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風濕病
1. 什么是風濕病
目前國際上將風濕病定義為:風濕病是指包括所有不同原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關節、肌肉以及腱鞘、滑囊、筋膜、包囊等相關軟組織病變的一類疾患。風濕病的范圍是相當廣的。關節炎屬于風濕病,但風濕病不只是關節炎,其范圍更為廣泛。
2.風濕病的種類:
風濕病是一組疾病的總稱,其間約有百余種疾患,是醫學領域中最為龐大的一類疾患。隨著研究的深入及新成果的總結,風濕病的分類與命名在不斷更新。美國風濕學學會于1983年從疾病的病因學、組織學、病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免疫學以及臨床學等不同角度進行歸納分類,分為10類,這種歸類目前仍然被醫學界認可并采用。當然,隨著醫學的進展,這種歸類及病種必然還會有新的發現。
10類風濕病包括(1)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多發性肌炎與皮肌炎、壞死性血管炎及其他血管疾病、干燥綜合征、脂膜炎、風濕性多肌痛癥、白塞病、結節性紅斑等。(2)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銀 病關節炎與慢性炎性腸病相關的關節炎等。(3)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炎、骨關節病)。(4)與感染有關的關節炎,如化膿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等。(5)代謝與內分泌疾病引起的風濕病,如痛風、假性痛風、糖尿病性骨關節病等。(6)與腫瘤相關的風濕性疾患,如滑膜瘤、滑膜肉瘤、轉移性骨癌、多發性骨髓瘤等。(7)神經性疾病所致的骨關節病,如擠壓性神經病變、神經原性關節病等。(8)伴有關節表現的骨、骨膜及軟骨疾病,如骨質疏松癥、骨軟化、缺血性骨壞死、肋軟骨炎、骨髓炎、骨炎、肥大性骨關節病、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等。(9)非關節性風濕病,如肌筋膜疼痛綜合癥、下背痛及椎間盤病變、腱鞘炎、滑囊炎、腱鞘囊腫、筋膜炎、慢性韌帶及肌肉勞損、紅斑性肢痛癥、雷諾病或雷諾現象、精神性風濕病等。(10)其他風濕病,如關節創傷、關節功能紊亂、復發性風濕癥、結節性脂膜炎等。
在10大類風濕病中,較常見的病種有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骨關節炎、痛風結節紅斑、骨質疏松癥等。對全身臟器有較多、較嚴重影響的病種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壞死性血管炎、干燥綜合征、白塞病、多發性骨髓瘤等。可引起關節變形,活動障礙的病種有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牛皮癬)性關節炎、痛風關節炎等。絕大多數風濕病的發病均與炎癥相關,如關節滑膜炎、心內膜炎、心包炎、心肌炎、間質性肺炎、肌炎、血管炎、腎炎等。有幾種風濕病與遺傳因素有密切的相關性,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3.風濕病的特點:
(1) 病因多樣,如感染性(病毒、細菌、螺旋體等),免疫性(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血管炎等),代謝性(痛風性關節炎),內分泌性(賴特綜合癥、結核風濕癥、萊姆病),遺傳性(粘多糖病、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進行性骨化性肌炎)和腫瘤性等都與其相關。
(2) 不僅關節肌肉軟組織病變,尚有多器官、多系統受累。
(3) 臨床表現復雜,分類困難,易誤診、漏診。
(4) 屬多學科(內科、骨科、皮膚科、神經科、眼科、耳鼻喉科、內分泌科、婦產科、兒科,涉及放射科、理療科、病理科和基礎醫學等交叉重疊)的邊緣學科。
(5) 病程大多呈慢性、進行性、反復發作。
(6) 缺乏特異性治療,不能根治。
(7) 患病率高(RA:0.32%;AS:0.11—0.26%;SLE:0.07%;SS:0.33—0.77%;OA:40歲以上10—20%,60歲以上75%),致殘性強,影響勞動力和生活質量,造成社會經濟負擔。西方醫學將風濕性疾病稱為5D疾病:痛苦(discomfort)、殘廢(disability)、死亡(death)、藥物中毒(drug toxity)、經濟損失(dollar lost)。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