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凌晨,一道自地面升空的光劃破整個天寂,在全國人民的等待中,“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并且,我國空間站迎來首位女航天員!想必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時,和小編一樣激動和自豪。
“太空三人組”這次將在太空出差半年之久,網友們戲稱:英雄們將過一個“太空年”。并且紛紛表示要給這三位英雄“云打包”,度過這漫長的太空之行。
新疆拿出了誘人的烤馕,湖南的小龍蝦緊跟其后,就連博物館、圖書館也不甘示弱,亮出了自己的“拿手好物”,一起祈禱和祝福三位英雄的平安歸來。
大晚上確定不是美食誘惑嘛!
“太陽神鳥”期待英雄們平安歸來!
微博上的網友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祝福。
57年前的今天,東方的一聲巨響,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2003年的今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船圓滿成功,那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英雄楊利偉的時代。
這些意義非凡的時刻賦予了10月16日一個不一般的標簽——“跨越時空的同一天”。
今天,不妨抽空和孩子一起坐上這趟跨越時空的列車,我們一起去見證祖國的不斷強大,不斷逐夢的那些精彩時刻吧!
“東方紅一號”打響了第一槍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呼兒嗨喲,他是人民大救星……”相信不少人還記得這首歌。
當年我們祖國可是特意讓一顆衛星帶著這首嘹亮的歌曲“唱響”外太空。這顆衛星就是東方紅1號衛星。
至今,東方紅一號衛星依舊在外太空運行哦~
說起東方紅一號衛星,就要追溯到1958年,在其他國家得意洋洋紛紛造出衛星的時候。
我們國家領導人放出了重要講話: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我們也要搞一點,要搞就搞得大一點!
由錢學森先生帶領的研制隊伍,面對著陌生的領域,陌生的太空,陌生的技術,巨大的壓力和阻力攔在我們的面前。
就連臨近發射的前夕突然的“事故”讓發射場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
事故成功解決后,當“十秒倒計時”響徹,夜空的繁星仿佛都在迎接東方紅一號的升空。
當“東方紅”的樂曲開始縈在太空中,周恩來總理在“三國四方會議”上特別高興地說道:為了慶祝這次會議的成功,我給你們帶來了中國人民的一個禮物。
而4月24日這天,也被定為了“中國航天日”!
神舟一號“無人”試飛成功!
1999年的11月21日,繞行21小時的神舟一號無人實驗飛船圓滿回歸!此次的成功為以后“載人”取的了非常大的勝利!
這一天,載人航天領域里俄美一統的局面被中國的神舟飛船打破。
對于戚發軔院士而言,過去了這么多年,神舟一號依舊牢牢地刻在他的腦海里,他是這么評價的:“神舟系列飛船中,我對神舟一號的感情最深。它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是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
研制中的神舟一號全貌
在面臨時間的緊迫中,“忙”似乎成了戚發軔院士最大的感觸,而他認為:成功返回中國就是成功。
返回艙順利著落內蒙古四子王旗
成功發射并返回,戚發軔院士由衷地感到高興:“神舟一號的成功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這個都能干成,那后邊的我們更有把握了。”
在后來的神舟五號發射點火之后,一個個老總們就開始顯得格外的“淡定”,實數把記者整不會了。
只見老總們“面不改色”酷酷的放下一句話:我們有把握。
神舟五號“載人”成功!
對于很多70、80、90年代的人們來說,“楊利偉”這個名字再熟悉不過了,也讓當時孩子們第一次有了“我也想去太空”的想法。
“成為一個航空員”成了很多小孩子小時候的夢想,長大能成為一位航空員,去到太空里,簡直不要太酷了!
只記得03年10月15日,新聞里,廣播里,教室里,似乎大街小巷都傳開了。
我國成了第三個能夠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在大家蹲守在電視機前看著遠在太空的楊利偉,好像都很好奇,怎么吃飯,怎么睡覺,為什么會飄起來,看似很酷的太空生活,背后又經歷了多高難度的訓練?
說到這里小編感覺大家對于宇航員的太空生活似乎更感興趣了??
為了提起大家閱讀下去的精神,接下來的介紹將換個歡脫的風格。
神五-神十三
(那些不為人知在太空的日子)
那些“不為人知”的生活,我們將從——吃播開始。
甚至有網友開始擦汗調侃,他們是為了“吃播”特地去太空一趟的吧,要不然為啥每次看航空直播,宇航員總是在吃吃吃........
但由于失重的原因,他們的進食方式跟我們可太不相同,則需要這樣特殊的“防食物殘渣漂浮”的設計。
神舟十一號上的景海鵬甚至和同事玩起了“邊扔邊吃花生”的游戲.......
當然了,航空生活不只是有“吃播”,還有很多的“娛樂”.....就像下面這位我國首位女宇航員劉洋正在打太極中。
我國第二位女吳航員王亞平在做實驗,這次神舟十三是她繼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后首次出艙活動的女宇航員。
另一邊,神舟十號的張曉光也不相上下,開始展示他吹笛子的技術。
吃的問題解決了,娛樂的問題也解決了,那睡覺的問題呢?能躺著睡嗎?回答是不能,繩子和睡袋看來是必不可少了,怎么才能睡得安穩,也就受過高難度訓練的宇航員們可以適應了。
除了這些生活必需以外,對于宇航員來說還有更多的復雜且危險的任務等待他們來完成,就像下面這樣,為了空間站的建設與維護,就要“出艙行走”。
神舟七號的艙門完全打開,翟志剛在劉伯明的幫助下探出頭。
成熟的技術讓中國航空越來越自信,甚至開始對地面進行了“太空授課”。
偉大祖國的背后
離不開這些傾其一生的投入與奮斗
每一次的覺醒和反思
每一次的挑戰與拼搏
是一個國家的蘇醒
是整個國家的力量來源
在此,致敬先輩們的付出!
最后附上詳細補充:
1970 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
1999 年,神舟一號飛船升空,21小時后成功回收著陸。
2003 年,神舟五號飛船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中國人叩開了太空的大門。
2007 年,中國首顆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準確入軌,真正開啟了中華民族奔月的夢想。
2011 年,天宮一號升空,這是中國搭建空間站的起點。
2013 年,中國第一次發射月球車——玉兔號月球車,五星紅旗首次矗立在月球上。
2019 年,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背進行軟著陸。
2021年,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接連升空。
……
讓我們一起期待神舟十三的圓滿成功吧!
童行者
一所沒有圍墻的學校
以大自然和生活做教材,用獨特的社會、自然、團隊體驗,引領孩子們走入自然,認識社會,鍛煉人際交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