面,為西北、西南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彰顯了中國人的英雄氣概和聰明才智。
作者簡介:許曙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散文集多部,獲得多項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