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約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字子明,春秋時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對后世影響深遠,是南陽引以為豪的歷史人物,這一點從相關的五個典故就可以看出。
心與牛一
楚成王聽說百里奚善于養(yǎng)牛,就問百里奚養(yǎng)牛的秘訣,百里奚答:“時其食,恤其力,心與牛而為一。”,“心與牛一”就是歷代統(tǒng)治藝術的一種基本追求,而被廣泛接受,即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設身處地、同情體諒。
五大夫
剛當上國君的秦穆公聽說百里奚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就想重金贖回百里奚,但是這樣就等于告訴楚國百里奚是千載難遇的人才,楚國肯定不放人。秦穆公就告訴楚王百里奚以前是他的奴隸,他愿意用五張黑公羊皮來換百里奚。因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換回來的奴隸,故世人稱百里奚為“五大夫”。,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
相堂聽琴
百里奚在秦國當了上大夫(丞相)以后,一次,百里奚在相府招待客人賓,百里奚讓擅長歌舞的人演奏來款待客人。一個女仆人主動要求演奏一曲,那個女傭人自彈自唱 ,百里奚聽了大為驚訝,就上前去詢問,方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妻子杜氏,相堂之上相認后,夫 妻兩人抱頭痛哭起來。這就是“相堂聽琴”的故事
泛舟之役
晉獻公病逝后,晉國的嗣位成為保持穩(wěn)定的大問題。百里奚帶兵護送公子(王子)夷吾歸國繼位,但夷吾不兌現(xiàn)將河西八城割給秦國的許諾,秦晉兩國關系出現(xiàn)裂痕。 公元前648年,晉國遭受了嚴重自然災害,百里奚說:“福禍各有輪替,再說,借糧給晉國,也不是給夷吾一人,而是為了晉國的黎民。”于是,秦穆公同意通過水道運了大量粟米給晉。這次人道主義的義舉,征服了晉國的人心,史稱“泛舟之役”。
謀無不當,舉必有功
百里奚為相期間,參與了幾乎秦國所有的政治經(jīng)濟大事,內(nèi)修國政,教化天下,恩澤施于民眾,秦國人說他有三大功績“一是三置晉國之君;二是救荊(楚)國之禍;三是發(fā)教封內(nèi),而巴人致貢”,所謀劃的事情都很恰當,所推薦的人都能立下功勞,“謀無不當,舉必有功”是對百里奚高度評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