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回家掃完墓,擠出兩天時間,原本是按時朋友規劃好的線路去貴州施秉的云臺山與黑洞擎天一柱及飛云崖,再到舊州古城,重安三朝橋。結果,車開出兩百公里了,見了高速上梵凈山的指示牌,老婆一錘定音,去梵凈山!
我大概是2002年去過一次梵凈山。那時,還沒大規模旅游開發,去的人不多。去了的,多數是自己爬上去。也有滑竿(轎子)抬上去的,一般按照人的體重論價。
我那時鍛煉得少,走不到五六百梯,爬不上去了,叫了滑竿上去。
上梵凈山,有個特有的景象,年輕人和中年人坐滑竿的多,反而老人家少。年齡大的,多數是爬上去的。
記得原來上梵凈山,不用門票。這次到了門邊上,才知道每天門票限額8000人。當天,已經沒票了。
網上好多地方,也沒票。清明節上梵凈山的,看來人還真不少。
老婆終于在飛豬上找到第二天的票,但找不到,也不知道超過六十歲老人的票如何買。
老婆征求我的意見,買不買?我說,我已經去過了。叫老婆先買了自己的。萬一,差一張,讓老婆自己上去,如愿以償多年上梵凈山的愿望。
也不知道是幾年前,我們曾經來過梵凈山腳下的寨沙侗寨玩過兩天,住了一晚。人說,梵凈山就是邊上。當時以為雖然說是邊上,至少還得開車十幾公里吧?哪知道,走路去,也沒多遠了。開車幾分鐘就到了。
旺季,停車場的停車位不好找。我真算是有福氣的,車開在邊上,正愁到哪里找停車位。旁邊一位中年男子,在車邊對我招手,大聲說,老鄉過來,我馬上走。車位讓給你。我看他的車牌,家鄉的。
記得那年在寨沙侗寨,老婆在同事中力邀一同上梵凈山的人。結果,幾十個人,沒一個愿意去的。大多數人去過了。少部分人,想跟著大部隊同去同回,不愿意節外生枝。
老婆叫我同他去,我對梵凈山,心存恐懼,太高了,太難爬。同時又感覺上梵凈山,坐攬車,少了好多好多味道。加之,又沒開車,交通又不方便,沒答應她。承諾以后專門開車陪她去。這回,算是還她一個心愿。
那年,上梵凈山,最大的感受,爬山是個體檢。凡是能爬上去的,身體肯定倍倍的棒。我上不去,可比我年齡大的好些同事,都一步一步的爬上去,又徒步返回。真的羨慕他們,平日里堅持鍛煉的這些人。
這人啊,有的時候,就是容易向自己妥協。如果,沒有滑竿,那也肯定會被逼著,不得不爬上去。
每每的想到爬梵凈山,都會想起一個比我大五六歲的女同事的故事。這次,在乘攬車上山的時候,望著下面三三兩兩依舊堅持爬山的人,又說了一次她的故事。
那可真的是比風高黑夜還要恐怖的夜晚,這位大姐親口對我說的故事。半夜12點,雷雨交加。她,開始從梵凈山腳向山頂獨自上山。聽著這話,都叫人不寒而栗。可這的確是個真實的故事。最后,雨實在太大,大姐敲開了半山腰的小賣部的門,在那里睡了一晚。
我回想這個故事時,時常會胡亂的猜想,難道這大姐,是去自殺的?也許真的有尋死的念頭。雷雨交加的深夜,不能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哪里來的這么大的膽量?
爬梵凈山,一個人爬,哪怕是白天,也是有些陰深可怕的。一條并不寬敞的石板臺階路,兩旁是密密麻麻的箭竹,有些地段,抬頭見不到別的樹林和山嶺,像一個人鉆進了陰冷地道。另外,聽說梵凈山的蛇特別多,人少了,有個風吹草動,就叫人心驚膽戰。
這回到梵凈山,因為當天無法玩。先到附近號稱土家第一村的云舍村玩了半天。
云舍村最大的看點,一汪天然的龍潭,水顯九寨溝那樣的綠色,與周圍布滿的水藻水色天然兩樣,真的像鏡面一樣,光影萬現。
望著清澈的一潭碧水,想到假如能在這里天天游泳,是件特幸福的事。
旁邊的人聽到我同老婆說這話,告訴我這里連村里的人,也不敢下去游泳,深不可測呢!
當地人管這龍潭叫龍潭寶鏡。據說有兩奇:一是深幽莫測,曾經有人測試過,竟未見底;二是能預報天氣,此泉水能感應氣候,漲落時一直是當地天氣變化的前兆。
當夜住寨沙侗寨。有意思的是,無意間所選擇的住處,恰好是朋友四前年住過的“貴客印象”。
第二天趕了個大早。梵凈山,挺人性化。8000名限額中,不包括六十歲以上的單個的老人。我,憑著身份證進門,免了在百元的門票。
以為自己老了,肯定不如上一次,更是爬不上金頂了。
下了攬車,還得爬好長一截。爬了一截,發現這些年游泳下來,好像體力并不輸給老婆。老婆爬一段,得停下來休息一下。再往上爬,得下很大的決心。
問老婆,上不上金頂?如果要上去,可以陪她再爬上去。那年,不僅爬了上去,而且還爬上的房頂,也學著同事的樣子,在石堆中埋下某個祝愿。
爬到山頂,有個岔路口。我們選擇去金頂,已經下山走向金頂的半路上,才發現錯過了去蘑菇石的路。
還回頭去不去蘑菇石?老婆回答,算了吧,這回爬山,不知是海拔的問題,還是身體的問題,總感覺頭暈耳脹。是啊,人到了這個年齡,萬事強求不得了,順其自然的好。我第一次在爬山時,感覺比老婆勵害。
這天,梵凈山的天,特別的藍,特別的純凈,真有點像西藏的藍天了。
在梵凈山又轉了一回,玩得也還順心開心,暖陽下增得幾分的鈣質,藍天里洗得一回塵心。
2019年4月11日廣州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