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御窯青花瓷器的繪畫工藝多采用勾勒渲染法。線條不暈不散,宛如婉轉游動的絲線,纖巧爽利。線條內染以淡淡的青料,整個圖案給人以纖柔淡雅的美感。除白地青花瓷以外,成化御窯還繼續燒造初創于宣德御窯的孔雀綠釉青花、黃地青花和青花加礬紅彩瓷器。這三個品種均需要兩次燒成。
正德民窯青花瓷胎子堅致但不夠細密,白中閃灰,有孔洞縫隙及黑點,釉子光潤,白中閃青灰,多數是亮青釉,有的釉中有細密的氣泡。青花顏色淺談閃灰,具暈散,多雙勾平涂,紋飾草率、隨便,但不乏佳作。
成化青花圖案都為大師繪制,筆力強勁不弱。但成化瓷基本上都是小器,仿制同樣圖案難度不高,一個有點美術基礎的景德鎮陶瓷學院畢業的學生,畫上一年兩年,這種簡單紋飾水平不會過低。所以從紋飾上也很難鑒別真偽。綜上所述,鑒定成化瓷器最主要的還是胎,釉!胎釉目前無法復制,彩和紋飾較容易。值得注意的是,成化瓷器一直極為名貴,清初權臣索尼的孫女,黑舍里氏墓曾經出土了數件成化瓷器,其他墓葬出土報道幾乎沒有。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窯瓷有的繼續使用蘇麻離青料,筆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筆觸,其青花發色濃重,有濃淡層次和黑褐色結晶斑,與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數淺淡色調同時并存。 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樂平縣產的陂塘青,也稱平等青。色料淘煉精細,含雜質較少,發色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定、平靜,頗有水黑畫風格,與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相襯,分外脫俗。但往往因釉質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霧障若隱若現的現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調表現得最為突出。成化青花線條纖細,多用雙勾線條勾勒圖案,然后在圖案內進行渲染,雙勾線用濃筆,渲染用淡筆,因而其燒成作品呈色大多淺淡雅致。
成化青花瓷器釉面如脂似乳,溫潤如玉,早期成化青花仍然采用進口蘇麻離青鈷料,發色濃艷有錫斑、黑疵,青花料深入胎骨。
說到青花瓷文物,收藏家們馬上想到宣德青花,元青花。特別是元青花文物,這十幾年來大火,知名度極高,甚至有超過青花老大宣德青花文物的意思。
成化瓷器造型唯重纖巧,如最享負盛名的斗彩花鳥高足杯、雞缸杯、高足杯、三秋杯、天字罐等,都是輕秀異常的代表作。若能諳熟成化時期典型器的造型,并悉心領會其風度神韻,對于鑒定工作無疑是最 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