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羅馬,還是迦太基,其實都是在古希臘、古西亞文明影響下發展起來。
古希臘、古西亞文明稱霸地中海的時代,就在地中海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而羅馬、迦太基都是在這種背景下,接觸到了更先進的生產力,從而漸漸發展起來。
最初的幾百年時間里,羅馬、迦太基一直相安無事;即使有聯系,也沒有什么大的磨擦。為什么呢?主要是受制于生產力的條件。
在最初的交通、媒介條件下,羅馬與迦太基,那就是風牛馬不及的兩個國家地區。
遙想當年,羅馬是意大半島中部的一個小國;迦太基是北非的一個小國;他們之間隔著眾多國家,自然不會有什么直接的利害關系。
這就好像,中國歷史上,楚國責問齊國時所說。你們在北邊,我們在南邊;兩國的牛馬發了情亂跑,也不可能跑到對方的境內啊。
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交通、媒介越來越發達,大家的地盤變得越來越大。
在這種背景下,兩個本來沒有什么關系的國家,也會變得有關系了。
對標中國的戰國時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意大利半島實現統一的條件日漸成熟,于是羅馬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漸漸統一了意大利半島。
而迦太基呢?版圖也變得日益龐大。
在這種背景下,兩國終于聯成了一片。
總的來說,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越來越廣闊的地區被開發出來;各地的交通媒介,變得越來越發達。
在這種背景下,以前默默無聞的地區,變得越來越重要起來,以前毫無關系的兩個地方,也變得聯系越來越緊密起來。
在這種背景下,小國寡民的狀態,都會被漸漸被打破,越來越龐大的國家出現,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對標中國春秋時代。
羅馬、迦太基還是默默無聞的存在,之所以默默無聞,主要是因為經濟人口規模有限,交通媒介相對落后,所以普遍處于小國寡民狀態,甚至部落聯盟狀態。
隨著金屬工具的日益普及成熟,這些地方的經濟人口規模越來越大,交通媒介越來越發達,于是這兩個國家通過一系列兼并戰,變得越來越龐大起來。
嚴格的說,此時的羅馬,無論政治、經濟、文化、人口,與希臘、埃及、波斯故地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此時的羅馬,處于不斷擴張的階段,所以有關羅馬的歷史,自然非常有觀賞性。
這就好像,默默無聞的主人公在打怪升級;關鍵是,還一路在升級。終于從一個默默默無聞的小人物,變得越來越越有影響力;先成為縣級大佬,再成為市級大佬;再成為省級大佬,再成為地方霸主;再成為天下霸主........。
這種過程,怎么看,也充滿戲劇性;這種過程,怎么看,也讓人感覺熱血沸騰。
而此時的希臘、埃及、波斯故地,政治、經濟、文化、人口,已摸到當時的天花板了;關鍵是,地緣均勢已形成,所以這里的歷史,已沒有什么大起大落了。
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在看西方歷史時,自然而然的就把目光都轉移到了羅馬身上。至少,說起這個時間段的歷史,人們對羅馬都非常熟悉;而對希臘、埃及、波斯故地,常常是一片空白。
是不是說得有點遠了。我們書歸正傳。
羅馬、迦太基最初的沖突,是圍繞西西里島展開。
因為此時的羅馬,已統一了意大利半島,向南望去就是西西里島了!
此時的西西里島,還屬于迦太基的勢力范圍;雖然在當年,它是希臘人的勢力范圍。
西西里島的地理位置,只要看一眼地圖,就會知道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正處于地中海的十字路口上。
西西里島上,當時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城邦,那就是敘拉古。
而當時的敘拉古,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學者,那就是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誰?如果你沒有聽過阿基米德,肯定聽說過阿基米德定律;如果你連阿基米德定律都沒有聽說過,那你上初中的物理課,估計就白上了。
據說,在羅馬人進攻敘拉古時,阿基米德利用自己非凡的物理知識,為敘拉古設計了一大堆黑科技的城防器械。
在現代史上,西西里島也是大大有名,因為說起黑手黨,通常都會從西西里島說起。
是不是說得有點遠了,我們書歸正傳。
羅馬、迦太基爭奪西西里島的過程,就是爭奪海上霸主的過程。
這場戰爭斷斷續續打了23年,
在此過程中,雙方都稱得上損失慘重、傷亡巨大。
最后以羅馬勝利結束!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為什么最后取得勝利的一方,會是羅馬呢?
對此,我們可以從雙方的制度上尋找原因;也可以從雙方統治者的能力上尋找原因。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地緣!
單就地緣分析,迦太基與羅馬相比,它就不是一個層次的!
這一次,占據意大利半島的政權獲勝;以后呢?只要雙方展開爭斗,通常還是占據意大利半島的政權獲勝。
類似的觀點,在許多人來說,似乎就是在宣揚宿命論,因為按類似的觀點,迦太基人無論怎么努力,似乎也是一種徒勞。
但是,我們必須得承認,這是一個事實。
說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說。
許多地緣優勢極佳的地方,在歷史上,也有被其它地方打敗的時候。
這個,我們必須得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如果兩個地方,整體狀態相當,那肯定是地緣優勢大的一方獲勝。
問題是,地緣優勢極佳的地方;當時處于衰敗期、或是處于分裂之中;而地緣較差的地方,當時正處于興盛期,而且還實現了統一,那自然是有機會反殺前者的。
這就好像,中原王朝處于全盛時期,肯定能大敗長城以北的政權。
因為雙方的地緣優勢,就不是同一個概念。
但是,當中原王朝處于衰敗期、處于分裂之中,長城以北的政權,就是有機會反殺中原王朝。
這就好像,翻開中國歷史,從關中征服巴蜀,那是常態;而從巴蜀反殺關中,卻需要各種機緣巧合。
這也好像,翻開中國歷史,從北方征服南方,那是常態;而從南方反殺北方,卻需要各種機緣巧合。
因為彼此的地緣優勢,就不是同一個概念。
是不是說得有點遠了,我們書歸正傳。
總的來說,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隨著意大利半島開發的越來越充分;意大利半島在整個地中海,就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事實上,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在這個歷史階段(400多年),羅馬的執政官、統治者換了一個又一個,而且內亂也經常發生,但是羅馬帝國對外擴張的步伐,卻從未停止過。
難道這是因為天偌羅馬帝國,所以羅馬帝國代代出英賢;關鍵是,無論共和制,還是帝制,都可以保證優秀的統治者一代接一代?
顯然不是的!
是不是又說得有點遠了,我們書歸正傳。
羅馬、迦太基的第一次對決中,歷時23年。最終以羅馬帝國奪取西西里島結束。作為戰敗方,迦太基賠償羅馬一千塔蘭特(大約相當于2—3萬公斤)白銀。
隨后不久,羅馬帝國又奪取了嘉太基人占據的撒丁島、科西嘉島。
到此為止,羅馬終于取代迦太基,成為西地中海的霸主。
既然喪失了制海權,迦太基就只能向西班牙半島方向發展了。
迦太基的戰略目標非常簡單,那就是試圖從歐洲大陸深入羅馬境內,利用陸軍征服新興的羅馬。
但是很不幸,迦太基又失敗了。
歡迎大家關注下一節 一代戰神漢尼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