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理獲獎記錄屈指可數,但在互聯網上很多人都愿意叫他一句“李豐田”。不過這個“愛稱”可能很快就要被“宋典史”取代了。
47歲憑借《無證之罪》才獲得關注,寧理的演藝生涯不能說勵志,只能說曲折。因為早在1990年寧理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后演出就擔任過男一號。只是當年他隨著一陣“出國潮”去了美國,然而到了美國之后才發現自己可施展的空間很小。在這種情況下寧理蟄伏了十幾年,本世紀初回國后寧理開始重新投入影視行業,只是這一次,他把過去十幾年的龍套都補回來了,這一演又是十幾年。
直到2017年,寧理47歲時出演了《無證之罪》中的殺人李豐田。
這個角色讓寧理成了部分觀眾眼中的“噩夢”:
顫栗,是的,顫栗。當人們看到這個不修邊幅一邊笑著一邊拿煙灰缸把人砸死的壞種時,會不自覺地想起自己人生中曾經遇到過的已經“視死如歸”的混蛋們。
“李豐田”走進酒吧,幾個混混看著這個其貌不揚的半大老頭叫囂著,鏡頭一轉,滿身血污的“李豐田”走出酒吧,他想抽根煙,忽然覺得嘴里好像有東西,于是吐出一塊耳朵……
自此之后,寧理成了“小眾的卻讓觀眾喜愛的”那一掛演員之一。
應該說經歷、閱歷和沉淀讓寧理開啟了表演的幸運之旅,至少當年輕演員們還是一張白紙時,寧理已經可以駕馭很多角色甚至可以跟導演討論一些動作細節了。
比如《無證之罪》中他拿煙灰缸砸人那場戲,他覺得這種方式很傻,可一邊笑著一邊把人活活砸死才更有一種驚悚感,于是他笑了,臉上沒有傳統表演覺得應該的狠勁,而是“我不拿自己當人看,也不會拿別人當人看”的無所謂。“李豐田”讓人覺得“死亡才是最好的歸宿,無論是別人還是自己”。
隨后,帶著粉絲對“李豐田”的驚懼之感,寧理在《愛情神話》中演出了小皮匠,在《流浪地球2》中飾演馬兆。尤其是后者,有人說因為他演的“李豐田”太過深入人心,所以演“馬兆”時總覺得后面會有一場大戲……
網上有人把他在2022年的《警察榮譽》中的戲份和2017年的《無證之罪》剪輯到了一起,他演的警察“陳新城”礙于身份遭遇不公和凌辱,隨即畫面切換成“李豐田”的瘋狂殺戮……
這是網友的惡趣味,也是演員塑造了經典角色后的影響力。
所以今天,在2023年接近尾聲時,觀眾們依然帶著對寧理的關注和品味看著《繁城之下》,因為“光環”,寧理飾演的宋典史再度被人們評頭論足:
一個小小的典史,居然是當朝皇上欽命的?!這其中居然還牽扯到十年前的一樁公案,那個曾經觸怒天顏差點死在牢里的讀書人,究竟是帶著怎樣的恨意活到現在的?
劇中“宋典史”在白墻上揮毫寫下詩句,幾十年的人生轉眼而過,隨著誦讀書寫,人物臉上忽而意氣風發忽而悲憤難言……人們的心緒也隨之被觸動。
甚至有那么一二刻,我也以為這是寧理的人生與角色的融合——
隱忍蟄伏不被重視,人到中年才憑著一個“變態殺手”的角色獲得關注,即便如此也只能演一些配角,縱然再有質量,觀眾再認可。青春不在,滿腔的委屈便無處訴說。
區別只是“宋典史”寄情于詩詞,寧理寄情于表演。
若是真的追問一句“后悔嗎?”卻也覺得唐突。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國的內陸演員很多,有些正是大好年華,基本上也都因為無處施展才華而郁郁不樂。回國之后不再年輕卻憑著一些經典角色獲得觀眾認可,似寧理這樣的經歷并不在少數。
因此難以說對錯,只是寧理至少在此時已經獲得了遲來了二十多年的掌聲。
盡管此時他已過了知天命之年。
如果非要說“勵志”的話,我覺得人生經歷了彎路后“翻盤”而上者如寧理,憑著穩扎穩打毫無包袱的表演恰恰迎合了如今日趨成熟的影視市場,觀眾認可就意味著事業成功,有了市場也就有了更加廣闊的藝術空間。
我想寧理此時更該感謝的是自己,感謝自己精湛的演技。
很多人說他是國內演變態殺手的“天花板”,可當他煥然一新時,好像演什么也都是“天花板”。
顏值力:????
國民度:?????
發展性:?????
演技水平:?????
商業價值:?????
鮮活,是觀眾對寧理塑造角色的評價。
在演員的道路上他成功塑造了一個個有口皆碑的精彩角色,有《無證之罪》中讓人心慌發怵的李豐田,也有《你好,舊時光》中嚴格卻溫暖的班主任武文陸,對于學生來說是似父似友的踏實存在。
鮮活的演技帶來的鮮活的情感賺了許多觀眾的眼淚,對于演戲,他一直保持著認真敬業的從業態度,堅持從細節去豐富角色,每一個人物在他的設計下都變得更加立體鮮活。(本次鑒議由“霸道的小湯圓”、“咆哮小短腿”、“要很酷的周周”、“要奶茶不要啵啵”、“小韓有個大夢想”等六位大神議定。)
(你還有什么想說的?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