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選自網絡)
電子教案vs手寫教案,到底哪個更好?
——備課雜談之十四
(2021104)
袁建國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篇吸引人的文章標題,題目是《學校規(guī)定:教案“必須手寫”引熱議;教師質疑:電子教案犯忌了?》,感覺正是自己最近想寫的內容,于是打開閱讀了一遍。 一讀才知,這是某市第七中學“劉老師教育研究工作室”寫的一篇今年三月份的教學工作業(yè)務檢查工作總結,主要內容包括檢查內容及要求、檢查情況通報(優(yōu)點、問題、建議)兩部分,其中提到了要求教師必須手寫教案,否則視為不合格。這便是作者標題中的“引熱議”了,其實,哪有什么“熱議”呀!即便是作者在文末寫下了“讀者朋友,你對學校的業(yè)務檢查的規(guī)定有哪些看法?請在評論區(qū)暢所欲言,發(fā)表您的高見”,仍未見評論區(qū)有只言片語。 沒有評論不代表這篇文章沒有價值!我覺得備課形式確實是值得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 有了電子備課之后,許多地方便實行了“無紙化”備課,仿佛我們的教學行為一加上“現代技術”便“高大上”了。然而實行了一段時間后,許多地方又“重操舊業(yè)”——放棄了電子備課,重新拾起了手寫備課。 為啥出現這樣的反復?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便是,電子備課,使抄襲者越發(fā)容易——原來需要費時費力用鋼筆抄寫的教案,只需簡單的復制、粘貼,瞬間便可完活,雖然“省時”了,卻并沒有提高備課質量。于是有人覺得,還不如讓老師們“抄一遍”來得實在一些,起碼抄一遍還能記住一點東西。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無論是手寫教案還是電子備課,如果備課質量得不到保障,哪種形式都不是科學合理的。 因此,判斷兩種備課形式哪一個更高明一些,僅從形式上來評判是不科學的。 我的觀點是,如果教師的備課質量高,實用性強,能夠促進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提升,抄襲一點,甚至是全文抄襲都是可以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子備課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而如果采用手寫備課,花的時間肯定很多,但備課質量就一定高嗎?不一定!有許多教師寫了一輩子備課,卻仍然是在一個水平面上徘徊,日復一日地“重復昨天的故事”,沒有任何長進。
可能有人會說,老師復制粘貼別人的教案,尤其是名師的教案,備課質量肯定很高,但實用性怎么能夠保證呢? 如果只是抄襲下來應付檢查,上課還是老一套,那當然是應付了。但如果老師是真的使用這個備課來上課,那就一定不是應付。用,說明教師起碼是真的學習了。只要學習,特別是再加上運用,一般情況下是一定有收獲的;長此下去,教師的備課水平一定能夠得到提升。 環(huán)境不同,教育對象不同,教學情境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教案是應該有差異的。這也是許多學校禁止抄襲名師備課的原因之一。因此,只要教師將原來的名師備課進行了適當的調整,調整到適合自己的班級使用的程度,也是一種業(yè)務能力的提升。
如果名師的備課完全適合自己的班級,不做調整,我認為也是允許的。名師備課都是經過“千磨萬鑿”之后的精品,如果完全適合于自己的班級,為什么非要進行改造,畫蛇添足呢? 關于手寫備課與電子備課的比較,今天就暫時分享這些。明天,想給大家推薦兩種備課形式,敬請期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