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尾年頭
作者簡介
方緒南,筆名汨水沙粒,男,大專文化,法律工作者,岳陽市平江縣人,在辦案之余,愛讀書,有散文,小小說見之過報端。
臘梅在枝頭綻放,油菜蕻不怕風雪的欺凌,它們在白雪點綴下顯得綠意盎然,一片蔥蘢。進入臘月,人們都被歲尾撩撥著靜不下來了:忙著備足取暖的柴炭、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的添置或修補,年貨的張羅,收進付出。特別是工匠結算工錢更忙,那些泥瓦匠、木匠、篾匠、鐵匠、剃頭匠路頭巷尾常碰頭,都在為收取工資而忙活著。狗兒殷勤地叫喚著,迎進送出,主人家呵斥,它們停下汪汪叫聲。
那時,年頭到年尾工匠所獲得的工錢,大都在過年結算清,即使有賒欠,債務人要先去與工匠打招呼,今年無法付賬,明年端午節前一定會付清,決不滯后。各工匠陳年老賬也不會少,只要不欠大頭,欠小頭或尾數,心里還踏實著,意味著來年的生意還歸他做。特別是剃頭匠,年尾最后那個頭沒讓他剃,工錢一個子兒都付清了,就說明翌年被炒了魷魚,他就少了一家顧客生意。
如今,年是越來越近,但人們淡化了那種急切興奮的心情,放慢了匆忙的腳步。各種雜蕪的交涉越來越減少,城鎮的或鄉村里的人們,如果不是到鄉里買信得過的土豬土羊土狗及雞鴨鵝,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懶得去忙乎,反正超市里應有盡有。人們大多不為闖年關而愁眉不展了。農村或城鎮的困難戶,都有鄉鎮發放過年的救濟款,有各公益組織愛心捐助,發放過年物資。不用為過年操心,日子都舒坦,年味,卻越來越淡了。
現在的孩子考試一結束,大多家長擔心孩子犯上作亂,就讓孩子們去參加各種補習班或培訓班,免得自己操心,孩子沒有過去那份盼過年的心情,新衣服家人買好,吃的喝的豐富多彩。現在過年,大人騰出時間打牌,或者玩手機,或者朋友相約K歌喝酒,少了點過年的期盼。孩子瘋狂玩耍的野趣被壓制了,基本待家里玩。難得見有人打掃堂前屋后的衛生,也難得見張燈結彩,張貼春聯等熱鬧場景,個個只暗恨自己口袋里少了鈔票,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淡薄,受捐贈的對象看不出對送關愛、送溫暖者的感激之情。
正月初一,人們也懶得成群結隊去團拜,打電話拜年,發微信,制賀年卡,還要一串串群發信息、恭賀新禧、拱手作揖拜年,程序在悄悄簡化。走親訪友,恨不得開著私家車一天跑完,但總是不遂人愿,鄉鎮公路一段一塊塊堵車堵得罵娘喧天,村級水泥路只能單線行駛,有時相對而行,如公狗過橋互不相讓,頓時咒罵得村干部不得好死,總是偷工減料而使寬度縮了水!怎么修成這樣狹窄的混賬小道,于是糾結了半天,還是這樣原地不動,只好唉聲嘆氣去倒車。
原先拜年有情趣多了:拜年拜到十五六,家里主婦忙里忙外,一天要張羅好幾桌飯,雖勞累但高興。正月里鬧元宵,初一到十五是熱熱鬧鬧的。白天看耍獅,春牛燈,彩龍船,晚上城隍廟里看皮影戲,各家各戶的廳堂里都有來玩:青龍燈(又叫稈疤腦燈),雞籠燈等等。我們小孩樂此不疲,這個大屋趕到那個大屋里去看,伢子妹子成群結隊的,好不快樂。有時候飯也不回家吃,口袋里裝著薯片或炒玉米粒,算是充饑的干糧。有的大人,騎著或背著小孩子跟著舞獅隊,去看熱鬧:沙和尚,孫猴子豬八戒師徒三人走在前面,后面跟雞毛扎成的獅子頭和獅子尾,墊后的是耍十八般武藝的武術隊員,后面還跟著的是趕著看熱鬧的男女老少等看客。
正月間,走親訪友是必須的:初一崽,初二郎。意思是正月初一,是兒子向父母拜年請安之時;正月初二是郎門女婿去給岳父母拜年之時。以后的日子就是三姑六婆來走親戚的時間。那時除了緊跟著看獅燈外,還可趕著看打“褳花老”的,“打道錢筒”的,“打春鑼”的。這是三類遍地奔波游走的民間藝人。褳花老以即興吟唱,敲打竹板為樂器的藝術活動。打道錢筒,又叫敲漁鼓,也是邊吟唱邊擊打一個長長的竹筒一頭綁著的蛇皮子面上,發出沉悶的聲響為伴奏音。主要唱本有歷史腳本《馬金龍嘆苦》等,以及一些即興之作。打春鑼的是相比之下要高貴一點的藝人,打發其他藝人,可以隨意的用小茶杯盛一點米給他們,就可以打發走,但打春鑼的,就不能隨意的這樣打發走,要用碟子或小巴盤盛米給他們,如果用碗裝米,他們拒絕你的施舍,他們揚長而去,嘴里嘀嘀咕咕,說不滿的話語。人們常戲謔他們說:一打春鑼二拜年。他們用巴掌大小的紅紙片,上面印有二十四個節氣的具體日期,還印有牛頭的圖案,家人接了以后,張貼在廳庭里的大門上,家長可以顯而易見,不誤農時。還有送財神的,各家各戶原先給一碟子米打發,現在對送財神的也重視,最少給送財神的也要一元錢,或者更多。
總之,那時歲尾年頭特別充實:臘月里年關闖得有勁頭;整個正月間是熱鬧的,也是有看頭的,孩子們覺得最好玩。那時的寒假也覺得比現在要長而且過得特別有意義。記憶總是美好的,我很懷念過去的過年的氣氛。
本期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