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行為無效
不滿八周歲以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就是收禮物,也是無效的,得由法定代理人代為實施。主要是為了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利益,防止其利益受損。
(二)虛假意思表示無效
所謂虛假意思表示就是行為人和相對人都知道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并非真意,雙方都不希望這個行為能夠真正的發生法律上的效果。所以虛假意思表示是無效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首先,違反的一定是法律和行政法規,也就是全人大以及全人常制定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比如說民法典顯然全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規定了定金的數額最多不能超過主合同的數額的百分之二十,如果買100萬的房子,交了30萬定金,那么超過百分之20的部分,也就是10萬無效,沒超過的20萬有效。但是如果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四)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所謂的公序良俗就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公共秩序是社會一般利益的問題,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社會公共利益,善良風俗就是一般的道德觀念。
(五)相對人與行為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若行為人為了一己私利,雙方相互勾結損害他人權益的行為,明顯的不合法,所以從保護第三人合法權益,維護正常是市場經濟秩序的角度出發,應當認定為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