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王思露,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中華人民共和國HACCP食品體系內部審核員
本文審稿: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
牛奶是一種廣受喜愛的飲品
被譽為“白色血液”
鮮奶本身味道很好
營養方面也是相當出色
也有人更喜歡喝酸奶
各種奶制品也是餐桌常客
小時候就聽長輩們說
多喝牛奶身體好
長大了個子高
可是最近網上有個說法
說多喝牛奶會讓人早死
大概意思是說
國外有個研究得出這么個結論:
乳制品攝入越多,死亡風險可能越高
研究發表于英國醫學雜志BMJ
數據來源是美國三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
網上的很多謠言都是造謠者編的
這回出現的是國外的研究結論
是不是牛奶真的不能喝了?
今天我們先仔細看看這個研究
究竟是怎么做的
“喝太多牛奶早死”說法的來歷
“過量引用牛奶早死”的結論來自發表于英國頂級醫學雜志BMJ的一則研究,原文是“乳類食物攝入和男女兩性死亡風險的關聯性”。
研究數據截圖
研究對象包括168153名女性和49602名男性,研究跟蹤時間更是長達32年。該研究中,按照“每日乳制品的攝入量”分為了5組人群。
第一組每日攝入0.8份乳制品(一份乳制品相當于240毫升的牛奶)。
第二組每日攝入1.5份乳制品。
第三組每日攝入2份乳制品。
第四組每日攝入2.8份乳制品。
第五組每日攝入的乳制品最少4.2份。
通過研究對比,乳制品攝入最高組與最低組相比較,增加了7%的死亡風險。
那么喝牛奶會不會增加早死風險?
這則實驗研究的數據中,乳類攝入量和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
心腦血管疾病患病風險和總死亡風險最低的其實是第二組,也就是每日攝入1.5份,即360克乳制品的那組。
因此,雖然有人說大量喝奶對于身體存在健康風險,但是這并不能磨滅適量喝奶對于身體利大于弊的結論。事實上任何食物都是如此,拋開劑量來談作用和危害都是不負責任。
還有,我國居民的飲奶量很低,很多人連每日200克乳制品的量都達不到,產生風險的400克更無從談起。
實在要說死亡風險只能說說全脂奶了:它含有更多的飽和脂肪酸物質,攝入過多會增加血脂異常的發生風險,甚至會增加某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而低脂奶和脫脂奶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少。
總體來看,這研究和我國的乳制品建議攝入量并不沖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每人每天攝入300克乳制品,而這個推薦量顯然不會增加死亡風險。
牛奶還曾經被這樣“妖魔化”
其實牛奶在死亡風險上的研究,早在2014年就在BMJ上發表過,當時是一則來自于瑞典的“大樣本研究”。
研究截圖
研究針對1987年~1997年中不同年齡段的61433名女性和45339名男性,通過實驗發現了“牛奶飲用量和骨折風險、死亡風險之間的正相關關系”。
實驗結論大概意思是,牛奶中含有大量D-半乳糖,它跟衰老呈現正相關關系。正是因為有D-半乳糖,大量飲用牛奶才會增加骨折和死亡的風險。
然而,實驗中針對的人群僅有瑞典的特定人群,而且牛奶的實際攝入量并不精確,所以其結論對我們的參考價值較為有限。
喝牛奶有哪些好處
牛奶富含蛋白質和鈣元素等營養素,利用價值和吸收率極高,在提供身體基礎能量、增加骨骼密度、增強免疫力等方面有明確的價值。
之前《柳葉刀》曾經刊登過一則研究結果:這項研究實驗涉及了包括我國在內的21個國家,涵蓋13萬人,經過了9.4年的研究,涉及了全因死亡率、中風、心血管死亡率等多個指標。
研究結果表明:
與不攝入乳制品的人相比,每日攝入2份乳制品(一份指244克牛奶/酸奶或15克奶酪等)的人全因死亡率會下降17%,心血管死亡風險會下降23%,中風的風險也會下降33%;就算僅喝了一份牛奶或酸奶的人,其死亡風險也可下降10%和14%。
所以,健康、適量地喝牛奶其實會降低死亡風險!
健康喝牛奶該注意什么
酸奶跟牛奶一樣優秀:
不喜歡喝牛奶?可以喝酸奶,酸奶都是直接用純牛奶進行發酵的,除了乳糖被分解以外,其他營養物質不會有任何損失,適合所有人選擇,乳糖不耐受的人群照樣能喝。注意,乳飲料和調味乳等不算酸奶。
貴在堅持:
要想充分獲得牛奶中的營養物質,偶爾喝那么一兩回是不夠的,要每天喝。
這個指標很重要:
喝牛奶前先關注蛋白質含量;優質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必須是“大于等于2.9克/100毫升”。
另外,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牛奶,選擇添加劑更少的原味牛奶,選擇生產日期更接近當前日期的牛奶。
選擇適合自己的牛奶:
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選擇舒化奶或者是發酵酸奶,肥胖或者血脂異常人群可以選擇低脂、脫脂牛奶。
綜上所述
牛奶正是因為優點實在太多了
喜愛它的人也很多
才會被針對性的研究
才會出現這么多的言論
要科學看待,科學喝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