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醫學圖像的發展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視頻多幅照相(最早)、濕式激光打印技術和干式打印技術。視頻多幅照相機利用顯像管陰極射線管(CRT)顯像。
2. 通過暗室技術用顯影、定影的方法使圖像最終顯像,這種技術叫濕式激光打印技術。
3. 醫用專業打印這類設備需要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部門頒布的醫療器械許可證。
4. 最常使用的是干式激光打印機。
5. 1984年世界上第一臺使用激光成像技術的醫用激光打印機問世。
6. 氦氖激光膠片感色相對光譜高峰在633nm;紅外激光膠片感色相對光譜在730~830nm。
7. 濕式激光膠片一般分5層:保護層、乳劑層(也稱感光層)、結合層(又稱底層)、片基層、防光暈層。
8. 干式激光膠片是一種含銀鹽激光膠片,無需用暗室技術沖印。
9. 濕式膠片的成像過程:當膠片被激光掃描后,激光光子進入了膠片的感光層將銀離子變成金屬銀原子而形成潛影。
10. 干銀膠片所形成的最初的靠的是少量的對光線敏感的鹵化銀,而形成最終影像的大部分銀源則靠的是非感光的有機酸銀鹽。
11. 膠片在倉庫存放時要注意有效期,在通風陰涼干燥室內片盒應立式儲存,注意膠片不能折彎,否則會卡片。溫度以20℃為宜,最低不能低于5℃,相對濕度為30%~50%。
12. 氣體氦氖激光器具有衰減慢、性能穩定的優點。
13. 濕式激光打印機一般采用氦氖激光器,干式激光打印機一般采用紅外激光器。
14. 激光打印機的核心部件的激光掃描系統。
15. 膠片上某一點顯影后的密度值與激光照射在該點時的光功率值成正比,光功率越大,密度越高;而激光的光功率值又由打印的數字圖像的灰度值決定(反饋需求)。
16. 在X軸方向按“行式打印”在膠片上,稱X軸快速掃描。在Y軸上的“幅式打印”,這稱為Y軸慢速掃描。
17. 干式激光相機是將形成潛影的膠片送到加熱鼓進行顯影,濕式激光相機是送到自動洗片機顯影。
18. 熱敏成像打印技術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發明的傳真機。
19. 熱敏成像技術是通過熱敏頭直接在膠片上產生“熱印”作用實現影像還原的。
20. 熱敏成像技術包含:直接熱敏成像和熱升華成像技術。
21. 直接熱敏成像技術成像介質是干式膠片。
22. 染色升華熱敏成像利用熱感技術使染料從氣態到固態、固態到氣態互相轉化的過程以“壓印”的方式實現圖像打印。
23. 染色升華熱敏成像成像介質為相紙或膠片,介質內沒有成像乳劑(注意與直接熱敏的區別),其顏色來源是打印色帶。
24. 干式熱敏膠片對保存環境要求較高,溫度在35C°、相對濕度60%保存約半年時間;而溫度在30℃、相對濕度60%保存約五年,且不宜與酸、堿和有機溶劑接觸,一定要避免長時間的光照。
25. 直接熱敏打印機其加熱方式分為銀鹽加熱成像直熱式打印機和微囊加熱成像直熱式打印機。
26. 直接熱敏成像打印機的核心部件是熱敏頭。
27. 直接熱敏打印相機采用薄膜頭,薄膜頭是在真空下對放熱電阻采用蒸發而成的。熱敏頭的尺寸決定成像膠片的寬度。
28. 高像質修正技術,有電阻補正、均一補正、熱比率補正和清晰度補正。
29. 熱敏頭元件的響應能力是靠改變電壓來控制的。
30. 干式熱敏膠片的特點是對溫度敏感,即溫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膠片密度就越大(正比關系)。
31. 干式熱敏膠片根據所含顯像材料不同分為有機銀鹽膠片和純有機物顯色劑膠片。
32. 照片級噴墨打印機成了彩**像輸出的最佳打印設備。
33. 當前主流噴墨打印機都遍采用隨機噴墨技術。
34. 膨潤型相紙又稱不防水照片紙,涂布了一層聚乙烯醇(PVA)或者明膠于原紙上稱膨潤型相紙。
35. 鑄涂型相紙:其涂層采用微米級的二氧化硅。
36. RC相紙由于具有高防水性、高吸墨性、高精度打印的特性,所打印的圖像質量可以與傳統的鹵化銀照相紙相抗衡。
37. 干式打印機膠片的最低密度為0.2~0.22,最高密度為2.8~3.2。
38. 膠片打印機機房對環境要求比較嚴格,通常要求溫度在18±2℃,濕度在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