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更多美文,敬請關注黃河歌者:微信公眾號huanghegezhe,《簡書》搜索“黃河歌者”。每天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卻說吳國太看到孫權寢食不安,就提醒他說:“我兒啊,你難道忘記了我姐姐曾經有遺言:‘伯符臨終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現在正是外事來到,為什么不請來公瑾詢問?”孫權恍然大悟,立即派遣使者前往鄱陽湖請周瑜前來議事。
原來周瑜一直在鄱陽湖訓練水師,聽說曹操大軍來到漢上,便連夜趕到柴桑郡商議軍機。使者還沒有出發,周瑜已經趕到。魯肅和周瑜交情最深,先早去接著,將前面所發生的事情詳細述說一番。周瑜說:“子敬不要擔心,我自有主張。現在你可以立刻請孔明先生前來相見。”魯肅上馬去辦理了。
周瑜剛要歇息,忽然報告張昭、顧雍、張纮、步騭四人前來探望。周瑜接入堂中坐定,吃茶敘禮完畢。張昭問:“都督知道江東要出大事了嗎?”周瑜說:“我沒有聽說。”張昭說:“曹操擁眾百萬,屯兵于漢上,昨天傳檄文到咱們這里,想聯合主公一起去會攻江夏。雖然有相吞之意,但還沒有完全撕破臉皮。我們都勸主公暫且歸降,讓百姓免遭戰火涂炭。不料那魯子敬從江夏帶來劉備軍師諸葛亮,逞口舌之詞激怒咱們主公,實際就是讓咱們出頭替他們報仇。子敬卻是執迷不悟,主公正想請都督前來拿個主意。”周瑜問:“先生們的意見都一致嗎?”顧雍等說:“我們的意見高度一致。”周瑜說:“我也是想歸降很久了。先生們暫且回去,等我明早見過主公,自然會作出決定。”張昭等都高興地告辭。
不一會,又報告程普、黃蓋、韓當等一班戰將前來拜見。周瑜趕忙迎入,親切問候。程普問:“都督知道我們江東馬上就要歸屬他人了嗎?”周瑜說:“我還不知道這件事情。”程普說:“我們跟隨孫堅和孫策將軍開基創業,大小經歷數百戰,才取得六郡城池。現在主公要聽信謀士之言投降曹操,真是可恥之極!我們都寧死不降!希望都督勸主公決計興兵,我們都愿意效力死戰。”周瑜問:“幾位老將軍的意見一致嗎?”黃蓋憤然而起,用手拍打著額頭說:“我頭可斷,誓不降曹!”眾人都說:“我們都不愿投降!”周瑜說:“我也正想和曹操決戰,怎么會去投降!老將軍們先請回,我明天見到主公,自然會作出決定。”程普等高興地一陣風辭別而去。
又不大一會,諸葛瑾、呂范等一班兒文官來到,周瑜迎入后敘禮完畢。諸葛瑾說:“我弟弟諸葛亮從漢上而來,說劉豫州想要結盟東吳共伐曹操,文武商議未定。因為我的兄弟作為來使,所以我也不便多說。專門等候都督前來決定戰和之策。”周瑜問:“你們大家的意見怎樣?”諸葛瑾說:“投降了安全,迎戰難以保全。”周周瑜笑道:“我自有主張,明天去見吳侯就會定下戰和之計。”諸葛瑾等也告辭。
忽然又報告呂蒙、甘寧等一班武將來到,周瑜請入后敘談此事。其中有要戰的,也有要降的,互相爭論起來。周瑜說:“大家都不必多說,明天我去見吳侯后會定下戰和之計。”眾人都辭別而去。
已是深晚,有人報告魯肅領著諸葛亮前來拜見,周瑜出中門接迎。敘禮完畢后分賓主落坐。魯肅先問周瑜:“現在曹操興兵南侵,戰與和兩策主公一直猶豫不決,一切都會聽命于都督。都督的意見怎樣?”周瑜說:“曹操出兵是打著天子旗號,道義上已經不可抗拒。況且他勢力太大,不能輕易敵敵。出戰必敗,投降安定,我已經拿定了主意。明天見到主公后,立刻派遣使者前去納降。”魯肅愕然說道:“都督說得不對!江東基業已歷三世,怎么就這么輕易舍棄于他人?孫策將軍生前有遺言,外事全部托付給都督。今在大家正想仰仗都督虎威保全國家,怎么能聽從那一群懦夫的瞎議論?”周瑜說:“江東六郡生靈無限,如果遭遇了兵革之禍,必然都會怨恨于我,所以我考慮再三還是請降為上策。”魯肅說:“不對。憑借都督的英雄之氣和東吳的險固地勢,曹操未必能夠得逞。”
兩人互相爭辯,諸葛亮只是在旁邊微笑不語。周瑜問:“先生你為什么發笑?”諸葛亮說:“我笑的不是別人,是笑子敬不識時務。”魯肅問:“先生為什么反倒笑我不識時務?”諸葛亮說:“公瑾打定主意要投降曹操,很是合情合理。”周瑜說:“孔明先生是識時務之士,和我有共同語言。”魯肅問:“孔明先生你心里真是這種想法嗎?”諸葛亮說:“曹操極其善于用兵,天下還沒有誰可以抵擋。原來有呂布、袁紹、袁術、劉表敢和曹操對敵。現在數人都被曹操所滅,天下再也沒有人能敵。只我們劉豫州不識時務,勉強和曹操爭衡。他現在孤身在江夏,生死存亡都在旦夕之間。都督決定去投降曹操,可以保全妻子,還可以保有富貴。國運遷移,天命不可違,有什么可惜的!”
魯肅大怒道:“你是勸我主公屈膝受辱于國賊嗎?”諸葛亮說:“我倒是有一個計策:既不勞駕牽羊擔酒,納土獻印,也不用親自渡江去戰作,只需要派遣一個小使官,一葉扁舟送兩個人到曹操營中。曹操一看到了這兩人,百萬之眾立刻就會卸甲卷旗而退。”
周瑜問:“送去什么樣的兩人,可以退卻曹兵?”諸葛亮說:“江東送去了這兩人,就象是那大樹上落下一片葉子,大倉中減少一粒谷子。而曹操得到這兩人,必然會大喜而退兵。”周瑜又問:“我們江東果然真有這兩人?”諸葛亮說:“我在隆中時就聽說曹操在漳河之畔新建一臺,名叫銅雀臺,極其壯麗,網羅廣選天下美女充置其中。曹操本是好色之徒,很早就聽說江東喬公有二女,長女叫做大喬,次女叫做小喬,都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經發誓說:‘我一愿是能夠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二愿能夠得娶江東二喬,金屋藏嬌到銅雀臺中以樂晚年,今生雖死無恨。’他現在表面是率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只是為了這兩個女子。都督為什么不派人去找到那喬公,花千金買來這二女,派人送給曹操。曹操得到這二女后稱心如意,肯定立即班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范蠡獻西施之計,為什么不去速速辦理?”
周瑜問:“曹操想要得到江東二喬,有什么憑據?”諸葛亮說:“曹操的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筆成文。曹操曾經命他作一賦,名曰《銅雀臺賦》。賦中的意思,就是說他家應該成為天子,發誓要娶二喬。”周瑜問:“這首賦你還能記得嗎?”諸葛亮說:“我最喜愛這篇文章華美,所以背誦得很熟。”周瑜說:“煩請先生一誦。”諸葛亮立即吟誦《銅雀臺賦》:
“從明后以嬉游兮,登層臺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圣德之所營。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立雙臺于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俯皇都之宏麗兮,瞰云霞之浮動。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雙逞,揚仁化于宇宙兮,盡肅恭于上京。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輝光。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君壽于東皇。御龍旂以遨游兮,回鸞駕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臺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
周瑜聽完后勃然大怒,離開座位指著北方罵道:“老賊欺我太甚!”諸葛亮急忙站起來制止道:“當年單于屢次侵犯我大漢疆界,漢天子尚且許給他公主和親,現在怎么能不舍得這民間二女?”周瑜說:“先生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妻子,小喬是我周瑜的妻子。”諸葛亮故意裝做很惶恐的樣子道歉說:“我實在是有所不知,失口亂言,死罪!死罪!”周瑜說:“我和那老賊誓不兩立!”諸葛亮勸道:“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免得后悔。”
周瑜說:“我承蒙伯符重托,怎么會屈身降操?剛才所說的話,只是故意試探。我在離開鄱陽湖的路上,就有北伐之心,雖然刀斧加頭,不能改變我的志向!希望孔明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同破曹賊。”諸葛亮說:“如果將軍不嫌棄,我愿效犬馬之勞,隨時聽從調遣。”周瑜說:“明天我去見過主公,便定下起兵。”諸葛亮和魯肅辭別回去。
第二天清晨孫權升堂。左邊文官張昭、顧雍等三十多人,右邊武官程普、黃蓋等三十多人,都是衣冠濟濟,劍佩鏘鏘,分班侍立。為一會兒,周瑜進來參見禮畢,孫權多加慰問。周瑜問:“我最近聽說曹操屯兵漢上,發書信到我們這里,主公尊意怎樣?”孫權立即拿出檄文遞給周瑜觀看。周瑜看完笑道:“曹操老賊欺我江東無人,怎么敢這么相侮辱!”孫權問:“都督的意見怎樣?”周瑜問:“這事主公和眾文武商議過了嗎?”孫權說:“連日來一直商議這事:有勸我投降的,也有勸我迎戰的。我還沒有打定主意,所以請公瑾來作決斷。”
周瑜問:“都是誰勸主公投降?”孫權說:“張子布等都主張投降。”周瑜問張昭:“我想聽聽聽先生主降的理由。”張昭說:“曹操挾天子以征四方,采用朝廷之名,剛剛又取得荊州,威勢更大。我們江東之所以能夠拒操的,只是長江。現在曹操艨艟戰艦何止千百?如果他水陸并進,我們用什么抵擋?不如暫且投降,以后再圖謀他計。”周瑜說:“這真是迂儒之論!江東自開國以來,已歷三世,怎么因為害怕就去廢棄?”
孫權問:“既然這樣,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周瑜說:“曹操雖然托名漢相,實為漢賊。憑借將軍神武雄才,依仗父兄余業據有江東,兵精糧足,正應當橫行天下,為國家除殘去暴,怎么能夠去投降曹操?況且曹操這次殺來,犯了很多兵家大忌:他的北方還沒有徹底平定,馬騰、韓遂是他的后患,曹操卻急于南征,這是一忌;北方軍兵不習水戰。曹軍舍棄鞍馬上舟楫,和我們東吳在水上爭衡,這是二忌;這時正是隆冬盛寒,馬無藁草,這是三忌;北方士卒遠涉江湖,肯定會不服水土,必定多生疾病,這是四忌。曹操興兵犯這數忌,雖然人數眾多肯定失敗。將軍想要擒拿曹操,正在今日。周瑜我愿請領精兵數萬人進屯夏口,為將軍破曹!”
孫權忽地站起說:“老賊想廢掉漢朝自立很久了。他所懼怕的只是二袁、呂布、劉表和我。現在數雄已滅,只有我還堅挺。我和老賊誓不兩立!你所說的出兵迎戰,正合我的心意。這真是上天把你賜來助我。”周瑜說:“我們愿意隨將軍決一死戰,萬死不辭。只是擔心將軍仍然狐疑不定。”孫權馬上拔出佩劍砍下面前奏案一角說:“抗曹大計已定!眾位文武諸官再有提投降曹操的,和這個桌案相同!”說完后便把寶劍賜給周瑜,封周瑜為三軍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文武官將有不聽從號令的,立即用此劍誅殺。
周瑜接受了寶劍后對眾官說:“我現在奉主公之命率眾破曹,諸將官吏明天都要去江畔行營聽令。如果有敢遲誤的,依照七禁令五十四斬從事。”說完辭別了孫權起身出了府門,眾文武紛紛退出。
周瑜回到住處后請來諸葛亮議事。諸葛亮到了周瑜說:“今天在吳侯府中大計已定,愿向先生求教破曹良策。”諸葛亮說:“孫將軍仍然心中未穩,不可以決策。”周瑜問:“為什么說心還未穩?”諸葛亮說:“他心中害怕曹兵眾多,認為我們寡不敵眾。都督還要親自前去用軍理開解,讓他明白我們必勝的道理,然后大事才能成功。”周瑜說:“先生說的話真是高論。”
周瑜再次去見孫權。孫權說:“公瑾這么晚了還來,肯定有事。”周瑜說:“明天我就去調撥軍馬,主公心中還有疑惑吧?”孫權說:“我還是擔憂曹操兵多,我們會寡不敵眾。其他也沒有什么可擔心的。”周瑜笑道:“我特地前來開導主公。主公見到曹操檄文后,說他們有水陸大軍百萬,所以心生疑懼,不去探究其中虛實。我現在給你說一下實情:他們北方的主力軍兵,最多不過十五六萬,況且長久在外征戰十分疲憊。所收降的袁氏軍兵,也就有個七八萬,并且多是被迫投降。曹操領著這些久疲之卒,還要防備那些狐疑之眾,其數目雖然眾多,也不值得害怕。我只要用五萬精兵,就足以攻破。愿主公千萬不要還有什么擔憂。”孫權用手撫著周瑜的后背說道:“公瑾這些話徹底排解了我的疑慮。子布他們無謀,很是讓我失望。只有你和子敬和我同心。你可以和子敬、程普即日選軍前進。我也征發后續人馬,多多準備糧資,作為你們的堅強后盾。你在前軍如果出戰不利,便回來換我出征。我要親自和曹賊決一死戰。”
周瑜拜謝而出暗自思量道:“諸葛亮早已猜到吳侯的心思,他的計謀高我一籌。長久以后必定成為江東之患,不如早早殺之。”于是命人連夜請魯肅入帳,說了要殺掉諸葛亮的想法。魯肅說:“不行啊都督。現在曹賊未破先殺賢士,是自己斷去自己的膀臂。”周瑜說:“這人輔助劉備,必定會成為江東之患。”魯肅說:“諸葛瑾是他的親兄長,可令諸葛瑾去招降他兄弟,這不是很好嗎?”周瑜聽從其言。
第二天早晨,周瑜來到行營,升中軍帳高坐。左右列立刀斧手,聚集文官武將聽令。原來程普比周瑜年長,現在卻作為周瑜的副手,心中悶悶不樂。就托病不出,派他的長子程咨前來聽令。周瑜對眾將說:“王法無親,諸君要各自恪盡職守。現在曹操在朝廷弄權,其惡劣程度超過了董卓,實際上囚禁天子在許昌,屯暴兵在邊境之上。現在我奉吳主之命討伐,諸君都要努力向前。大軍到處都不許擾民,賞勞罰罪都不能徇私舞弊。”宣布軍令后,立即命韓當、黃蓋為前部先鋒,領本部戰船即日起行,先到三江口下寨后等候將令;蔣欽、周泰為第二隊;凌統、潘璋為第三隊;太史慈、呂蒙為第四隊;陸遜、董襲為第五隊;呂范、朱治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軍,水陸并進,定好日期一起到齊。調撥完畢,諸將各自收拾船只軍器起行。
程咨回去見到老父程普后,說起周瑜調兵遣將,行動有法。程普大驚道:“我平素欺負周郎懦弱,不能作為主將。現在他能這樣調度軍馬,真是將才!我怎么能夠還不服氣!”于是親自到行營謝罪,周瑜也謙遜地謝過。
第三天,周瑜請來諸葛瑾說:“現在你的兄弟有王佐之才,怎么能夠屈身輔佐劉備?正巧來到江東,我想煩勞先生去勸說你兄弟舍棄劉備來輔佐東吳,那么我們主公既得了良臣輔佐,你們兄弟又得相聚,那不是很好的一樁事情嗎?先生這就去走上一趟。”諸葛瑾說:“我自從來到江東后,還沒有立下尺寸之功。都督有命,我怎敢不效全力。”
諸葛瑾立即上馬到驛亭去見諸葛亮,諸葛亮接入后哭拜在地,各自訴說離別情長。諸葛瑾哭道:“兄弟聽說過伯夷、叔齊的故事嗎?”諸葛亮暗自尋思:“這肯定是周瑜讓他來說我的。”于是答道:“伯夷、叔齊都是古時圣賢。”諸葛瑾說:“伯夷、叔齊雖然餓死在首陽山下,但最后還是兄弟兩人能在一起。你我同胞共乳,現在卻是各事其主,不能朝夕相聚。看看那伯夷、叔齊的為人處事,心中能夠不慚愧嗎?”諸葛亮說:“兄長所恪守的,是親情;而小弟我所恪守的,是大義。小弟我和兄長都是漢朝之人,現在劉皇叔是漢室之胄,兄長如果能夠舍棄東吳去投奔劉皇叔,對上也不愧為漢臣,骨肉又也能得以相聚,這是情義兩全之策。不知道兄長意下怎樣?”諸葛瑾暗吃一驚:“我用這話來說他,反倒被他說了我去。”也是無言對答,起身告辭。
諸葛瑾回去見到周瑜,細說諸葛亮的話。周瑜說:“你的意見怎樣?”諸葛瑾說:“我受孫將軍厚恩,怎么會舍棄!”周瑜說:“你既然忠心事主,那就不必多說了,我自有制伏諸葛亮之計。”
正是:智與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難容。畢竟周周瑜定何計伏諸葛亮,且看下回分解。
黃其軍
作于2018年8月5日(古歷六月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