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深入的了解一個人,根本就不能聽他說什么,因為人總是言不由衷/難言之隱/感性而不自知的。
比較深層次的觀察角度,是要看一個人的動機——就是觀察,這個人是為了什么而去做某件事的。搞清楚這個,對人的判斷就準確多了。
人的動機有且只有兩類,欲望和恐懼,也就是胡蘿卜和大棒。
基本的胡蘿卜,有六種:
財富動機:毫無疑問這很重要,其實絕大多數人工作都是為了賺錢,至少首先是以賺錢為起點,財富意味著安全和生活質量,滿足了溫飽之后,才會有更高的追求。
道德動機:這里的道德,泛指讓自己感覺良好的行為,比如助人為樂,公益事業,樂善好施……就是那種做完了之后,即使沒有外部獎勵,自己也會拍拍自己的肩膀,夸獎自己一番的事。
社會動機: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做出的行為,比如朋友圈曬吃喝玩樂啊,努力在某方面取得成就“證明自己”啊,這類的事情。
追隨動機:這種動機是很接近無意識的,就是隨大流的行為,周圍人做什么,就跟著做什么,全部的動機只是為了“跟得上”,比如某種意義上的潮流和時尚。
親密動機:與社會動機渴望別人認可不同,親密動機是更深刻的渴望與他人連接,渴望建立能夠滋養自己的親密關系,從靈魂到肉體渴望被看見與呵護。
天性動機:這是指各種興趣愛好,就是那種不為名,不為利,也不盲從,從心所欲而做出的行為,這種動機深層次上說,是對自我的探索和靠近,希望“我更像我”。
明白了以上六根胡蘿卜之后,相反方向,就是大棒了,畢竟胡蘿卜也是棒狀物嘛~所以六根棒子就是:
財富恐懼:害怕沒錢,生計和安全得不到保障。
道德恐懼:害怕自己做出違反自己良心準則,自己鄙視自己的事情。
社會恐懼:害怕不被他人認可,乃至被眾人反對和唾棄。
追隨恐懼:害怕跟不上主流,落后而被隔絕。
親密恐懼:害怕孤獨。
天性恐懼:害怕不能做真正的自己。
好了,這些摸不著看不見的道理有什么用呢?太有用了。
最基本來說,就像開篇所說,從這些角度去觀察和了解一個人的動機,就能從比較深入的層面判斷一個人,而且其準確程度甚至有可能超出他自己對自己的了解。
了解了他人之后,進一步,就可以精確的做出激勵,保護和安慰了。讓誰做什么事,或者讓自己達成某種目標,都可以從動機和恐懼角度出發,就像很多人道理都懂,為什么做不到呢?害怕嘛。相反有的人做某件事非常玩命,為什么這么拼呢?看動機了。
再進一步,對于一個組織,團體或家族維系平衡,一樣是以洞察人性為基礎的,比如作為一個公司的領導人或家族的掌舵人,你必須要了解每個成員的基本訴求,他們想要什么,就盡量給他們什么,他們怕什么,就要盡量解除其后顧之憂。
當然,資源總是稀缺的,帽子不夠分的時候,不能用砍頭來解決問題,盡量讓合適的人互相靠近,矛盾的人彼此保持距離,這樣才有穩定的良性化學反應,驅動著一個組織,越來越發展興旺。
以上這些,就是人性了,你說人性復雜?可知人性繁華。
視頻日記
《和尚啊和尚》佛羅倫薩 2018-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