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擅長畫人物肖像、鳥獸、山水及歷史事件,尤精畫馬。以歐洲技法為主,注重物象的解剖結構、光影效果及立體感。雍正年間郎世寧還將歐洲的焦點透視畫法傳播到中國,協助中國學者年希堯完成了敘述這一畫法的著作《視學》,成為中國首部介紹這方面知識的圖書。乾隆年間他參與了圓明園內西洋樓的設計營造工作。海宴堂前銅鑄的十二生肖動物頭像也應有他的功勞,為此郎世寧一度擔任了奉宸苑卿(正三品)的官職。
整體來看,郎世寧在雍正時期雖然得到一些眷顧和欣賞,但是與此后的乾隆對待郎世寧來看不可同日而語。乾隆性格屬于完 美主義,除了在乎“十全盛世”,和歷代皇帝比年齡、功業、子孫外,乾隆還有一個沒明說的“比顏值”。乾隆身材很好,高大卻并不威猛,從他的各種署名作品來看,他更愿意把自己包裝成“藝術中人”,顏值好,品位高大上的完 美男子。
由于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的重用。乾隆二十二年(1757),郎世寧正值七十大壽,為此,皇帝還特地為他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生日當天上午,郎世寧赴圓明園晉謁乾隆皇帝,除了貴重物品賞賜外,得皇帝親筆題寫的頌辭,在從圓明園返回城里的路上,郎世寧更是榮耀萬分,坐在華麗裝飾的轎內,由24人的樂隊作前導,后面有不少滿漢官員騎馬相隨,所有在京師的傳教士也都聚集在宣武門的天主教南堂,為郎世寧祝賀。由此可以看出郎世寧甚得皇帝恩寵,殊榮有加,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
郎世寧(1688~1766年)原名Guiseppe Castiglione,出生于意大利米蘭,年輕時進入教會,并接受過良好的繪畫訓練。公元1714年,即清康熙五十三年,他受歐洲基督教耶穌會委派,以傳教士身份來華,不久以善畫進入宮廷。從康熙晚期至乾隆中期以前,郎世寧以其精湛的繪畫藝術,成為清宮中頗受歡迎的西洋畫家。
1688年郎世寧生于意大利米蘭市,19歲入熱那亞耶穌會。不久即運用他的藝術才華為該市修道院內小教堂繪了兩幅宗教畫。那時歐洲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極為向往,年甫弱冠的郎世寧就請求該會派他前往中國。
郎世寧到北京后,立刻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見,但不是把他當作傳教士,而是作為從西洋到大清國來的畫家給予熱情款待。
18世紀,西方列強正在上演激烈的爭奪戰。天主教和新教爭相向外輸出自己的文化,派出大量傳教士前往國外傳教。郎世寧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了中國。當時傳教士想要在中國得到重用非常難,但郎世寧是個很聰明的人,他見到61歲的康熙,第 一件事就是模仿朝廷官員下跪,然后用意大利味的漢語喊著: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句話取悅了康熙,郎世寧被允許進入宮廷的如意館,成為一名宮廷畫師。某天康熙想要見識一下西方的繪畫藝術,于是找來郎世寧為自己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