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玉器珍寶可以說不計其數,但是玉器代表佳作莫屬大禹治水圖玉山子、玉刻詩大盤、雙嬰耳玉杯、白玉雕桐蔭仕女等。這些作品不僅僅代表了清宮高超的雕琢技藝,而且也代表了清代古人無窮的智慧和創新精神。
清代描金玉冊
長18、寬10、厚0.5厘米
現藏于武漢博物館
玉質墨色。長方形,共8塊。正反兩面從左至右行書刻續纂《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序。全書記敘了編纂《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的時間經過等。文字流暢,篆刻精細,所有文字均描金粉。從形制工藝和所墊黃綾分析,可能是從清宮中流出文物。《秘殿珠林》、《石渠寶笈》是清代皇家編撰的中國書畫著錄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自乾隆八年(1743年)始至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完成,共耗時24年。
清代玉器無論是從玉器材質上還是玉器雕刻工藝上都達到中國古代玉器的巔峰,尤其清朝皇帝喜歡文物玉器,讓中國古玉工藝在清代達到了中國玉器發展史的高峰
雖然我們都覺得玉器年代越久遠,經濟價值就越高,也越珍貴,但在收藏界刷臉最高的卻還要數年代比較近的清朝玉器,并非只是因為年代近、品相保存的完好,有的玉器甚至能直接拿來盤玩,更多的緣由其實還是清朝玉器真的很容易出精品。
清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王朝,玉器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空前發展,形成了我國古代玉器史上的又一個高峰。清代玉器的品種和數量很多,以陳設品和佩飾最多,也最為精美。陳設品有仿青銅器的仿古器皿,還有各種寓意吉祥的動物造型。新增的品種有山水、花鳥、玉山子、浮雕圖畫式的玉屏風等等。玉佩飾的種類更是非常的豐富。此外還有各種玉質的實用器皿、文房用品。清代玉器善于借鑒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的成就,集陰線、陽線、鏤空、俏色等多種傳統做工及歷代的藝術風格之大成,創造與發展了工藝性、裝飾性極強的玉器工藝,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較高的藝術造詣。
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大家在購買之前也需要做足了功課,這樣才能夠更加的準確無誤的判斷。總的來說,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明清時期玉器的外形特征,紋理特征,還有從質地顏色上有哪一些特征。只要我們了解了這些特征,那么在鑒別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幾項排除掉一些贗品。這也是我們需要具備一定的鑒賞力才能夠達到。
清朝最負盛名的碾玉中心是蘇州專諸巷,蘇州玉器精致秀媚,內廷玉匠也多來自該地。揚州玉作發展很快,大有后來居上之勢,其玉作豪放勁健,特別善于碾琢幾千斤甚至上萬斤重的特大件玉器。
清代也有的一種玉器門類,是伊斯蘭玉器。因為新疆收入中國版圖以后,跟中亞、西亞的交流就打開了。當時的印度莫臥兒王朝比較衰落,分裂成各個王國,跟乾隆時代的大清相比略顯遜色。乾隆皇帝對玉器特別喜歡, 莫臥兒王朝皇室的一些玉器,包括中亞、西亞的都傳入清宮,當時仿伊斯蘭玉器的東西也出現了。故宮收藏的伊斯蘭玉器包括幾個部分,分別是中亞玉器、印度玉器和土耳其玉器。中亞玉器實在蒙古后裔建議的鐵木爾王朝時期發展起來的。中亞地區的玉器通常選擇碧玉或者墨玉,顏色比較深,有西方學者認為跟蒙古人想要傳達勇敢、剛強的性格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