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將開始,近日,教育部出臺《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劃出6條“紅線”,包括嚴禁中小學校組織、要求學生參加有償補課;嚴禁中小學校與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進行有償補課等,對于在課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課上不講課后講并收取補課費的現象將重點查辦。
在筆者的有限記憶中,每到假期,各級教育部門都會出臺類似的“嚴禁”,禁止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有的地方,還明確有償補課師德一票否決,前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劃出十條師德紅線,其中一條就是教師課外有償補課。可是,這么多禁令、一票否決、紅線,還是沒有禁住教師有償補課。這是值得教育部門反思的。
可以說,在兩年前發布“師德紅線”后,再另搞一個“補課紅線”,就是對“紅線”的諷刺,這不過是說說而已,把治理有償補課變為了行政部門的行為藝術——這就是表明一個高度重視的態度,反正已高度重視,發布過禁令了,再補課就是老師們不遵守禁令了。有關嚴禁有償補課的禁令從來就沒有得到嚴格執行,各地治理起來,基本上就是一陣風,抓一兩個典型,就不了了之,很快又死灰復燃。不少輿論認為,這是因為有旺盛的補課需求,導致有令不止,在筆者看來,教師有償補課,主要原因不是來自社會的補課需求——這一需求可由教育培訓機構滿足,而是教師本身有參與補課獲得報酬的需求——我國教師的待遇問題沒有得到很好保障,權利與責任不清晰,是有償補課亂象的根源所在。
在日韓等國,社會的補課需求也很旺盛,可是,義務教育公立學校老師卻不會到培訓機構補課,這是因為日韓等國實行國家教育公務員制,公立學校的教師,是國家教育公務員,享受相應的待遇,與此同時,必須履行相應職責——如果一名教師選擇做教育公務員,就不得到培訓機構有償兼職,反之,如果他想去培訓機構上課,就不得再擔任教育公務員。由于教育公務員的待遇保障比較優厚,因此教師很珍惜這一職務。
我國卻不然,在實行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后,教師的待遇還是不高。由于教師待遇不高,隨之出現兩方面問題,政府部門對治理有償補課不理直氣壯——這么點工資你讓教師怎么活,于是對有償補課睜只眼閉只眼,而教師也不怕一票否決,尤其是一些名師,否決之后他正好去辦培訓機構,可能比在學校里還掙得多,這實際抓住了教育部門的軟肋。教育部門也擔心留不住優秀教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對教師的管理、評價還由行政部門主導,因此在對教師進行處理時,也主要看行政意圖,這也讓教師缺乏職業榮譽感。在教育部門想以開除、師德否決來“威懾”教師時,有許多的教師有職業倦怠感,想著跳槽。
能否借鑒他國經驗建立國家教育公務員制?近年來的兩會上,已有代表、委員提案,如何進一步建立完善教師相關職業制度規范,明確教師權利、責任,是推進義務教育教師輪換的前提,也是治理教師有償補課的前提,這一前提性問題不解決,所謂的“紅線”,不過是一次次的狼來了,說多了,恐怕連教育部門自己也不相信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