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同學圈里,有老師說陳春蕾老師的《精衛填海》也不錯,我趕快欣賞了一下,確實有很多地方可圈可點,簡單來聊一聊這節課。 整節課教學環節非常清晰。開課的前三分鐘,老師從《山海經》引入中國的神話故事,激趣到位;初讀和再讀課文花了19分鐘,這個功夫下得扎實,為后面的背誦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讀的過程中,“為、之”的處理稍顯單一,“之、于”的理解其實可以整合一下,節約下來的時間,可以多讀全篇,可能對于記憶力中等偏下的小朋友來說,效果更好。體會精衛的精神是難點,老師采用了“借助游戲想象”的方式,游戲的表述不夠清晰,孩子在理解的時候,沒能很好的體會精衛的精神。如果是我上的話,可能會讓小朋友細細地想,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精衛可能遭遇的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對比著來體會,可能效果會更好。最后講述故事,背誦課文,再次夯實了基礎,拓展了能力。
陳老師基本功扎實,課堂上沉著冷靜,跟學生的對話非常不錯。這節課的時間安排合理,基礎落實,很不錯哦!
一、題目入課(3分鐘)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神話故事
生:精衛填海
師:這個故事來自于這本書
生:山海經
師:山海經中有好多神話故事,中國的神話故事,好多都源自這本書
生:盤古開天地
師:看這個,如果你猜到了,大聲回答
生:女媧造人
生:夸父逐日
師:最后一個
生:大禹治水
師:同學們仔細看一看來自山海經的神話,名字都有特點
生:前兩個字都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
師: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
生:盤古
師:后面兩個字是
生:干了什么
師:盤古
生:開天辟地
師:女媧
生:造人
師:這樣說的話,我們今天這個故事也是來自于山海經中的北山經,名字叫做
生:精衛填海。
師:按照我們總結的規律,題目就大概知道了
生: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精衛
師;這是精衛和大海發生的故事,你們到課文中去看看與我們的狀態是不是吻合。
二、再讀課文,教方法正音,寫字(12分鐘)
師:讀了嗎?
生:讀了
師:再讀加快速度。自由讀一遍。
生讀
師:看屏幕,拼音都去掉了,能讀嗎?
生:能
師:考考大家。這兩個字是多音字,在這里我們該如何去讀呢?
生:這里讀少,少女的意思是女孩兒。
師:同意的舉手,說說理由
生:炎帝的少女,就是炎帝的女兒。
師:有人不同意。
生:這里有注釋。少女就是小女兒。
師:注釋是
生:小女兒
師:一起讀
生:少女,小女兒
師:你的方法不錯,曹金波同學給我們找到一個很好的正音的方法,就是要借助注釋。少女就是小女兒。是女兒中
生:最小的。
師:根據注釋來判斷讀音,好辦法。第二個呢?
生:讀為(2聲)
師:我交給大家一個妙招。(出示原文)故不可復得,而為宋國笑。猜猜
生:為(2聲)成為。
師:這種方法叫作
生:聯系上文
師:記住了
生:記住了
師:筆畫這么多,你們一定不敢讀。
生:溺而不返
生:溺而不返
師:會讀,我們寫下來,這個字是
生:左右結構
師:左邊
生:三點水
師:右邊
生:弱
師:拿筆,寫兩個。根據自己的觀察來寫。寫完一個請坐好。老師范寫溺字。
生寫
師:知道這個字怎么寫嗎?在課文中圈出來,我們還要知道這個字的意思。
生:溺水,淹沒
師:還是老辦法,淹沒
生讀
師:要是溺水了,說明這個人被淹死了。這是慘痛的事情。還有一個字
生:堙
師:猜猜看,這是什么意思?
生:填塞(sai)
師:填塞(se),我們把讀音寫在旁邊,我們來讀一讀注釋
生:堙,填塞
師:我們根據部件也可以知道意思,到處都是土,不就是填塞嗎?字都讀得不錯,我把這些字放到短語中。
生讀
師:都讀對了,這一組短語中,有一個字反復出現
生:之
三、之、于的意思,讀好句子,讀好文章(7分鐘)
師:是不是所有的之都當作的講?
師出示:持石擊之
師:這是不是當的講?
生:不是
師:看來之的意思也是不一定的,再看看,驚弓之鳥什么意思?被弓嚇的
生:鳥
師:害群之馬
生:的
師:這個難度提升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生:和
師:什么意思?
生:去
師:對,到去的意思。這個字在不同語言環境下表達的意思不一樣。還有一個字,于,游于東海
生:在
師:去玩兒。以堙于東海,就是在,把石頭扔到東海中。你看,在我們以前學過的內容中也有。一起讀
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師:自己不高興就不要把不高興的情緒給其他人。想要知道這些于的意思,就需要多讀書,這些字的意思就能準確掌握了。理解了意思再來讀一讀
生:炎帝之少女、西山之木石、游于東海、堙于東海
師:你們猜猜中間這個怎么讀?
生:名曰女娃
師:發現規律了
生:故為精衛。
師:通通放到句子里,給一點時間練習,讀出停頓哦。
生練習
師:找一個自告奮勇的同學,讀一讀
生讀課文
師:停頓對不對?
生:對
師:那還不鼓鼓掌,但是和老師讀的不一樣,老師范讀。找區別
生:不拖音
師:這是一篇文章,可不能太拖,自己練一練。
生再次練習讀文。
生再讀。
師:有沒有進步?
生鼓掌
師:誰認為自己有進步的舉手。
生舉手,齊讀。
四、疏通文意,了解精衛形象(12分鐘)
師:這是什么意思?這是文言文,與白話文有區別。我們可以用以前學習的方法。借助插圖、看注釋,剛才我們了解了這么多的意思,這個大概的意思,你們是不是有了。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方式,把你對這個小故事的理解,說給同桌聽。
生互相說意思,師巡視。
師:有誰想講給大家聽。
生: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叫女娃,后來她淹死了,變成了一只小鳥,后來她變成小鳥去填塞小鳥。
師:你們一定有跟他說的。
生:不是溺到了水里,而是化成了精衛。
生:溺水不返,因此變成了精衛。
師:更好的結合了注釋,這是同學們對你的建議。按照剛才的建議,誰能說得更好。
生再說。
師:經常去西山,哪個字?
生:常
師:常可以組什么詞?
生:經常
生:常常
生:非常
師:同學們,這里,說他是常常,經常,對吧?
生:對
師:我們玩一個游戲,說和不說。精衛常常去西山,但是你不能說,而是和誰說它做了些什么。有難度吧?
生:沒有。
師:要不要思考一下
生:女娃死后,它變成了精衛,總是用石頭填塞東海。
師:換了一個詞,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它做了什么事兒?
生:它心里想,不能再讓東海淹死其他人,他每天都去西山,銜走木石,以絕后患。
師:他說出了精衛填海的目的。什么叫說和不說。
生:就是不能把這個詞說出來。
師:第一天
生:第一天,精衛銜著西山的木頭和石子去填東海。
師:第二天
生: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師:別說完了,悠著點
生:第二天也是如此,銜著石頭填海里。
師:游戲中的王者,倘若今天刮風
生:女娃死后化成精衛,第一天,下起了大雨,但是精衛還是去西山銜著石子,去填東海;第二天下起了冰雹,精衛去填了東海,第三天,風雨交加,但是精衛還是繼續叼著樹枝去填了東海。
師;于是,文中,才說
生:常銜
師:把這句話讀完
生: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師:此時此刻,他的心理就想著一件事
生:填海
師:文中說
生:堙
師:同學們,我們看,女娃溺水后,就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這一切都源于它到東海去
生:游玩
師:由游而
生:溺亡
師:故此,他化為精衛鳥,故此他想
生:堙于東海
師:無論刮風,下雨,萬萬年,直到今天他都在填海。這真是一只什么樣的鳥?
生:善良、勤快的鳥
生:頑固的鳥
生:堅持的鳥
師:就因為如此,山海經中的作者采用了這個字
生:常
師:讀句子
生: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五、講精衛填海的故事,背誦課文。(6分鐘)
師:如果我們要講故事,這樣可不行,怎么講呢?我們可以展開想象。還可以增加一些
生:細節
師:你對我說的話,我對你說的話。怎么樣,要不要試試?
生:要
師:講給你的同桌聽,講得生動有趣。
生講
師:誰來講一講
生講故事
師:講故事,可以講得生動形象。如果加入你的動作,就能講得更生動。講好故事,記住文言文是基礎。
師生互讀,背誦課文。
師:這個故事來自山海經。像這樣的故事,在山海經中很多,學好文言文,會讓你學會更多故事。在這個單元中,除了中國的神話故事,還有國外的,無論是文言文,還是現代文,我們都能讀懂讀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