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道塾」以文化教育及心理學的深度研修內容為主,相信您在這里一定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哲學觀,繼而落實到現實生活中,持之以恒形成自己的信仰體系。
點擊收聽·全文朗讀
作者:珊珊
編輯:王瑞娟
聽老師課件,聽到《不怨人》這個章節時,我想到了爺爺。爺爺這幾十年對爸爸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我們從未給過他養老錢。以前家里條件不好,沒有回報過爺爺一分一毫。我總以為,我們給爺爺端水端飯就是孝敬他了。現在一看,爸媽充其量也僅僅是做到了孝身。
每遇到事情,爸媽總是和爺爺唱反調,惹爺爺生氣,他們經常吵得天昏地暗。爸媽對爺爺心生怨念,對立對抗。爺爺重病時,他想要去大醫院看病,媽媽不愿意,在一邊罵得很兇。我們家條件一般,不舍得給爺爺花高昂的醫藥費。最后還是小姑媽拿私房錢,給爺爺支付了醫藥費。我們一家人真是虧孝??!難怪前幾年夢到爺爺時,爺爺很生氣地對我說:“你們都不孝!”
爺爺說得對呀,我們都不孝。我從小耳睹目染家中的糾葛,因此也像爸媽一樣對爺爺心存不滿,覺得爺爺不好。我曾經非常怨恨爺爺,砍了我們家前邊的三棵遮擋陽光的大樹?,F在一想,若不是當時缺錢,誰愿意砍掉自己親手種的樹呢!
俗話說得好“老貓枕著屋脊睡,都是一輩留一輩”,在我們這個家族中,幾代人都傳承了同一種孝敬模式。
聽姑媽說,我的太奶奶性格非常強勢火爆。太奶奶有三兒三女,只要一不如意,就會罵孩子,所以太奶奶和兒子媳婦關系都不好。但是不管怎么吵,爺爺奶奶也不在吃上虧待太奶奶,有什么好吃的都會給太奶奶端上一份。但是太奶奶罵爺爺奶奶時,他們也不樂意,心里有怨言,同樣是只做到了身孝。
而我的爸媽也是如此,平常不管和爺爺奶奶吵架吵得多兇,就算十天半月不說話,有好吃的也會命令我給端過去,這都是爺爺當年培的福,兒子兒媳至少能做到孝身。
到我這兒就更不用說了,我經常給爸爸媽媽買吃的用的,有了好吃的絕對不會第一個先吃,一定是先留給爸爸媽媽。但是遇到意見不合時,就會控制不住地和媽媽爭理,一定要爭個贏,從來不顧媽媽的感受,常惹得媽媽傷心難過。
我兒子也是一模一樣,有好吃的都是先給他太奶奶和外外婆,和我在一起時,也是每次先給我吃。但是兒子脾氣大得嚇人,動不動就和我大聲吵鬧。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兒子脾氣如此之大的原因,完全是看多了我跟媽媽大聲爭理的場面,無意之間模仿了我。有一次還把兒子嚇得躲在了門后面,就像當年爸媽和爺爺奶奶吵鬧時,我被嚇得躲起來一樣。
這就是我們這個大家族模式,有好的吃喝不會忘記老人,但會和老人大聲吵,耍脾氣。這就是家族業力,這就是因果傳承啊!我現在明白了這個道理,一定從我做起,彌補孝道,截斷循環,替爸媽補漏,也給兒子做個好榜樣。
- The End -
格物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