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對于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
然而中國太大了,最高層面的通知精神,遠遠抵不過部分家長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意識,也催促著一部分幼兒園,有意無意地開展小學課程,來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現實版的拔苗助長,天天都在上演。
看到這個圖片你做何感想?是小學一年級的作業要求嗎?很遺憾,這只是某一個中班孩子的周末作業,僅僅四歲的孩子,真的能夠理解這些內容嗎?拼音韻母算術,聽說寫讀,已經開始全方位涉及知識灌輸了,這種操作,對四歲的小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教育部早已明令禁止不得用微信群來布置作業了,孰料想即使是幼兒園階段,不僅有作業,還明目張膽發布在群里,用來對幼兒進行考核。而知識點的設置,早已經超出了幼兒的認知范疇,毫無疑問是對幼兒身心健康的一種巨大傷害。
而在幼兒園開設小學課程的環境下,有一句話是成立的:越認真負責的老師,對幼兒身心健康的危害,反而越大。
幼兒園小孩子,正處在3-7歲之間,他們要做的,是通過游戲和活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探索的興趣,逐漸養成自理能力,小伙伴之間相處的社交能力,在游戲模式下記憶力注意力的培養的鍛煉。而過早地接觸小學課程,是違反孩子成長規律,也是違反教育規律的。
但是,在幼兒園開設小學課程內容,遠遠比你我想象的更加普遍,而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也遠遠比你我想象的更加嚴重。
幼兒園小學化,破壞了孩子們的認知規律,阻礙了孩子們獨立性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因為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控制能力較差,太早接觸小學課程,不僅不會開發智力,反而是抑制大腦的生長發育。
幼兒園小學化,還會極大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當接觸超越了自己認知水平內容時,有的孩子會退縮,甚至是產生厭學情緒,而上幼兒園成為了一個艱難的抉擇,是對孩子學習主動性的巨大挫傷。
幼兒園小學化,還會讓部分孩子產生挫敗感和無助感,對塑造完善人格造成很大的阻礙。即使學會了很多內容,在小學初期顯現出優勢來,但長遠來看,卻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
上層的政策是好的,但要落實在相對邊遠的地區,卻需要一個過程。而教育主管部門也要負起責任來,不僅僅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檢查,還要拿出一個教育者的良心來,督促落實,對孩子們的未來負起責任來。
教育,那些拔苗助長的功利心,放過孩子吧!
如果漏過下列文章
請點擊藍字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