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行為是故意為之。欺凌不是意外事件,也不是偶爾為之,而是欺凌者故意實施的對他人帶來傷害的行為。
欺凌行為具有持續性和重復性。欺凌行為是重復性的,在短期或長期內重復發生。欺凌開始既可以是有預謀、有組織、有步驟的,也可以是隨機性的,但一旦欺凌開始,通常都會持續。
欺凌具有隱秘性。欺凌行為通常在有意躲避師長知曉的情況下發生,校園欺凌多發生在樓梯拐角、廁所、操場、寢室或上下學路上。
欺凌者內心焦慮。欺凌者不希望被師長抓住,也不愿意承擔后果,也經常為自己的行為擔憂。很多的欺凌者看似氣焰很囂張,無法無天,其實內心很不自信。
欺凌能逐步削弱和破壞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不斷重復的欺凌行為和過程,讓欺凌的受害者遭受外在的身體傷害以及內在的感情和心理傷害,所有欺凌都會帶來心理上的傷害。
欺凌現象的旁觀者同樣遭受傷害。盡管欺凌大多都是有特定的受害者,但對于旁觀者而言,同樣可以傳遞一種威脅的信息,給旁觀者的心理造成不健康的影響。
校園欺凌呈現校園幫派現象。幫派一般不僅由在校學生構成;還有一類是出于對社會幫派的好奇和自我保護的需要,不僅有不同年級的學生,還有一些社會勢力加入等,對學生危害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