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斯巴達300勇士》,很多朋友都會熱血沸騰。
想到電影里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帶領300死士對抗波斯50萬軍隊的壯觀之舉,不禁讓人大呼過癮。
這個故事其實出自于歷史上的真實事件希臘波斯溫泉關戰役。
這也是第三場希波戰爭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列奧尼達帶領的300名衛隊戰士全部陣亡,他本人也被波斯軍隊梟首。
不過,雖說列奧尼達的壯舉讓人熱血沸騰,但歷史上真正的溫泉關之戰卻與電影有著不小出入。
比如說大家一直津津樂道的300人死戰50萬軍隊,實際上就是不存在的。
公元前五世紀末期,強大的波斯兩次出征希臘但都鎩羽而歸,可面對希臘這塊肥肉,波斯并未死心。
新國王薛西斯一世即位以后,他馬上開始策劃對希臘的新一輪進攻。
而希臘這邊也知道波斯賊心不死,為了抵御他們的進攻,希臘的眾城邦結成了以雅典和斯巴達維首的軍事聯盟,
并將陸戰十分驍勇的斯巴達推舉為盟主,等到開戰之時,各城邦的軍隊就組成聯軍共抗波斯。
之后的發展和電影中一樣,斯巴達人將波斯前來勸降的使者扔進了一個大坑。
這個舉動觸怒了波斯,在國王薛西斯的命令下,波斯大軍海陸兩線并進,開始向希臘進發。
而面對來勢洶洶的波斯軍隊,希臘聯軍打算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溫泉關布置第一道防御。
此處的通道是一條東西走向的甬道,南面是險峻的山巒,北部則緊靠海灣,特殊的地形使得波斯最有名的騎兵無法發揮威力。
但身為軍事同盟的盟主,此時的斯巴達卻在出兵問題上犯了難。
因為當時正逢國內的卡尼亞節,而且接下來就是奧林匹克運動會。
斯巴達有法律規定,這兩個節日不能出兵,但大軍來犯,坐視不理也不可能。
最終在元老們的商議之下,決定讓國王率領一支短小精悍的衛隊前去溫泉關迎敵。
接下來,關鍵來了。
在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此時關于人數的相關記載。
列奧尼達帶了親兵衛隊299人,加上他剛好300人,但此外其他城邦也送來了一些戰士。
如菲琉斯城邦送來200名戰士,特斯匹亞城邦送來700名戰士。
還有其他幾個城邦也送來了一些戰士。最后列奧尼達出發時,隊伍的總人數大概在7000人左右。
看到這,有些朋友可能覺得自己的常識已經受到了沖擊。
但別急,咱們這才剛說完一個參戰方,另外一方波斯軍隊的人數其實也不是之前流傳的50萬。
波斯帝國此次參戰的軍隊人員組成十分混雜,其中涵蓋了臣服波斯的46個國家,士兵來自100多個民族。
光看出征士兵的組成,再加上此次波斯軍隊想要吃掉希臘的決心,可以預想波斯軍隊的總人數肯定相當壯觀。
那么這個數字具體是多少呢?
在歷史上,波斯軍隊在溫泉關之戰中的人數有過幾次修正。
上文中提到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希波戰爭史》中記載。
波斯軍隊的出征人數海陸兩方加起來共有數百萬。
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歷史學者覺著這個數字太扯淡,波斯軍隊的人數應該遠遠沒有這么多。
之后歷史學者奧斯溫.默里給出了更加細致的數據,他認為薛西斯的遠征軍陸軍總人數應該在20萬左右,此外還有600艘海上戰艦。
在他之后,歷史作者鄧肯.海德又將這個數字進行了細化。
在他的著作《阿契美尼德波斯軍隊》(The Achaemenid Persian Army)一書中,他指出波斯軍隊的步兵有146000人,騎兵人數在4萬人以下,另外有海軍戰艦650艘。
匯總一下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波斯軍隊的步兵總人數在20萬左右。
加上海軍戰艦的人數,總共不會超過30萬,這也和電影中以及網上流傳的50萬有著不小差距。
不過在歷史上真正的溫泉關之戰中倒和電影中一樣戰況十分慘烈。
列奧尼達所帶領的希臘守軍在溫泉關借著地形優勢與數倍于己的敵軍血戰三天,最后全部陣亡。
但也重創了波斯軍隊的士氣,還消滅了他們兩萬人。
電影中的戰爭場面或許有些藝術夸張,但真實的斯巴達人的戰斗意志卻絕不比電影里要少半分。
其實,雖然歷史有些時候不比電影精彩,但歷史一樣很有趣。
只要靜下心來了解的話,就一定會感受到歷史的魅力。