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排除小學生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煉小學生的意志品質,優化小學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是家長跟老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智力發育正常、喜學愛問、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行為活潑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樂群、能適應集體生活,能與同伴友好相處等等。
1. 狹隘:即斤斤計較,心胸太狹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別人,對小事也耿耿于懷,愛鉆牛角尖。
2. 嫉妒:當別人比自己好時,表現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懷有敵意,更有甚者竟用打擊、中傷手段來發泄內心的嫉妒。
3. 敏感:即神經過敏,多疑,常常把別人無意中的話、不相干的動作當作對自己的輕視或嘲笑,為此而喜怒無常,情緒變化很大。
4. 失落: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失敗感。
5. 自卑:對自己缺乏信心,以為在各方面都不如別人,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總把自己看得比別人低一等,這種自卑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情緒。
6. 叛逆: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過渡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大人的監護。同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1、保持和諧的夫妻關系
良好的夫妻關系會讓孩子更好地學習父母的優點,感受到穩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圍,提高他們面對問題的信心。父母之間和諧的關系也對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尤其是未來的親密關系具有積極的影響,有助于提高孩子未來生活的幸福指數。
2、傾聽孩子說話
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里話的地方,家長常跟孩子聊天,把說話的機會多留給孩子,讓孩子敞開心扉,盡情表達自己,不做過多評判。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不能因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長。當孩子說話時,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最溫馨的。
3、寬容與約束都重要
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于溺愛,過分嚴格則破壞親子關系。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寬容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4、鼓勵夸獎有方法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強,如果父母只因為孩子獲得好成績而夸獎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取得好成績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績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來控制的,所以孩子會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獎他做事情的過程,往往會讓孩子更有動力繼續去努力做事。
1、巧妙暗示,樹立自信
老師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及閃光之處,以各種方式:真誠的微笑、關切的眼神、鼓勵的話語、看似不經意的表揚等向學生巧妙暗示,讓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樹立自信。
2、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老師應引導學生科學地、一分為二地評價自己,讓學生明白我們有別人羨慕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學會悅納自己。
3、善于疏導,培養情感
老師指導學生認識各種心理現象,耐心地幫助學生分清積極與消極、樂觀與悲觀、自尊與虛榮、自豪與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質的界限,指導學生通過合理釋放、調節升華自己的情感,減少心理壓力和緊張感,引導學生學會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胸襟寬廣,能容人容事,情感豐富。
家校合作,齊心協力,關注孩子的性格、情緒、意志、品格、興趣愛好的培養,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孩子們播種好習慣,收獲好性格,享受好人生!家校共育的路很長,讓我們攜起手來,借助彼此之力共同點亮孩子的心燈,照亮他們未來的漫漫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