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流傳著“七陳二李”的傳說,是說上世紀8、90年代叱咤華語樂壇的飛碟唱片公司所出版的專輯中,內頁名單上經常出現的幾位音樂人的名字。后來有機會遇到了“七陳二李”中的幾位,和這幾位老師說起了這個封號,老師們都是笑瞇瞇地表示根本不知道有這回事。不過嚴格意義上,這幾位并非都是飛碟唱片直接簽約的創作人,有幾位和“飛碟”之間只是合作的關系而已。前幾天寫了李子恒,今天來聊聊陳秀男和陳大力,這兩位的名字也是我那時買卡帶的“重要指標”,而這兩位的合作也基本是在飛碟唱片。
早年的陳秀男
先來說說陳秀男,1979年陳秀男考進臺大大氣科學系,是不是沒想到流行音樂的大咖念的是這么高深的學科吧?升大二那年暑假參加金韻獎比賽,初試啼聲即受矚目,升大三時受邀加入當時的“木吉他”合唱團,錄制唱片以及各種課外活動更多了,難怪系主任看到他,調侃說道:陳秀男,我在電視上看到你的機會比在課堂上多。陳秀男在“木吉他”擔任的是鍵盤手,值得一提的是,陳秀男的鍵盤可都是他自己摸索出來的!經歷了民歌時代的鼎盛時期,那段日子所積累的豐富“養料”,為他日后投入華語流行音樂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服兵役期間他開始創作,崔苔青和潘越云先后曾演唱過他的作品,退伍后的陳秀男,最初在喜馬拉雅唱片代理CBS的國外部工作,接觸了大量的西洋音樂。不過他鐘愛的還是國語音樂,在“木吉他”時的隊友李宗盛的鼓勵下走進幕后,后又轉入飛碟唱片,開始了其輝煌的音樂生涯。
關于陳秀男的搭檔陳大力,也時飛碟著名的“鐵三角”中的一位,江湖上傳說很多,資料卻甚少。從陳秀男的回憶中可以略知一二,陳大力與陳秀男的“雙陳”搭檔曾是很多熱門金曲的標簽,而陳秀男能進入飛碟,面試他的就是陳大力,也是他臺大的學長、伙伴兼老板。“他是很特別的一個人,想法、作風都很低調。當時他是副總,我是他的特助兼國內處協理,除了作曲也參與管理。躬逢其盛,我們合作的那段日子可以說是國語流行音樂全盛期。”前幾年陳秀男先生在一次國內的人文音樂講座上,聊到了當年和陳大力的合作,原來就如傳說中那樣,陳大力不懂樂器也沒有學過樂理,但就是在哼哼唱唱中,他不循常理卻很有效率地完成了一首又一首的流行金曲。
根據現有的資料可以查到,陳大力最早在飛碟唱片發行的專輯中,公開發表的的創作是在1984年1月蘇芮的《驀然回首》專輯中,與楊立德合作寫了《迷失》的歌詞,然后在同年9月蘇芮的《塵緣》專輯中,還是和楊立德合作寫了《我曾經愛過》。
而陳大力名字獨立出現在作詞欄,還是在1985年3月王芷蕾的《王芷蕾的天空》專輯中,他寫了《不想停留》及《請不要說再見》這兩首歌的歌詞,前面提到的這幾首歌都不是專輯的主打歌。而陳秀男的名字首次出現在飛碟唱片發行的專輯中,還是在1987年8月黃鶯鶯的經典專輯《雪在燒》中,陳秀男作曲,李格弟作詞的一首《你在我靈魂的邊緣》。而關于李格弟這位“神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之前公眾號的文章《酷,痛并快樂著》,這里就不展開寫了。
從此以后,陳秀男的名字就比較多地出現在飛碟唱片所發行的專輯中,不僅是作為作曲人,還有專輯的制作人。1988年2月姜育恒的專輯《一世情緣》,據我目前的資料,這是陳秀男在飛碟制作的首張專輯(和姜一起制作),而他自己獨立制作專輯則是2個月以后的葉歡專輯《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在這樣的過程中陳秀男累積了很多的經驗。
那么“雙陳”合璧在飛碟唱片公開發表的第一首歌是什么呢?根據目前的資料顯示,是1991年8月馬翠如的專輯《什么樣的愛你才會懂》中的同名主打歌,陳大力和陳秀男共同譜曲,馬翠如是飛碟唱片旗下的少女組合“星星月亮太陽”中的一位,這個組合的三位成員為胡曉菁(星星)、馬萃如(月亮),金玉嵐(太陽),馬萃如在單飛后也并沒有取得特別優異的成績,但是這首頗具流行性的歌后來被香港歌手陳慧嫻翻唱為粵語版的《孤單背影》。
1991年馬翠如《什么樣的愛你才會懂》
是“雙陳”的首次合璧
而1991年的10月,陳秀男與陳大力作曲的那首《瀟灑走一回》紅遍了華人世界。對于這首歌曲,已經不必多言,在那個年代真是紅得可以。1992年的第四屆臺灣“金曲獎”的年度最佳歌曲就是這首《瀟灑走一回》,陳大力陳秀男二人也憑借這首歌曲,奪得了當年金曲獎最佳作曲獎。就是放在如今,“瀟灑走一回”也成為了生活中的常用語,還是在葉倩文的這張《瀟灑走一回》專輯中,“雙陳”還聯手為葉倩文寫了一首《我們的愛這么難》(詞陳樂融 曲陳大力/陳秀男)。
1991年火遍華人世界的《瀟灑走一回》
陳大力、陳秀男就是這首歌的曲作者
“雙陳”的勢頭更加猛了,在1991年12月小虎隊暫別歌壇的專輯《再見》中,陳大力、陳秀男又聯手創作了一曲《放心去飛》(詞 劉虞瑞),我覺得這是這張專輯中最煽情的歌曲,虎迷們一定忘記不了MV中小虎隊三人的淚眼。1991年的年底當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也是被感動到流淚。前幾年蘇有朋執導的電影《左耳》,讓這首歌再次紅了起來。在我們那個年代里每逢畢業,大伙都愛唱這首歌,然后在畢業紀念冊上認真地寫下:放心去飛,勇敢地去追……。
“雙陳”打造的《放心去飛》
是這張專輯里最催淚的歌
還是在1991年的12月,“雙陳”聯手為飛碟唱片旗下的另外一支偶像組合“少女隊”的首張專輯《我的心要去旅行》創作了同名主打歌,青春、活力、動感十足。徐若瑄曾經是其中的一員,作為飛碟唱片旗下眾多偶像組合的一支,“少女隊”一直都沒有大紅過,悄無聲息地解散了。
時間來到了1992年的2月,這個月在華語樂壇發生了一件大事:1992年臺灣最亮一顆星林志穎帶著首張專輯《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橫空出世,瞬間紅遍了華人世界,而林志穎首張專輯的主打歌就是由陳大力、陳秀男聯手作曲,這首歌后來也被港星張衛健翻唱為《真真假假》,在排行榜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接下來飛碟唱片又乘勝追擊,林志穎在6月發行了一張《今年夏天》,十二月又一張《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一個新人年度內連發三片實屬不易,更難得的是三張專輯所有的歌曲都是臺灣本土音樂人的原創,飛碟唱片再一次向市場展現了其在打造偶像上的效率。毋庸置疑,林志穎的出現也迅速地幫助唱片公司收復了小虎隊暫時解散而失去的偶像市場。而這兩張專輯的同名主打歌也都是由“雙陳”聯手打造,可以說林志穎的迅速走紅,陳大力與陳秀男二位功不可沒。在林志穎第三張專輯《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中,“雙陳”的又貢獻了另外兩首作品《我對天空說愛你》及《用我的真心寶貝你的心》。
林志穎前三張專輯的
主打歌都是由“雙陳”打造的
現在回頭看,1992年絕對是“雙陳”在創作上的豐收期,一首接一首的金曲在他們的手下誕生,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他們的名字。1992年的4月,林子祥在飛碟唱片發行的國語專輯《這樣愛過你》中,那首“雙陳”創作的《選擇》相信沒有什么人沒聽過吧?雖然我親耳聽到某位著名音樂人抨擊過這首歌詞,但這首歌還是大紅了,也無疑成為了華語流行樂中對唱歌曲的經典。
林子祥葉倩文的《選擇》也是由“雙陳”創作
1992年5月由飛鷹唱片轉投來的伊能靜,在飛碟唱片推出了首張專輯《游戲》,這張是她的轉型之作,由小女生變成了小女人,專輯由陳秀男擔任制作人。“雙陳”在專輯中創作了兩首熱門歌曲《我不過是你的游戲嗎》及《螢火蟲》。《螢火蟲》這首歌曲走紅的甚至程度超過了標題曲:溫馨的歌詞、極富流行性的旋律,讓人想到了許多美好溫暖的景象,也讓伊能靜在飛碟唱片的初次發聲成績不俗。
“雙陳”合作的《螢火蟲》
在當時的排行榜上成績不俗
1992年7月王杰《英雄淚》中, 我個人很喜歡其中的一首《希望》詞陳大力 曲陳大力陳秀男。王杰唱起這首“希望”時,有些深情,有些滄桑,又有些無奈,正如文案中所寫:把眼淚流在心底 , 把痛苦留給自己,把深情唱在歌里 ……,這就是王杰帶給我們的感覺吧。《英雄淚》專輯中的《誰能夠愛我到天長地久》也出自“雙陳”的手筆。
1992年的10月, 飛碟唱片的第一張單曲專輯-——王杰《回家》發行,成為了當年華語樂壇的另一首熱門金曲。“雙陳”打造的這首《回家》讓無數的游子熱淚盈眶。當年的宣傳廣告語是這么寫的:雖然只是小小的一篇,卻是我們大大的夢想,東南亞首張單曲專輯正式面世,我們邀你共享王杰最新的心情,更邀你與我們共創歷史的一頁……。還記得《回家》的MV嗎?王杰搭著火車“回家”的情景:熟悉的車站、年老的大樹、童年的玩伴、古老的紅磚墻……。
1992年的2月,飛碟唱片還發行了另一張頗受矚目的唱片,張雨生退伍以后的首張專輯《張雨生創作專輯》,我個人對這張唱片印象頗深,雖然專輯的口碑不錯,但是市場的反應并不好。其實在商業的機制下,張雨生也被唱片公司塑造成了偶像的樣子,事實上他是個很有想法的音樂人。現在回頭再看,在飛碟唱片當時的體制和策略下,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他一次次地在市場與理想之間求得平衡,所以才會有了1992年12月的這張《大海》。雖然被理解為向市場的一種妥協,但是“雙陳”聯手打造的這首《大海》還是毫無爭議地成為了華語流行音樂中的一首經典。
雖然網絡上的許多評論說張雨生自己并不喜歡這首歌,或這首《大海》很口水,但我覺得好歌就是好歌,只不過有些歌是能打動很多人的,而有些只是少數人的心水,前者就如這首《大海》,而后者如《沉默之沙》,沒必要一較短長或分出高下。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該感謝《大海》在商業上的成功,若沒有這張專輯六白金的基礎,就不一定能有后來張雨生在《卡拉OK LIVE臺北我》中的自由空間了。
其實我覺得這首《大海》和張雨生的氣質也是挺接近的,就如專輯文案中這段話:……一次和一次不同 ,一次比一次長大,但是,熱愛世界 熱愛音樂 依舊不變。來自盛產陽光的澎湖,大海的孩子----張雨生。這首《大海》后來被日本老牌樂隊JAYWALK翻唱,既是對張雨生的致敬,也是對這首經典作品的致敬。
和張雨生《大海》同月發片的蘇有朋的首張專輯《我只要你愛我》,“雙陳”創作了一首《勇氣》,這是1992年“把愛找回來活動”主題曲,聽到這首歌曲,十七歲那年的青春氣息撲面而來:那年的夏天 我們都是十七 想飛的日子 總是有風有雨……。這首《勇氣》當時還曾錄制了單曲卡帶,一萬卷卡帶配合七萬“個勇氣罐”義賣,所得款項用于幫助青少年的成長。在《勇氣》單曲卡帶中,有一段蘇有朋的心聲。
當然,在1992年這兩位的合作不止是以上列出的這些,只是這些歌曲太過耀眼。這兩位聯手的創作(作曲)大致還有以下這幾首:
時間來到1993年,“雙陳”繼續在飛碟唱片發行的諸多專輯中,把持著寫主打歌的地位。劉德華于1993年的3月25日發行《真情難收》專輯,這也是劉天王加盟飛碟唱片的首張專輯。他的加盟對于“飛碟”來說也是一件大事,專輯發行后主打歌迅速登上排行榜的冠軍。自從自組“NEW MELODY”工作室后,劉德華身兼歌手老板雙重身份,加盟華納的首張專輯《真我的風采》創下了8白金的銷量,這張專輯中的多首歌曲被填上國語歌詞放入《真情難收》專輯,這也確保了這張專輯的可聽性。《真情難收》的銷量當時也打破了他自己所有唱片的記錄。半年后的9月27日,劉德華的生日那天,“飛碟”乘勝追擊再次推出了國語專輯《一生一次》。至此,“飛碟”旗下已經擁有了“四大天王”中的兩員。而《真情難收》及《一生一次》這兩首主打歌都是出自陳大力、陳秀男的合作。
劉德華加盟飛碟唱片后
發行的首張專輯《真情難收》
臺灣本土的偶像中,林志穎在1993年依然延續著強勁勢頭: “小旋風”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了兩岸三地,乃至整個華人地區炙手可熱的偶像。飛碟唱片為了不讓歌迷等太久, 7月推出了他的第四張個人專輯《牽掛你的我》,依然沿用了“雙陳”組合為專輯打造了將近半數的歌曲。
另一位偶像歌手吳奇隆在這一年也保持不錯的勢頭,接連發行了兩張專輯《追夢》和《驀然回首》,并把事業的觸角延伸到了香港,這兩張專輯的同名主打歌也都是“雙陳”的作品。
吳奇隆單飛后的不少歌曲都是“雙陳”創作的
1993年的12月“小虎隊”帶著復出后的第一張專輯《星光依舊燦爛》實現諾言與大家相會。這張專輯中,昔日的稚嫩嗓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真實、成熟的心聲。《星光依舊燦爛》和《永遠》兩首合唱的曲目象征著小虎隊實現承諾、友誼長存的真情。其實葉倩文在同年4月的專輯《明月心》中已經先期演唱了這首《永遠》,不過,小虎隊在其回歸專輯中再次演唱這首,自是別有一番意味,這首《永遠》當然也是“雙陳”的作品。
整個1993年,陳大力、陳秀男主要的創作歌曲還有以下這些,絕大多數都是專輯的主打歌,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倆人對市場的洞察能力很強,很能把握當時市場的需要和流行的脈絡:
其實從作品的數量及質量來說,1991年至1993年這三年是“雙陳”創作的高峰,太多的流行金曲在這三年誕生,進入1994年,倆人聯手打造的歌曲從數量及質量上均不如以前,而在1995年飛碟唱片發行的新專輯中,在創作人這一欄中,已經基本看不到“雙陳”的名字了。下面是“雙陳”在1994年創作的幾首代表作:
后面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也知道,飛碟唱片被轉手給了華納唱片,陳大力和陳秀男后來又創立了擎天唱片。因為周圍有朋友認識陳秀男老師,所以斷斷續續還會知道他的一些消息。2016年吳奇隆發行的專輯《旅程》就是由陳秀男制作,而吳奇隆最近發的一張新專輯不知道是否還由他操刀?至于陳大力,真的是很久沒有他的消息了。
唱片內頁上“雙陳”的名字,猜猜是哪首歌?
回頭再去看,陳大力、陳秀男倆人的作品雖然沒有那么多人文氣質,也缺少了許多樂評人心目中的“深度”,倆人合作制作的唱片也沒有進入“臺灣百佳唱片”的行列,但單就傳唱度和商業成績來說,“雙陳”寫的歌曲,應該說是很成功的。有時候在想,聽流行音樂應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而且什么樣的年紀就玩什么樣的游戲,20多年前,當我們中的很多人對羅大佑等“嚴肅的歌手”還存有距離感時,“雙陳”寫的這些朗朗上口的流行金曲卻是陪伴我們成長的最好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