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的意思是,子女不去說父親的過錯,兒女不去說母親的取巧。這句俗語中的奸指的是奸詐,取巧。“子不言父過”這句話出自《禮記》,這句話很多人會理解為哪怕父親犯了錯,兒女也不能去指正。這種理解是說的過去的,在古時候,人們是很注重禮的,父親是長輩,兒子是晚輩,子對父要尊重,要盡孝道,所以一般孩子是不能去指點父親的,而對母親也是一樣。
父母哪方面做得不對,也不能當著外人的面指責,畢竟在外都是要面子的,更何況你是他們的孩子,就算父母有錯,也應該閉門處理;古人也推崇是就是,非就是非的思想,并不是說我們身為子女就一定要對父母惟命是從,連有錯誤都不能指出了。所以,當著外人更不能說自己的父母。每個人都會犯錯,作為子女,要做的不是指責父母,而是安慰父母,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總之,這話體現出兒女對老人的尊重,體現了對父母的孝心,是一種從心里往外的敬重,彰顯知恩報恩的心態。或許父母做的錯事傷害到了其他人,但是對于子女,父母卻從無虧欠,幫他們指出錯誤,是我們孝的一種,在背后討論父母的不是,是不孝的一種。每個人都會犯錯,父母也是在慢慢成長,若是身為子女的我們都不去幫他們指出錯誤,又有誰會去幫他們,孝不是愚孝,要是真的對父母有益,真正對為他們好,這才是真的孝道。當然,對父母說話要注意方式,態度要溫和些,最好是能以父母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勸說。 綜上所述,民俗諺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瑰寶,但也有其歷史的局限性,我們也應辯證的看待,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傳承下去。正確的做法是相互溝通,正確的,有理的,符合道義的,不論是誰的決定,都應該認同。這樣的做法,才是明智的,理應提倡的。以上是小編介紹的全部內容,歡迎點贊和轉發,若你還有什么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