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為南朝宋史學家范曄所寫,因其極高的文學與史學價值,超越其他寫后漢的史學專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是公認的記載后漢歷史的正史著作。
黃河歌者金石點評:
前漢亡于外戚專權,后漢亡于宦官干政,這都是整個統治集團中最腐朽的階層。后漢的小皇帝們為了從外戚手中奪回大權,幽居深宮、成長于婦人之手的他們,除去依靠宦官外,再無別的選擇,這棵毒瘤越長越大,最終要了后漢帝國的老命。請看《<后漢書>研讀》第360章:
宦官
《周易》中說:“上天垂示法象,圣人效法。”天上有四顆星辰,代表宦官,處在帝座星的旁邊,因此《周禮》中設置宦官,其數目和天上星宿相同。
“閽(音hūn,昏)”者原指受過臏刑的殘疾人,他們負責皇宮門禁;“寺”者則是掌管女宮飲食起居的。《周禮》中還說:“帝王的臥室配備有內侍五人。”《月令》中記載說:“隆冬時季,命令主管宦者的官吏檢查門閭,謹守門戶開閉。”《詩經·小雅》里也有宦官所作諷刺周幽王聽信讒言的《巷伯》詩,可見宦官在朝廷里做事,由來已久。
大概是因為他們身體陽氣不全,性情專一,心無邪念,和宮中人易于來往,便于使喚吧?但后世沿襲這種制度,任用他們的范圍漸漸擴大,中間有才能的如勃貂、管蘇,他們有功于晉國和楚國,景監、繆賢因為推薦了商鞅和藺相如,分別為秦國與趙國立下大功。至于宦官造成的禍害,豎刁搞亂齊國,伊戾禍害宋國,就是很明顯的例證。
漢朝建立后,沿襲秦朝制度,設置了中常侍這一官職,但也用士人參加中常侍的選拔。他們都頭戴裝飾有銀鐺、垂著貂尾的帽子,在宮中和臺省工作。到了呂后臨朝稱制,使用張卿為大謁者,出入她的臥室,接受傳達她的命令。
漢文帝時期,趙談、北宮伯子等人很受親近寵幸。到了漢武帝時期,也寵愛李延年。漢武帝多次在后宮宴飲,或者悄悄地到離宮別館游玩,所以上奏機密事,多用宦官主持。到漢元帝時期,史游擔任黃門令,忠心勤謹,對政事多有補益。后來弘恭、石顯靠著陰險諂媚升遷,終于導致蕭望之被殺、周堪被廢禁錮事件,使帝德遭受損害玷污。東漢重建王朝之初,宦官全用閹人,不再雜用其他士人。
到了永平年間,開始對宦員定員定額:中常侍四人,小黃門十人。漢和帝幼年繼位,竇憲兄弟把持朝政,內外官員都無法接近漢和帝,與漢和帝在一起生活的只有宦官。因此宦官鄭眾能夠在禁宮中,獨自與漢和帝出謀劃策,終于誅除了大奸臣竇憲,于是鄭眾被封為鄛鄉侯,位列公卿。宦官的勢力開始興盛起來。
從漢明帝以后,直到延平年間,對宦官任用范圍漸漸擴大,名額也稍為增加,中常侍增到十人,小黃門二十人,帽子上的裝飾全改為金珰、右貂,兼任九卿等外朝官職務。鄧太后以女主身份主持朝政,政事繁多,朝臣議論決處國家大事時,沒有辦法進內宮參加謀劃,下達詔令,不超出皇后居住的地方。因此,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國家的命運寄托在宦官身上。從這時開始,宦官手操封爵大權,口含王法詔命,不再只是擔任宮廷、永巷的職務了。后來宦官孫程立下擁立漢順帝的大功,曹騰參加了擁立漢桓帝的謀劃,繼之以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名宦官合謀,誅殺掉外戚梁冀。
他們所作所為公允正大,恩情在皇帝心中,所以朝廷內外全都服從,上上下下不敢非議。有的人稱贊他們有伊尹、霍光一樣的功勛,無愧于前代;有的說他們有張良、陳平一樣的謀略。盡管朝中當時也有忠心為公之臣,卻終究遭到排斥。宦官的一舉一動能移山倒海,一呼一吸能變霜化露。對他們的索求,想方設法滿足的能光耀三族;直情不隱、違背他們心意的,則遠近親族都要遭到夷滅。
漢朝的朝綱法紀陷入混亂之中。那些戴高冠掛長劍,佩朱綬懷金印的宦官布滿宮中;封列侯封為郡守,南面為尊的宦官,大抵數以十計。他們的府署館第,星羅棋布于大小城市;子弟宗族及其依附的,超過了州國一半;南方的黃金、和氏璧、細薄透明的絹紗之類,裝滿了寶庫;姬妾侍女,歌童、舞女一類的好玩之物,充斥著華麗的房室;狗馬用花綢子裝飾,土木建筑用錦繡綢緞裱糊。他們掠奪剝削黎民百姓,窮奢極欲。他們陷害賢良,專門樹立黨羽,甚至有人為相互拉扯,趨類附勢,不惜自腐其身,以進行炫耀。
他們同敝相濟,臭味相投,所以黨羽人數越來越多,敗壞國家,禍害朝政的罪行,無法盡書,因而全國處處嘆息怨恨,志士仁人無處容身,寇盜巨賊乘機而起,擾亂華夏。雖然忠良之士心懷憤怨,有時奮起痛斥宦官,但言出禍來,立刻遭到逮捕殺戮。朝廷又大興黨錮之獄,獲罪的轉相誣告。凡是稱為好人的,無不遭到迫害的。竇武、何進都是地位很高皇室親近的外戚,乘天下對宦官專橫日益不滿之機,聯合各地英雄豪杰的力量,也因遲疑不決,被宦官殺害而失敗。漢朝國運危險到了極點!
雖然袁紹恭行天罰,把宦官斬殺無余,卻只是以暴虐取代禍亂,哪里說實現了安定漢朝的目的呢!自從曹騰勸說梁冀立了個昏君漢桓帝,曹操繼續沿用這個辦法,挾制昏弱的天子,終于使皇帝的寶器轉為曹魏所有。所謂“君以此始,必以此終”,漢朝開始寵信宦官,終因宦官而滅亡,其情況的確是這樣啊!
鄭眾(?~114年),字季產,南陽郡犨縣人。他為人謹慎機敏有心計。永平年間,開始在皇太子家做事。漢章帝繼位后,封他為小黃門,后升任中常侍。
漢和帝初年,加封鄭眾為鉤盾令。這時,竇太后秉政,她的哥哥大將軍竇憲等人都竊取威權,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員,沒有不依附他們的,只有鄭眾一心維護王室,從不巴結豪強,漢皇帝非常親信他。竇憲兄弟圖謀不軌時,鄭眾首先謀劃誅殺了他們,因功升任為大長秋。漢和帝論功賜賞,他經常推辭多接受少,由此漢和帝平常和他商議決定大事。宦官用權,就從鄭眾開始的。
102年,漢和帝念及鄭眾功勞顯著,封他為鄛鄉侯,食邑一千五百戶。107年,和熹皇后增封他三百戶。114年,鄭眾去世,他的養子鄭宏繼承爵位。鄭宏去世后,他的兒子鄭安繼位,后來封國斷絕。
159年,漢桓帝下詔令,封鄭眾的曾孫鄭石讎(音chóu,仇)為關內侯爵位。
鄭眾
黃其軍
作于2023年6月9日(古歷癸卯年四月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