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
趙彥彥
我從來沒見過生了我爸三兄弟的奶奶。聽爸爸說他很小的時候奶奶就去世了,只記得她的身子很瘦小,但是干起活來絲毫不受影響,甚至身板比她大的人都干不過她。
爺爺走得那一年,我和姐姐剛上初中,小姑把我們從課堂上帶了出來,只是看她表情不是很好,問她也不說話。我姐畢竟是年長我兩歲的,她似乎已經料到有什么不好的事情。我懵著一張臉,疑惑地跟在她們身后,回家的時候破天荒的竟然是搭著客車回家的,要知道,我們平時只能走回家,小小的松花江載著我們駛向家的方向。
村口的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們,哥哥也從路口哭著跑回來,爺爺家門口站滿了人。我看到爸爸哭得撕心裂肺,悲慟使他一度昏厥,家里充滿了沉重的氣息。知道爺爺下葬后,我才終于知道他走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而我也第一次見我爸哭得那么傷心。
后來聽他們說,爺爺走之前很痛苦,他是心臟病復發去世的,在住院的日子里,輸液使他的全身發脹腫了起來,應該是病痛把他折磨得失去信心了吧,才留下我們這一大家,為他難過也無動于衷,最終長眠于冰冷的地下。
爺爺是幸福的,但也是不幸的。
他一生娶了兩個女人,為他生了六個孩子。在兒女成人,剛要享受生活的時候撒手人寰,他走的時候,我都沒有見他最后一面。
我現在的奶奶是個很有福氣的人。她一生養育了五個女孩兒,,小姑比我哥都要小幾個月,在老封建的社會,肯定有人會說女兒沒有兒子好,不能延續香火,但是在很多年后的今天,我奶奶是最幸福的老人。姑姑們會輪流把她接在身邊住一段時間,得空了還會帶著她四處旅游,她去過的地方比我們這些奮斗中的年輕人還多。熬了一輩子也終于享受了天倫之樂,現在也過上了兒孫滿堂,可以安度晚年的日子。
我的父親是個苦命的人。他上學的時候品學兼優,家里窮沒有錢買學習用品,他就幫其他的同學寫作業,以換取一塊橡皮,一張白紙。生活真的太艱苦了,家里不止他一個小孩,最終他只能輟學了。
爺爺生前是個木匠,爸爸小學五年級畢業便撿起了爺爺的手藝。出師后的他,小小年紀就開始了附近村莊的游歷生涯。經他手做出來的東西,每次都能得到東家滿意的答復,因為起早貪黑得干活,他不僅早早就學會了抽煙喝茶,還留下了一身的病,在后來的無數個黑夜里,他疼得冒汗。
剛分家的時候,我們家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真的是一貧如洗,為了給老婆孩子一個家,他就像趕場子一樣干活。
小時候有一次,爸爸從石峽帶回來一些牛筋面,這在當時是非常新奇的東西,賢惠的媽媽拌好后給本家的長輩分出去了很多,我還在想,為什么不多帶一些回來呢?這么多人都不夠吃的。媽媽秉承了外婆的美德,好東西要分享給長輩和客人,剩下的才能給小孩子吃。
那時候很羨慕別人家的小孩,在村子里坐流水席時可以肆無忌憚的夾菜吃,而我們從小就被母親教育,在別人家是要守規矩的,能不在別人家吃飯就不吃,實在要吃也不能給人家留剩飯。
媽媽真狠心!
我上大學時,哥哥姐姐陸續結了婚。
姐姐結婚那天,我是作為伴娘送她去的婆家,根據老家的規定,有些屬相是不能見新娘上婚車的,很巧合的是我媽就是那個不能見我姐的人,坐上婚車的那一刻,姐姐泣不成聲!現在想起那個場景,我還是忍不住熱淚盈眶。我姐是個勤快能干的女子,像極了年輕時的媽媽。但是她這么好的人卻沒有得到送子觀音的關照,她連生三胎均為千金,所幸姐姐是個開朗的人。我每次感覺心疼她,而她也總是笑著說,看到外甥女們可愛的小動作,某一句暖心的話,就感覺值了。
我哥在我姐出嫁的一個月后,娶了我嫂子。他在爺爺去世的那年上完高一就出去打拼了,還沒有找到要用其一生奮斗的事業時,23歲就早早的 投入到家庭中。沒結婚之前,哥哥輾轉于幾個城市,也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可能他是有機會在餐飲業大展身手的,但是上帝為他關上了這扇門,最終為他打開了兒女雙全的窗,孩子活潑,父母年輕,生活也步入正軌。
嫂子是個性格溫和安靜的美人。當初她和我哥的婚紗照出現的時候,秀禾服與她真配啊!圓圓的臉像極了楊貴妃,怪不得我哥要早早娶她進門。以前看電視總會有嫂子和小姑子掐架的戲份,心里還是有點害怕,但是我和嫂子的關系處的非常好。我們會嘮點家常,也時常偷偷買點辣條一起吃,后來媽媽發現了我倆的小秘密,她也加入我們的零食計劃,我和嫂子吃辣條,媽媽吃鹵雞爪,三個女人一臺戲看來不假。
侄女比我外甥女小整整四十天。外甥女出生時我遠在學校,沒有親眼見到她出生的樣子,只知道這個小公主跟我爸同一天生日。侄女出生的時候湊巧我放寒假,見到出生了幾天的她第一眼,我就有些納悶,哥嫂皮膚白皙,怎么這個小嬰兒這么黑?后來她慢慢長開了,和我外甥女穿著我買的同款衣服站一起,貌似一對雙胞胎。到一歲的時候,她倆都會走了,甚至跑起來,在水泥地的院子里歡快的玩水洗臉,濺了一地的水花,泥巴粘在臉上,這兩個小不點兒怎么這么可愛呀!
侄子是我看著出生的,從嫂子到醫院我都是一路見證過來的,看著她痛苦的趴在病房的窗臺上,經歷了好多個小時,這個小家伙才來到這個世界。他是我看到的第一個剛出生的孩子,皺巴巴的皮膚上還帶著羊水,全身也只有巴掌大,一眼看過去像個小老頭。關鍵是這小子又跟他奶奶的生日相差了一天,真是一群會挑日子的孩子。
最后就剩我這個老幺還身在他鄉,與我堂弟一起奮斗在西安這座古城。
普通大學畢業的我,從沙漠之洲的武威回到了老家,想多數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背著各種生活用品擠進了考事業單位的培訓班。比我學歷高、背景比我強大的人都很多,毫無懸念的,我落榜了。我告訴把爸媽不想考試了,想自己出去闖一闖,最終他們拗不過我也就同意了。
從西湖邊上游蕩了大半年,我聯系了西安的堂弟,他說姐,你要是想好了就來吧!然后我又坐上了通往古城的火車。我兩個堂弟真的是同齡人的典范,在二十出頭的年紀,靠自己的雙手在西安買了車,買了房。
老大在西安當了很多年的兵了,一路摸爬滾打的留在了部隊,自考本科的學歷是他留下來的基石,他付出了不為人知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老二在惡劣的環境中鎮守邊疆幾年退伍。回來后在房地產行業里磨練的成熟穩重,騎著電動車載著他哥看了無數樓盤,最終在房價大漲之前入手了一套,從此也有了歸屬感。
西安真是一個生活的好地方,我們住在市井氣息很濃重的后街鬧區,晚上的夜市比白天的商販顯得更加吸引人。環城公園永遠有跳廣場舞的人,城墻上燈火通明,很多次我和弟弟們去那里散步,感受這個城市帶給我們的溫暖。
我在心里默念,就這里了,以后就在這里不走了。
作者簡介:趙彥彥,甘肅省西和縣人,喜歡音樂和旅游,偶爾寫點東西消磨時間,活的像風,沒有歸宿,生活很苦,但你很甜,感謝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