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句“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的老古話,我是十分欣賞的,短短一句話,飽含著做人的道理和決竅,若能牢記這句話,那么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老底子是沒有氣象預報的,人們根據經驗通過看天色來識別氣象,留下了許多氣象方面的老古話,如“早上薄薄云,晏來曬死人”、“早上見紅云,市上雨傘行”、“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等。人們要出門,首先得看看天色來識別一下,途中會否下雨,要不要帶雨具,于是,“出門看天色”,便成了出門時的第一選擇。
如果說“出門看天色”只是一種出行的需要,那么引申出來的“進門看臉色”卻是人生哲理了。人在世上,既看著各種各樣的臉色,同時也給別人看著各種不同的臉色。這“臉色”表明了一個人對某件事或某個人的一種態度,能看懂你周邊各種人的“臉色”,對你做人也好,辦事也好,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看“臉色”太圓滑、太世故,我為何要看別人臉色?“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但我覺得你這樣理解就片面了,其實這句老古話中講的“看臉色”正是一種冷靜和理智的表現,正確的“看臉色”并不是讓你看人家的臉色行事,而是通過看臉色來識別人。你如看不慣人家的臉色,你同樣可以擺出臉色來給人家看。做人嘛,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交流中,學會看“臉色”,明白你在人家那里的地位,一旦人家老是擺“臉色”給你看,那你倒是可以考慮“留”與“走”的問題了。
就拿我講故事來說吧,我也時常在觀察下面聽眾的“臉色”,此時的“臉色”指的是觀眾的反應,如下面觀眾聚精會神,聽得很認真,我會添油加醋,臨場發揮。如下面聽眾不以為然,看手機,打電話,那我就會踩住剎車,鳴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