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青花蓮瓣輪花紋雞心碗
有的釉面老化指數高,邊沿、拐角處能見自然風化脫落現象。凡燒成溫度較高者如白釉紅釉等則不易質變。陶瓷器燒成溫度高低、胎釉厚薄、地質環境優劣、干冷程度與抗氧化分解能力成正比;地質環境的濕熱、酸堿度高低與抗氧化分解能力成反比。
古瓷胎釉含有可溶物質,同時所有器物經氧化沁蝕都具可損性,不管出土品還是傳世品,經氧化分解潮氣沁潤,部分物質會中和揮發流失,胎釉定有疏松酥化趨向;年代久遠后會變輕,陶器較瓷器明顯;瓷器瓷化程度越高、胎釉越厚抗氧化分解能力越強。如汝窯在宋代五大名窯中燒成溫度最 低,故汝窯、唐三彩及古陶真品大多上手會有發飄的感覺,但此現象不可能是絕 對的;瓷器中燒成溫度較高的定窯(1320度以上)、龍泉窯(1300度以上)、鈞窯(1250-1270度左右)官窯(1230-1270度左右)等窯口作品這種分量減輕的狀態則不明顯;古代胎土所含成分與現代有別,如宋代官窯胎土摻有大量紫金土含鐵高比重大手感也重;元代胎土中含鐵高器物亦顯厚重。
由于受生產力水平發展的制約,瓷器的制作在古代完全依靠手工完成,因此在工藝上就形成歷史發展的鏈條,也出現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相對獨特的工藝習慣,這就給我們從工藝上進行鑒定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從制泥工藝進行鑒別。古瓷泥料用水碓舂制或用石碾壓制,故顆粒粗,燒成后胎質不夠致密,孔隙多(圖1);現代泥料用機械粉碎,真空練泥,燒成后胎質致密,幾乎無孔隙。
俗語云:“亂世藏黃金,盛世收古玩。”極言古玩文物收藏與世道亂治關系之深也。當今社會,萬方樂奏,國泰民安,經濟繁榮,文化發展,乃和諧之盛世也。故收藏之事,水漲船高,于世人已成熱門之舉。本叢書分門別類,擷取精華,計有:古籍、古家具、古瓷、古錢幣、書畫、玉器、青銅器、郵票八種,除講解收藏知識、鑒賞歷代精品外,還教以鑒別真偽之法、介紹收藏市場前景等等,使初涉收藏之門者能從中獲益匪淺。
翹翅:指釉面開裂,收縮,邊緣向外翹起,如鳥翅.古陶瓷特征,常出現唐以前的陶瓷上。難仿。
造舊者為了在底足上下功夫就利用老瓷器的底足接上新體、貴賣出,從整體上、胎、釉、紋飾、口等各方面看,這就有全面的知識,端正的態度,在看氣泡、老化情況,才能識別真面目。
一些釉面很溫潤、底部露胎處明顯老化、有土蝕痕跡或出水痕跡的瓷器,也很少有死亡氣泡。這可能和它們長期被掩埋在密閉的環境中,沒有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和流動空氣的撫摸,自然老化速度緩慢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