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讀《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讀得超級慢。當然可以找的理由有很多: 馮友蘭先生博學多才,講述的內容涉及范圍很廣,年代久遠,很多東西光看看根本不太明白。多讀幾遍也不一定明白,時間反正就溜走了;讀這本書還會讓你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因為好奇,可能一會兒讀讀《逍遙游》,一會兒讀讀《世說新語》,偶爾也翻翻《金剛經說什么》,速度就又慢了一些;還有一些生僻字(對我來說生僻的字),或者即使不生僻,看到也不知道該讀哪個讀音的字,就又又又慢了下來…… 理由掰扯完了。現在來說說這個“陂”吧。 它出現在書的165頁。原文是—— 《易傳》強調:宇宙萬物永遠在變化過程中。泰卦九三爻辭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易傳》認為這句話是萬物變化的公式。這就是萬物變化的“道”。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意思就是凡事沒有始終平直而不遇險阻的,沒有始終往前而不遇反復的。 新華字典里能查到“陂”有三個讀:bēi pí pō。pí呢,一直是作為單獨的地名出現的,湖北的黃陂縣。bēi和pō就有意思了。讀bēi的時候,有三個意思,池塘,水邊,山坡。有意思的是這三個都是名詞;讀pō的時候意思就是傾斜,不平坦。我覺得在這里應該讀pō,因為事情不可能一直平順,也會遇到不順,遇到坎坷,遇到傾斜。這里當然應該是形容詞才會。可是,我在打字的時候發現,我的輸入法默認的讀音是bēi。嘿,真是,奇怪! 于是我又在網上查了查,陂有三個成詞,無偏無陂,意思是不偏向,不邪曲。陂湖稟量,比喻寬宏大量,氣度恢弘。叔度陂湖,說的是黃叔度寬宏大量,也用來說人度量很大。在這三個詞中“陂”都讀bēi。 難道讀pō的時候是以固定詞組出現的?我又查了查,發現讀pō的就只有兩個詞,一是陂陀,一是陂阤。這兩詞的意思等同,都是傾斜不平。 呃,好吧,我放棄了,不想管了。下次我就讀bēi就是了。 你看吧,時間就是這樣溜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