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聊課】許玲燕《我們奇妙的世界》(三下22課)實錄、視頻及評析
【草根聊課】張祖慶《我們奇妙的世界》(三下22課)實錄、視頻及評析
【草根聊課】王林波《習作:國寶大熊貓》
實錄、評析及視頻
這是王林波老師在第十六屆全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上執教的一節課,看完視頻之后,體會就兩個字——“服氣”。
先介紹一下王林波老師。網上介紹的資料如下:
王林波,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教育部首批領航名師,全國小語十大青年名師,全國特級教師教學研究中心委員,全國小語會青年教師研究中心委員,全國名師專業發展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曾獲全國第七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及最佳教學設計獎、全國第五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特等獎。《語文教學通訊》《小學語文教學》等六家雜志封面人物,近年來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文章300多篇,應邀上課、講座400多場次。出版有《指向語用的閱讀教學實踐》等四部專著。
閑言少敘,還是趕快欣賞王老師這節課吧。下面是我的聽課記錄:
1.主持人介紹之后,王老師:謝謝老師們這么稀稀拉拉的掌聲。(臺下爆發掌聲和笑聲)
2.上課。學生起立,面向執教老師:感謝老師引領到位!面向聽課老師:老師們好!
師:班長,我能說話了嗎?你們還有什么套路沒有?(臺下大笑)
3.猜謎語。教師打出:手掌珍貴似明珠,行動笨拙傻乎乎,樣子像狗愛玩耍,下水上樹有功夫。
師:你見過大熊貓沒有?(見過)你倆見的不是一種吧!(笑)
師歸納:有的同學猜“熊貓”,是因為一種思維的慣性。很多同學認為今天的講課內容是“國寶大熊貓”,所以老師的謎底一定是“熊貓”。這樣做是不正確的。猜謎語一定要抓住重點,抓住謎面所描述的特征。
4.謎語2,教師打出:叫貓不是貓,像熊沒熊高。想拍彩色照,墨鏡摘不了。愛吃嫩竹葉,是咱國中寶。師:你總是離不開一個“胖”字,我站在你面前很尷尬。(笑)
另一較胖的學生:我覺得是熊貓——黑眼圈、愛吃竹葉、國寶。
5.謎語3,教師打出:黑毛黑,白毛白,圓圓胖胖惹人愛,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當飯菜。——打一的動物6.通過幾個謎語,誰能記住熊貓的幾個特征了?搶答。
(7)熊貓看著好像有點笨,其實它一點兒都不笨,因為它?(攀得高,爬得快)1.誰見過大熊貓?在哪見的?給大家介紹一下,大熊貓長什么樣?
三生介紹。教師評價:通過極為同學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他們介紹的并不太好,因為他們缺少資料。
學生自讀后,再請剛才介紹過的一位同學重新介紹,又請幾位同學介紹。請學生作“呆萌”的樣子。(笑)
教師歸納:閱讀了這些資料,我們掌握的信息就更加豐富了。
打出大熊貓呆萌的圖片。請一位學生解釋“呆萌”的意思,上前臺作“呆萌”狀。
生:(1)為什么大熊貓的數量越來越少?(2)野生和圈養的大熊貓分別能活多少歲?(3)毛為什么是黑白的而不是其他的顏色?(4)為什么會有黑眼圈?(5)是不是貓科動物?(6)……師:同學們提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可能都是其他小朋友們想知道的,也是我們要寫的。師:同學們可能有許多內容需要寫,但是如果寫的內容過多就寫不好了,怎么辦?我們應該向課文學習。在第七單元有這么三篇課文,《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燒云》(師出示圖片)。生:《我們奇妙的世界》從天空的珍藏和大地的珍藏兩方面來寫的。師: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寫大熊貓只抓住兩三個點就可以了,比如說……教師要求:(1)速度;(2)寫一行空一行,便于修改;(3)注意坐姿,保護好自己的視力。教師:你這個答案是不是老師教給你的答題方法?(是)所以我覺得我們班的同學寫文章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套路太深。教師評析:第一組兩位同學先寫“今天我跟某某去動物園”,這些都是沒有的套路,都可以不寫。教師舉套路的例子:同學們,你知道我今天要寫什么嗎?我今天要寫一種動物……1.教師播放視頻,要求學生認真聽,把自己的文章能用的信息記下來,寫進文章里。請兩位寫得比較好的同學前臺展示,強調“無比可愛”。教師評價:我們看到資料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是他們兩個的表達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活用資料。2.教師打出文字資料,學生瀏覽,選取有用的信息,寫下來。教師補充:不是把信息抄下來,而是把它們變成自己的話,用到文章里。3.播放更加好玩兒的視頻,學生看完后說出自己覺得“好玩”的地方。學生答。教師補充“起床氣”,學生談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師歸納:原來寫的內容,比如長什么樣等等,那是基本信息。要想把文章寫好,除了寫基本信息外,還得寫剛才看到的這些畫面。現在請同學們把你認為好玩兒的畫面寫下來。教師將寫“起床氣”的另兩位同學也邀請到前臺,比一比誰寫得更好,哪位同學的寫法值得學習。學生談體會,師:我們不但要從資料中學習有用的東西,還可以從同學的作文中學習好的寫法。(1)進一步借助資料,完善自己的習作,并進行修改。(2)可以錄制成小視頻,介紹自己的寫作過程。 王老師的這節習作課,在我看來無可挑剔。
從教學風格上來說,王老師風趣幽默,會場上自始至終回蕩著笑聲;整堂課設計簡約,但信息量相當大,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
具體來講,王老師的“四個鏈接”做得十分突出,這或許是作文教學的“秘訣”。
一是鏈接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
一上課,王老師便以謎語引入課題,既調動了課堂氣氛,又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到“觀察細節”上,然后由學生說出自己見過的大熊貓的樣子。現在的孩子,幾乎沒有沒見過大熊貓的,因此這一環節, 一下子將謎語與學生的生活鏈接起來,達到了“讓每個同學有話可說”的目的。
二是鏈接例文,讓學生有法可依。
如何將“話”說好呢?當學生在展示時遇到這個困難或者困惑的時候,王老師及時將學生引導到本單元學習過的三篇“例文”上,由學生自己概括它們的選材特點——抓住幾個關鍵之處來寫,寫讀者想知道的內容,有讀者意識,讓學生有法可依。
三是鏈接資料,讓內容更加豐富。
受年齡和知識面的限制,學生初步寫作時內容往往非常空洞,可讀性比較差。這個時候,王老師及時進行資料補充,分三次以視頻、文字的形式給學生補充資料,每次都要求學生吸收信息,補充自己的文章,學生的習作內容越來越豐富了。
四是鏈接同伴,讓學習時時發生。
每次學生展示,王老師都是讓其他學生起來評價,都是將學生習作的成功之處展示給全體同學,使學生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在所有教學資源之中,學生是最有活力的資源,王老師對這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非常到位,值得學習。
方式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