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鋒賢刃2019冷兵器春拍中,有一柄罕見的藏刀,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能登上重器倍出的春拍封面?讓我們來一起追尋它的價值所在!
圖錄編號:C146
清式 西藏土司佩刀
估價:800,000~1,500,000元,
起拍價:100,000元
土司為中國古代中央政府于邊疆地區設置的官職,這柄西藏土司刀的出現為西藏歷史歸屬提出了一項力證,是祖國領土完整的象征。同時也給予妄圖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等惡勢力一記響亮的耳光。
此刀為荷蘭收藏家舊藏。裝具皆鐵質,刀首為如意云形,隨邊緣起脊線,中置銀寶石座,嵌珊瑚,云頭刀首表面卷草紋鋄金裝飾。手柄木質裹斜皮,斜皮是明清時期對壓花、鞣制谷子皮的統稱。圓盤格鐵制,外裹斜皮,正面壓片呈C形,卷草紋鋄金裝飾,圓盤格中部飾鏤空“尸陀林”,尸陀林下接曲邊圓形牌飾,內鋄金纏枝紋。
鞘口上端略外鼓,口部為弧形,整刀入鞘室后,格與鞘口契合。鞘口尾端做鏤空如意云形。鞘尾形制較為特殊,口部制鏤空如意型,兩側略收腰,中部起脊線,尾部底緣起臺。鞘口、鞘尾佩表面皆裝飾鋄金纏枝紋。
刀刃鍛造清亮。鞘室木質起脊,裹細粒煉皮,此種皮質多應用于明清時期刀劍鞘室的裝飾中,清代初期尤其尚綠色煉皮,制作工藝和原料皆失傳,今日尚不得知其由何種皮料鞣制,遏必隆玲瓏刀即為典型。提掛較長,鞘束為菱形紋,表面裝飾鋄金卷草紋。
此刀是典型西藏土司佩刀,與故宮博物院藏瓦寺宣慰司土司進獻乾隆皇帝的佩刀形制接近,是目前已知的較為完整的西藏土司佩刀之一。西藏土司佩刀在二十余年前并不為人所知,周緯先生在其著作《中國兵器史稿》中最早公布此類佩刀形制,只是由于圖像較小,未能引起太多關注,隨著故宮資料更詳實公布,始知此種西藏圓盤護手佩刀形制為土司佩刀。
故宮博物院刊物《紫禁城》2011年5月載《清代皇家武備》一文中記載瓦寺宣慰司土司進獻佩刀的細節(見下文注1)。“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瓦寺宣慰司策愣□□恭進腰刀一把”。香港商務印書出版的《清宮武備》記錄此刀“附皮簽,墨書滿、蒙、藏、漢文:乾隆□□年□□月瓦寺宣慰司(殘)進腰刀一把”。胡建中先生文章中記錄進獻此刀的土司是“策愣”,而策愣是較為明顯蒙古式發音的名字,并非藏族名字。按瓦寺土司年譜和《清史稿列傳三百土司二》記載“乾隆十七年及三十六年,征剿雜谷土司蒼旺并金川等處,土司桑郎雍中隨征出力,賞戴花翎。”說明桑朗雍中在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協助朝廷參與了剿征雜谷土司蒼旺,同年正是金川土司第二次叛亂,說明瓦寺土司在第二次平定金川叛亂之初就協助朝廷。那么“策愣”就應該是第十八世土司“桑朗雍中”,筆者推測有可能故宮編撰皮簽過程中將“桑郎”轉寫為“策愣”。瓦寺宣慰司佩刀刀首為圭形,手柄裹鮫魚皮,圓盤格,格中裝飾的尸陀林紋飾,尸陀林下裝飾火焰寶珠紋,中置寶石座鑲嵌珊瑚。瓦寺宣慰司刀無明顯鞘口,而是采用正面壓板形式,壓板上端膨大呈弧形與圓盤格契合,中起延伸至鞘束,中部裝飾鋄金纏枝紋,鞘束呈十字金剛杵紋飾,中置寶石座嵌珊瑚,十字杵上下兩端形成鞘束,連接鞘室提掛。《清宮武備》一書對瓦寺佩刀斷代為清乾隆年間,實際上此種佩刀應該遠早于清,瓦斯宣慰司土司在明代就開始設立,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西藏部落首領瓊布桑朗納斯壩,進京貢物獻經,得到皇上召見,賞賜頗裕。后奉旨“馳驛回藏,永綏南荒”。明英宗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因岷江上游的茂縣、威州、汶川等地羌族叛亂,朝廷“屢征不服”。明廷取遠調瓊布桑朗納斯壩藏軍來鎮壓,推行“以番治番,以夷治夷”政策,瓊布因病老,故請求以其弟雍中羅洛思帶兵前征,雍中羅洛思率頭領四十三位,士兵三千一百五十人,經長途急行軍月余,抵達今汶川等地,分道進剿。事平,“省憲奏功,奉詔留駐汶川縣之涂禹山,控一制西溝北路羌夷,以板橋、碉頭、克約、六湯、大坪、小坪等處山林,令其耕種住牧,其余不足安插之士兵,可在涂禹山下,白土壩、河坪、高柬、低納等寨地方汶民無力開耕者、俱飭部番進行墾荒報糧”。明授給其“瓦寺宣慰使司”職,頒發給銀印一枚和敕書誥命各一,自此始“世襲其職”,雍中羅洛思則成為第一代瓦寺土司。瓦寺宣慰司佩刀應該遠早于清,其圓盤格形式脫胎于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局博物館藏永樂大劍的支巴扎劍格形式,刀格進行簡化,以免僭越的同時,吸收了明朝佩刀一些形制特點后成為現存的土司佩刀式樣,故宮藏瓦寺佩刀應該是明代中期以后作品。
此類佩刀目前現世的完整器共計五只,除了故宮瓦寺宣慰司佩刀外,較為完整的有四只,皆為私人收藏家擁有,此刀位添其一。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倫敦皇家軍械博物館都藏有中國高級藏族佩刀,但是都沒有如此完整的土司佩刀。五只土司佩刀刀格中都裝飾尸陀林紋,這個細節很值得探討,尸陀林其意義是“無常”,藏傳佛教認為諸法無常,世間無任何永恒之事物,人亦有生老病死,然眾生不明無常之理,妄生執著,最終招致輪回之苦。尸陀林主示人終極不過是一架白骨,以啟悟世人放棄對恒常的執著,以尋求解脫。這個紋飾裝飾于刀劍,是非常罕見的,迄今為止僅存在于土司佩刀之上,可見藏傳佛教對西藏地區刀劍裝飾影響極深。
此類佩刀存世稀少,是西藏刀劍形制的重要代表,也是西藏刀劍吸收蒙古、中原風格后形成的獨有風格,其珍貴性難以言表,此刀形制標準,工藝精良,也是目前唯一可交易的西藏土司佩刀。
(本文作者:龔劍,四川冷兵器收藏協會副會長、山西冷兵器收藏協會理事、浙江青銅冷兵器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