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讓我們看見了那個深情的蘇東坡,這首詞是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字字帶血,句句含淚,寄托了無限的的哀傷與思念。
王弗是蘇軾的原配妻子,16歲時嫁給了19歲的蘇軾,從此二人琴瑟和鳴,情深意篤。怎奈相伴僅僅相伴11年后,27歲的王弗撒手人寰,留下蘇軾一人悲痛欲絕,次年乃作《亡妻王氏墓志銘》。
蘇軾的名句不僅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還有“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他不愧“風流才子”的美譽,有一位終身不忘的妻子,還有一群鶯鶯燕燕的小妾。但與對結發妻子的深情形成對比的是,那些如花似玉的美妾們只是蘇軾手掌里的玩物。
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每次被貶官,他都會把小妾們送給友人,這其中甚至還包含兩個懷有身孕者,真是要有多無情就有多無情。蘇東坡這種視妾氏為草芥的做法,還曾釀成流血慘劇。蘇軾曾有一個才色雙全的美妾,名喚春娘,一位姓蔣的朋友為蘇東坡送行時看上了春娘,愿以白馬相換,蘇東坡則欣然應允。怎知這春娘性情剛烈,當場撞槐而死。
一邊是一往情深,一邊是無情無義,對妻妾截然不同的態度折射出蘇軾的愛情觀、婦女觀,也側面反映出在古代,妻和妾的不同地身份位。
妻子是家庭的女主人,而“妾”,從辛,從女,她與丈夫是半主仆、半夫妻的關系,在家庭中的地位遠遠低于正妻,她不僅要聽命于男主人,還要聽命于女主人。《金瓶梅》里,西門慶死后,他的那些小妾們被大老婆吳月娘嫁得嫁,賣得賣,可見正妻對小妾們是有絕對處置權的。
“妻為良,妾為賤”,妾生的孩子稱呼正妻為“母親”,而稱呼生母為“姨娘,妾還需尊稱自己的孩子為“少爺、小姐”。在封建大家庭里,妾不僅得不到丈夫和長輩的尊重,甚至得不到自己孩子的認可,也確實是可憐。(參見《紅樓夢》相關情節)
所以,“妻不如妾”的說法自古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