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寶玉見園中的桂花開得好,便叫秋紋去送了奶奶和母親幾支,以表孝心。而秋紋因這趟輕松的差事,就得了王夫人兩件衣服的賞賜,高興得不得了。
“太太正和二奶奶、趙姨奶奶、周姨奶奶好些人翻箱子,找太太當日年輕時的顏色衣裳,不知給那一個。……太太越發(fā)喜歡了,現成的衣裳就賞了我兩件。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橫豎也得,卻不像這個彩頭。”
秋紋說“年年橫豎也得”,可見與賈母喜歡賞人衣服一樣,王夫人也愛動不動就賞人舊衣服。
劉姥姥二進大觀園,賈母,王夫人,鳳姐,鴛鴦都送了新舊衣服若干。平兒不僅送劉姥姥衣物,還拿鳳姐的棉衣送邢岫煙。可見贈送衣物,在賈府是很常見的行為。
其實,王夫人愛賞人舊衣服與婆婆賈母給兒孫們賞菜,賜食眾人,給小道士賞錢買果子吃一樣,是為主母體恤小輩下人,慈善之心的表現。
難道她比賈母窮很多么?顯然不是如此。
正如府中下人說,賈府不管哪位太太奶奶的頭面衣物,都夠莊稼人過一輩子了。邢夫人和尤氏自然都在其內,而作為續(xù)弦的她們,不過是中等人家出身,皆如此富足。
金陵豪門王家的長女,貴妃的母親,作為"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的榮國府當家媳婦,身為朝廷命婦,王夫人自然有著不菲的身價。
想來除了婆婆史太君,王夫人應該是衣物最多的一個了,只肯送人舊衣服,就顯得奇怪了。
從表面上看,王夫人平時為人小氣,不如賈母大方。
第五十一回襲人被內定為準姨娘后,回家探親,而王夫人這一回賞的衣物,一定是最好的了。
然而除了襲人頭上戴著月枝金釵珠釧,倒顯得華麗外,她的身上穿都是王夫人賞的舊衣服,讓王熙鳳看了覺得不夠好,也不合時節(jié),只得笑了笑,再補送了襲人一套大毛的冬裝。
鳳姐兒笑道:“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賞了你倒是好的;但只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著也冷,你該穿一件大毛的。”襲人笑道:“太太就只給了這灰鼠的,還有一件銀鼠的。說趕年下再給大毛的,還沒有的呢。”
金釧跳井死了,王夫人為贖罪安心,才破天荒要賞她兩套新衣服,作為入殮的裝裹。
結果房里的眾多的丫頭,要找兩套新衣服都沒有,所以王夫人才跟寶釵要衣服。由此也可以側面看出,她平日沒有賞人新衣服的習慣。
在整部《紅樓夢》中,王夫人主動大方出錢送人錢財的,唯劉姥姥二百兩而已,意在破財送客。連拿3百來兩銀子給黛玉配藥,她也不肯的。
這些,皆可見王夫人平時為人的小氣。
其實,只因賈母是賈府的面子,行事要高調。
老太太為人大方,作為賈府的形象代言人,地位最高的長者,她的賞賜自然應該與眾不同:不論吃飯、穿衣、享樂,一舉一動,都代面著賈府的體面。
所以賈母賞寶玉雀金裘,寶琴姑娘鳧靨裘,軟煙羅給黛玉作紗窗,以及小丫頭們做背心等,劉姥姥的衣裳等,皆是昂貴的新衣服或布料。
而王夫人是賈府的里子,行事得低調。
王夫人素日吃齋念佛,并不多言之人,比起無子女的邢夫人含財吝嗇,相信"錢要自找,兒要親生",以及滴水不漏的寡母李紈,她雖算說算不上大方的人,但似乎并非死守住錢財的吝嗇之徒。
畢竟儒家講究惜物以及福。作為大家閨秀的當家主母,王夫人講究節(jié)儉為美德,絕不浪費,并沒有錯。正如賈政見了探春給寶玉做的新鞋,是用上好的緞子做的,連嘆太奢侈了。
王夫人作為榮國府的總經理,自然比董事長賈母更清楚公司的經營狀況。在賈府內囊都翻出來了,開支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可著人頭作紅米飯,一支好參也拿不出來時,吃穿用度不敢大手大腳。
"賣油的娘子水梳頭",王夫人要以身作則,行事奉行節(jié)儉之風:將舊衣物賞人物,達到物盡其用,省錢之目的。除了死去的金釧,沒人得過她的新衣服。
但除了上面這個原因,作者更通過王夫人對舊衣服的不同態(tài)度,展示了她的虛偽與惡毒。
雖然在劉姥姥口中,王夫人是聲名遠播的善人,吃齋念佛與世無爭的樣子。然而金釧和晴雯之死,卻盡顯其惡。
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蓬頭垢面從炕上拉了下來。王夫人吩咐:只許把他貼身衣服攆出去,余下好衣服,留著給好丫頭們穿。好在襲人悄悄地叫宋媽給她拿來送去了。
四兒和司棋被攆時,王夫人皆命上外頭自尋個女婿去,讓她們把自己的東西一概帶著離開。唯有晴雯被攆一回,連隨身的好衣服都要被扒下來,不許帶走。這得多大的仇,多大的恨呢?
正所謂尋常不得見,偶爾露崢嶸,善人王夫人的虛偽,徹底暴露無遺:惡之愿其死。"晴為黛影",她對于外甥女林黛玉的厭惡之情,此刻毫無掩飾,不禁讓人頭皮發(fā)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