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親戚晚上起來如廁,從床上爬起站起來時突然倒地暈厥,不到一分鐘就恢復了意識,急忙送到醫院急診,做了一系列檢查,血糖、血壓、心電圖和腦CT都沒有什么問題,這個親戚平時身體健康,并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病。子女打電話咨詢我這種情況會是什么原因。通過癥狀和各項檢查來看,我認為應該是體位性低血壓造成的。
什么是體位性低血壓?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長時間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突然起身后,感覺眼前發黑、天旋地轉,嚴重的甚至直接暈厥倒地。一般來說,正常人突然由臥位站立時,收縮壓可短暫輕度下降,在30~40秒內就恢復正常,舒張壓不變。而直立性低血壓則是指這類病人由臥位變為直立位時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10~20毫米汞柱(國內≥20毫米汞柱,歐美≥10毫米汞柱)或(和)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并伴有頭暈、出汗、眼前發黑甚至暈厥。
直立性低血壓常見于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久病體虛、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及應用利尿藥或血管擴張藥的老年患者,常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應到醫院進行檢查。老年人非常容易直立性低血壓,比例高達20%,甚至不少是高血壓患者,住院老年患者中直立性低血壓高達60%。
大家都了解的常識,水往低處流,人從臥位或坐位突然直立時,血液會向身體下部流動。年輕人血管彈性好,一般有較好的自我調節能力,使外周血管收縮,保證大腦供血。但有些人的調節適應能力不足,突然體位改變,血壓下降,便出現一過性的腦缺血,導致暈厥。一旦倒地,體位便有利于血液流向大腦,一過性腦缺血的問題得以解決,神志便恢復正常。老年人的體位變動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壓本身并不會留下什么后遺癥,但很多人暈厥之后倒地引起的外傷則比較危險。
如何預防直立性低血壓?
對于反復出現直立性低血壓的患者平時可穿彈性襪預防發病。由臥位轉為站立位時動作要緩慢,以手扶物,以防摔傷,切勿猛然坐起或站立。也可在改變體位前30分鐘先飲溫水或飲料300~500ml。著名的洪昭光教授講過老年人“三個一分鐘”理論,老年人從臥位到直立時,起床時在床上清醒坐一分鐘,腿下垂床沿一分鐘,再緩慢起來站立適應一分鐘,然后再行走。這個理論對老年人和反復直立性低血壓的人很有指導意義。發生過直立性低血壓者,平時要戒煙酒,日常生活當中需要參加一些運動鍛煉,避免長時間的久蹲、久站、久坐、長時間的臥床等。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血壓未控制的老年患者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病率高于血壓控制好的高血壓患者,降壓藥應避免使用α和β受體阻滯劑。
胡洋,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上海醫學會肺功能學組成員,中華醫學會成員。擅長間質性肺病、結節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預防與診治。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